蘇聯巔峯時有多強大?

九州智商管理總部


扯別的都沒用,直接用數據說話——蘇聯鼎盛時期

版圖達2240多萬平方公里,覆蓋地球六分之一的陸地面積(與北美相當),跨越11個時區,東西長1萬多公里,南北達7200公里,邊境長度超過6萬公里,生活著100多個民族、2.93億人,其中勞動力為1.523億人(1989年數據)。

經濟和工業方面。蘇聯直到1988年仍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1991年GNP(國民生產總值)達2.66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一半),人均9200多美元。

蘇聯後期每年出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除油氣外還有金屬、木材、農產品和軍火等大宗出口創匯商品。截至1991年,蘇聯擁有8.2萬公里輸油管道、20.65萬公里天然氣管網,是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1980年日產2700多萬桶)和僅次於沙特的第2大原油出口國。蘇聯每年發電1.74萬億度,人均5920度。鋼產量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穩定在每年1.6億噸。蘇聯還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3大糧食生產國、世界排名靠前的鋸木和原木出產國,以及全球捕魚大國。

軍力方面。截至1991年,蘇軍擁有現役官兵423.1萬人,每年國防預算高達3000億美元,佔GDP的12.9%。其中陸軍裝備有5.5萬輛坦克、7.7萬輛裝甲運兵車、2.4萬輛步戰車、3.3萬門牽引火炮、9000門自行火炮、1.2萬門高射炮、4300架直升機。

蘇聯空軍巔峰狀態(1973年)裝備有超過1萬架各型軍機,解體前(1990年)降至7800多架——包括225架戰略轟炸機、230架中型轟炸機、1900架戰鬥機(蘇-27和米格-29等先進戰機979架)、2100多架攻擊機、84架空中加油機、40架A-50預警機、1000多架偵察和電子戰飛機、620架運輸機(伊爾-76和安-124等大運355架)

蘇聯海軍擁有官兵46.7萬人、艦船1053艘(包括8艘航母、30艘巡洋艦和262艘核/常潛艇)、飛機1172架。

截至1989年,蘇聯戰略火箭軍擁有28座基地、300個發射控制中心和1400多枚洲際彈道導彈。蘇聯防空部隊擁有9個獨立防空軍,下轄20多萬官兵、8500多枚防空導彈、400多部雷達、2400多架攔截機(蘇-27和米格-31等先進戰機570架)和8架預警機。

鼎盛時期蘇聯在全球20多個國家駐有部隊或軍事人員,擁有超過30處海外基地,分佈在東歐、古巴、越南、也門、安哥拉、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和地區。除在東歐駐軍近60萬人之外,蘇聯還控制著華約成員國超過180萬人的龐大兵力

交通運輸方面。蘇聯解體前建成公路總通車裡程175.7萬公里,其中硬化道路131.1萬公里,其餘44.6萬公里為鄉間土路。上世紀80年代蘇聯運輸業吸納了多達1300萬人就業,其中司機就有850萬人。

蘇聯建設了14.74萬公里鐵路網,電氣化率達到36.6%(5.39萬公里)。從1965至1980年,蘇聯新建鐵路以每年639公里的速度增長,直到上世紀80年代蘇聯鐵路系統的許多性能指標(特別是運輸效率)都高於美國,當然這也跟蘇聯幅員太遼闊,以及私人汽車保有率較低有很大關係

截至1975年,蘇聯私家車比例(以家庭為單位)還只有8‰,但在此後幾年裡蘇聯汽車產量激增,短短5年就生產了200萬輛汽車,超過之前47年總和1倍以上。從上世紀50至80年代,蘇聯公路貨運量增加44倍、機動車保有量增長2.24倍、硬化路面增加3倍,但基本上沒有高速公路。

蘇聯海岸線長4.28萬公里,擁有約70座港口(其中內河/內湖港口11座)和1565艘商船,總噸位在1974年達到1410萬載重噸

,到1990年蘇聯商船隊規模已擴至2400多艘各型船舶。蘇聯還擁有近3000架民用/民航飛機,年運送旅客人數達1.38億人次

社會發展和文體方面。從“人類發展指數”來看,蘇聯為0.92,已進入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在全球130個國家中排名第25

蘇聯教育體系完善、發達,

到上世紀80年代識字率已接近100%(沙俄時代是28.4%),1986年每萬人中有大學生181人,受過高等教育者佔就業人員總數約10%。蘇聯每年都有大量訓練有素的工程師畢業,在航空航天、核物理、化學、天文學、數學、激光、焊接和某些醫學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從1958至1978年湧現出4名諾貝爾獎得主,冷戰後又有2名蘇聯時期培養出的科學家獲獎

蘇聯建有龐大的醫療保健體系,在上世紀70年代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醫院、醫生和病床(是美國的4倍),1988年預期壽命達到70歲,每年衛生保健支出達460多億美元

儘管飽受興奮劑醜聞影響,但蘇聯的世界體育強國地位仍無可撼動。從1952年獲得首枚奧運金牌以來,截至1988年蘇聯在9屆夏季奧運會和9屆冬奧會上先後斬獲473枚金牌、376枚銀牌、355枚銅牌,特別是蘇聯國家冰球隊(軍隊編制)幾乎包攬了1954至1991年曆屆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冠軍,該隊的傳奇經歷還被西方拍成了紀錄片《紅軍》。


網言軍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

國家面積

蘇聯在二戰後的版圖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2,402,200平方公里,覆蓋六分之一的地球陸地表面積,與北美洲面積相當。

歐洲部分為蘇聯的文化和經濟中心,佔全國面積的四分之一。亞洲部分延伸到太平洋西岸和阿富汗邊界而人口較少。蘇聯橫跨11個時區,自東向西橫跨10,000公里,自北向南近7,200公里。

軍事力量

蘇聯最高政權所在地

蘇聯在其存在期間,軍事實力強大,是二戰後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一爭高下的國家,1988年,蘇聯紅軍的總兵力達到513萬。蘇聯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是蘇共中央、最高蘇維埃和蘇聯部長會議。

1974年成立了蘇聯國防委員會作為軍事領導機關,主席由蘇共中央總書記擔任。軍隊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海軍服役3年,其他軍兵種2年。

蘇聯是華沙公約的創始國,在前東德、波蘭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蒙古人民共和國等國擁有駐軍。在越南、古巴及其他一些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也駐有軍事顧問和技術人員。

勢力範圍

受蘇聯影響的最大範圍

蘇聯除了對加盟的共和國有操控能力外,還對世界不同國家有實質上的統治。蘇聯主要影響的地方有東歐及亞洲零星國家,當中大部分是蘇聯的衛星國。

蘇聯在東歐有很大的影響力,大多數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有或多或少的被蘇聯操縱。

蘇聯在亞洲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中亞、東亞、東南亞及中東也有與蘇聯關係非常緊密的國家,尤以東亞及東南亞最為顯著。

蘇聯在非洲都有零星的同盟國,這些同盟國主要集中在南非洲,以及東非洲。


環球火力


歐亞大陸除了西歐一小撮外,幾乎整個歐亞大陸都是蘇聯的加盟國或者同志,其中包括我國和鐵托,儘管打著口水戰,但仍屬於共同的陣營。

勢力在中東和美國角力,北非一系列興起國度都快攬括在內,更是伸出觸手快接壤美國的本土,若不是美國硬是死頂,恐怕薩德已經在美國後院部署完畢,不僅僅是雷達哦,連導彈都有。

各大洋都遊弋潛伏著蘇聯核潛艇,定期定時派出戰略轟炸機環繞美國,逼得美國人說是在地球活不下去了,要鬧上太空。

呵呵,蘇聯被騙了,美國終於舒了一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