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从我普及,拯救当代教养危机—谈司马迁《礼书》

现在关于**没教养、不懂礼貌的新闻、文章层出不穷,我们从根源上去探索礼仪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或许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诗经*相鼠》中记载“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礼,胡不遄(赶紧)死!”《荀子·修身》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记》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所以司马迁把《礼书》列为八书之首。《礼书》主要讲述礼仪文化发展和意义,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系统的了解什么是礼,为什么要制定礼,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些想不通的事情,也能逐渐想通。

礼仪之邦,从我普及,拯救当代教养危机—谈司马迁《礼书》

图片源自网络

司马迁曾说“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久矣。”由此可知,礼从夏商周就已经有了,是根据人情、人性制定的。

辨析:"礼"是制度、规则。"仪"是"礼"的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人生而有欲,欲求不满则有怨,有怨可能有斗争祸乱。古代帝王为避免祸乱,才制定礼仪来滋养欲望,使财物有所用,人心有所养。所以,礼就是养的意思。五色养人之目;五音养人之耳;五味养人之口;豪车美宅养人之身;游戏娱乐养人之心。所以说礼就是养的意思。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君子欲望既得到滋养而满足,也不可能无限制满足,贪得无厌,必生祸乱。所以欲望又要受到"辨"的限制。所谓辨,就是辨别贵贱使有等级,长少有差别,贫富轻重都能得到相称的待遇。所以,上至君臣朝廷中的尊卑贵贱秩序,下到黎民百姓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级,皆有节制。周朝衰落后,礼制废弃,大小不按等级。所以孔子崇尚礼仪,修订礼仪,对越礼的行为深恶痛绝。

所以养和辩是礼的正反两面,不可偏废。

礼仪之邦,从我普及,拯救当代教养危机—谈司马迁《礼书》

图片源自网络

古时帝尧治理天下,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大治。只不过是懂得礼义之道罢了,对百姓分财能均,役使有时,并且推诚相爱。所以,百姓听命,如影随形。有不服从命令的,以刑罚处治他,老百姓也就知罪了。所以,一人受刑,天下皆服。犯罪的人对上级无怨无尤,知道是自己罪有应得。因而,刑罚简省而政令推行无阻。所以,遵行礼义之道,万事能行;不遵此道,诸事皆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宗族的根本,君主与业师是国家安定的根本。所以,要侍奉天地、祖先和恩师。

所以,完备之极的礼,是情文并茂;(情是感情真情,文是仪式文采)

次一等的是文胜于情,或者情胜于文,二者具其一;

最下等的违背情性,有如同无。

礼仪之邦,从我普及,拯救当代教养危机—谈司马迁《礼书》

拜师礼:图片源自网络

完备的礼能使天地合谐,四时有秩序,万物昌盛,好恶有所节制,喜怒无不适当。在下位者则顺从,处上位者则贤明。这也是礼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礼的作用: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是用来区分人与人关系上的亲疏,判断事情之嫌疑,分辨物类的同异,分明道理之是非的。

礼仪之邦,从我普及,拯救当代教养危机—谈司马迁《礼书》

成人礼: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