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樓價上漲還是下行,我們該不該買房?

2019年樓價上漲還是下行,我們該不該買房?

無論是外部特朗普的貿易戰、人民幣匯率大跌,還是內部的經濟轉型升級壓力、下半年政策變化,對於普通民眾還是有些遙遠,只有房地產才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從2008年開始,房價進入加速度狀態。十年,畸高的房價像是伴生經濟發展的毒瘤,野蠻生長在老百姓的心頭。十年,對於長成430萬億市值的房地產市場,與其慶幸,莫如悲哀。

房市的資金、土地等要素,可以通過給政策、加槓桿託底,辦法多得很。但隨著老齡少子化社會的來臨、房產代際轉移和近在眼前的房產稅,供需關係將會根本性調整,人口問題將與房地產業形成共振,後果不堪設想。

屆時,房地產的爛攤子誰來接盤?

2019年樓價上漲還是下行,我們該不該買房?

1、

有人說,中國經濟的拉動力量只有兩個,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其他。

透過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無論是消費、投資還是出口,都已啞火,“其他”已經不行了。那麼,近階段高層吹風大放水、大寬鬆,難道希望還要寄託在“房地產”上嗎?

很難。房地產已然進入下行週期。

2017年,一線城市一二手住宅成交量同比跌了45%;二線城市新房成交量跌了30%;三四線城市得益於貨幣化棚改的強力刺激,增了18%,抵消了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量下行。

進入2018年,調控政策完全沒有放鬆的跡象,市場極有可能延續2017年態勢。加之價格停漲,土地市場流標率上升,溢價率下降,都顯示房地產事件正在進入深度調整期。

很多人不信,畢竟房價仍然高企。要知道,謝國忠早就搖旗吶喊,說房地產即將崩盤,結果幾年過去了,信其言的腸子都悔青了。而且,老百姓資產增值,就看買沒買房子。示範效應作用下,極大催發了人們的購房衝動。確實,這些年房價上漲圖表,可比A股猛多了。

2019年樓價上漲還是下行,我們該不該買房?

但是,“下行”不意味著“拐點”。中短期來看,偽磚家對房地產的判斷仍然是:一線城市有空間,二線城市趨穩,三四線城市風險較大。

長期來看,人口結構的變遷將深刻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總量和結構,基本趨勢不會變,但不同區域之間,區域內部之間的動態平衡將會不斷調整。

2、

人口結構的變化,是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

首先是老齡化。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佔總人口的17.3%。預計到2050年前後,老年人口占比將達34.9%。

然後是少子化。2020年之後中國人口開始負增長,到2060年人口負增長率將超過日本。2010年“六普”數據顯示,中國0-14歲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16.6%,這在世界上已經屬於“嚴重少子化”程度。這只是8年前的數據,或許現在的情況更不樂觀。

老齡化影響的現在,少子化影響的是未來。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計劃生育,近50年後負面效應終於顯現。

老齡少子化除了在勞動力市場、人口結構方面的影響外,也侵蝕了社會心理。在“四二一”家庭結構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的觀察,普遍呈現出心理成熟晚、心理脆弱、自我意識強等問題。

這種人口結構趨勢的影響在經濟社會領域是廣泛且深遠的。在一些領域、部分地域的影響已經顯現。

比如遼寧省。

人才引進和樓市刺激策略與他省同質性強,略去不談。近一階段遼寧的人口政策很有新意,制定了《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

還不是因為曾經的共和國長子人口問題病入膏肓:2017年遼寧人口淨流出達8.9萬,這還是對沖掉龍江吉林二省的流入人口的結果。60週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近960萬,佔總人口的2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7%,更不用說10%的老齡化。生育率僅為1.0%,遠低於全國水平的1.5%,甚至比經濟發達的日韓都低。

3、

一方面是房地產市場進入下行通道,另一方面是人口危機正在蔓延。

偽磚家已經在“十四億人口大國的人力資本危局”中,從人力資本角度,分析過老齡化、少子化對人力資本的影響。其實,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更為直接和致命。

有人會問,為什麼已經步入老齡、少子化的西方發達國家,躲過了房地產崩盤?

2019年樓價上漲還是下行,我們該不該買房?

主要是因為自身經濟底子好,而且找到了“接盤俠”。發達國家遇到老齡少子化時,已經完成經濟積累,從製造國向消費國轉型。而且,移民政策比較寬鬆:美國承接了墨西哥、拉美、東亞大量的移民,歐洲不斷放開的移民政策,加之大量北非湧入的難民,都稀釋了人口結構問題。

而我們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雖然經濟基礎好,但由於文化、地域等多方原因,外來移民過少,老齡化少子化現象得不到對沖,房地產業已是一潭死水。

日本的例子很有參考價值。與中國同樣有著“居者有其屋”文化淵源的日本,對於房子的觀念正在改變。年輕人甚至中年人,覺得幾十年貸款買房,屬於“理財不善的愚蠢行為”。

因為,在日本,除了非要住在東京市中心的上班族外,房子已經變成燙手的山芋。因為遺產稅、房產稅負擔過重,日本經濟發達時期的“嬰兒潮”父母正在老去,但子女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接盤。如果在房產網站輸入“空房子免費”“田園生活”等關鍵詞,輕而易舉就能找到廉價房產。現在的日本,不僅房地產開發增量不足,存量房屋消化更是困難。

所以,老齡少子化的日本,不得不想辦法。截至去年10月,在日外籍勞工人數達到128萬人,同比增加18%,連續5年增長。但這遠遠不夠,保守的移民政策正在破冰,近期就要對農短缺領域的工人給與“指定技能”的居住權利。

日本的例子表明,老齡化與房地產業緊密相關,而深厚的經濟基礎和外來移民是短期內緩解問題的唯一手段。

比起美歐日,我們的形勢更為嚴峻。他們在經濟發達時步入老齡化,我們未富先老,還在為跨過中等收入陷阱而努力。相當於,人家攢了100萬當然可以安心退休,請保姆伺候,請大夫調理;我們眼瞅著退休,但兜裡只揣著10萬塊錢,沒錢吃喝,沒錢看病,沒人贍養。

老齡少子化的中國,還有誰是房地產的接盤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