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包“口碑+饿了么”,协同作战“够格”抗衡美团吗?

今天

阿里打包“口碑+饿了么”,协同作战“够格”抗衡美团吗?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阿里巴巴计划将旗下的两个O2O平台饿了么与口碑网合并,并计划为此筹集30亿至50亿美元资金,同时透露软银计划领投30亿美元。此外,还有知情人士指出,此次打包计划还可能包括盒马鲜生。

针对这一消息,当事各方的回复颇为耐人寻味。口碑官方回应称:“对市场传闻不予评论”,显得颇为暧昧,而另一方饿了么则回复没有与口碑兼并这一计划。针对合并一事,此前饿了么CEO王磊在接受《财经》采访时曾表示:“这个假得没边了。合并是一个组织关系的调整,现在是三个独立运作,如果要搞组织整合不是没事找事吗?”

当事方的不同态度让合并传闻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不过想要真正搞清楚传闻真假,可能需要跳出当事双方各自的立场,毕竟对于阿里来说,口碑和饿了么都只是其生活服务生态的一个子集,因此站在阿里生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事情,可能会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阿里打包“口碑+饿了么”,协同作战“够格”抗衡美团吗?

阿里VS美团,生活服务王者之战不可避免

如果说到阿里的生活服务生态,不能不提到的一个竞争对手便是美团。从昔日的扶持对象到如今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的最强劲对手,二者的生态较量成为目前最大的看点之一。

美团在今年6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成功上市后,美团无疑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巩固拓展自己的生活服务生态,同时本就对“边界”不怎么看重的美团势必也会在新零售领域加速布局,其旗下美团闪购品牌的发布和小象生鲜的加速开城已经昭示了这种野心,而这是阿里绝不愿看到的。

随着线上流量见顶和实物电商市场的日趋饱和,阿里一直以来都希望将实物电商上的超强优势移植到本地生活电商领域,以此拓展自己的生态,然而无论是曾经的淘点点还是如今被二次激活的口碑,都没能肩负起这一重任,相反美团却在合并大众点评后,领先优势越发明显,在招股书中美团将自己定位为“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

客观的说,阿里的整体实力是强于美团的,但是仅就生活服务这一领域而言,美团明显更胜一筹。两军作战,强的一方,可以分散力量;而弱的一方,势必要整合力量。因此,饿了么和口碑合并是迟早会发生的大概率事件。更长远的看,盒马、哈罗单车和饿了么、口碑等业务整合到一起,也是可以预期的,挂上类似“阿里新零售集团”或“阿里本地服务集团”的称号。

阿里打包“口碑+饿了么”,协同作战“够格”抗衡美团吗?

口碑与饿了么这对“CP”能否堪当大任?

单兵作战显然无法与美团进行较量,因此从阿里生活服务整体生态角度看,饿了么与口碑的整合似乎不可避免,然而这一对CP组合的战斗力如何,是否能够成功阻击美团前进的步伐,同时扛起阿里生活服务的大旗呢?

我们不妨继续拿美团作为衡量标准,来多维度比较下“口碑+饿了么”的整合前景,同时也可以窥见未来生活服务的市场格局。

(1)抢占用户心智:品牌印记是否明显

目前,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已经被逐步确立,而单一品牌被用户确立后,则很难被轻易取代。通常情况下,用户在每个类别中只会选择一个APP,一旦做出选择并且培养了使用习惯之后,便很难被其他APP挖走。

以外卖为例,根据Trustdata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外卖行业呈现出631市场格局,美团外卖领先优势加大,同时美团外卖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越饿了么与百度外卖之和。为了抢夺丢失的市场份额和用户,饿了么发起夏季战役,并准备投入30亿元用于补贴,然而在美团外卖逐渐被用户认可且成为第一外卖品牌时,饿了么要想通过价格战撬动美团外卖的行业地位,恐怕没那么容易。

这一现象也得到了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数据印证。BCG数据显示,相比美帝人民,中国网民更年轻也更愿意尝试新应用,但使用次数能够超过10次的APP数量却远远更低,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界流量朝着头部应用集中的趋势最为显著。一个万能且不占内存的应用或许是最理想的应用,而在生活服务领域则体现为可以在一个APP中来满足各种需求,比如一个美团APP就可以解决多个生活服务场景需求,相比于让用户在不同的APP平台切换,更有效率,也让用户更省心。

相比较下,无论是饿了么还是口碑,在各自为战的日子里,都未能在用户心智中形成了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即便两者合并,也需要重新梳理品牌标识,无疑这并非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而反观美团则不同,美团一直围绕“吃喝玩乐”作为业务拓展边界,且众多业务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并统一在美团这个品牌之下作为整体进行运营,产品之间形成互补关系来共同拓展大O2O市场。这或许也是阿里急于想成立新部门的最主要原因。

阿里打包“口碑+饿了么”,协同作战“够格”抗衡美团吗?

(2)生态协同:深度融合 or简单拼接?

其实,不论合并与否,对于阿里来说,都希望旗下的各相关业务可以高效协同,发挥出更大的效力。但是,不同的KPI、不同的领导班子也决定了这种协同的局限性,过于蜻蜓点水,不能产生根本性的“化学反应”。

即便口碑和饿了么合并,融合效果也有待观察。对于任何公司来说,融合都并非易事,如饿了么去年收购百度外卖后,花了一年时间整合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双方市场份额下降、代理商危机一直不断。因此,口碑与饿了么的合作想要取得效果,则需要更深层次的变革,如推举更高层的负责人来统一领导指挥,以免产生内耗,同时也要杜绝组织结构的“简单拼接”。

在生态协同方面,美团无疑做得更好,当然这缘于其稳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团队,可以将战略思维始终贯彻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这对于一家以生态打造规模的公司至关重要。美团的生态是自洽的,其到家、到店、酒旅和新发力的出行四大板块,覆盖了生活服务领域中的“吃娱住行”,它们的消费场景中可以实现互相导流、形成消费闭环。在这样一个闭环中,用户粘性会越来越稳固。

美团的业务“组合拳”将各产品所在的场景进行了连接,并通过“自建+投资”的方式建立起阵容强大的生活产品矩阵,从用户接触的每个触点出发,进行场景切入。用户在使用美团页面的一项服务时,如果产生了其他的服务需求,美团将凭借较短的转化路径,成为用户的第一选择。至此美团完成了“寻找优惠——地理定位——移动支付——相互导流”的整个本地生活服务链条的布局。

美团外卖正是得益于这种生态协同效应而实现领先的。目前,美团外卖的流量原来不仅有美团外卖APP,还包括美团APP、大众点评APP、微信、QQ等入口,美团全生态都可以为外卖业务进行引流;同时,在商家拓展方面,美团可以从底层系统上建构与商户的关系,例如,一家餐饮店接入美团平台,获得的不止是高比例的营收,更包括供应链、ERP、买单、预定、点单等一系列SaaS服务在内的整套系统。

可能是参考了美团的成功模式,近期,饿了么也获得了阿里生态的重点扶持,包括支付宝、淘宝、哈罗单车等均为饿了么开放了入口,这为饿了么进一步开拓用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商家赋能方面,口碑也开始发挥效力,开放智慧餐厅方案,助力百万餐饮商家完成智慧升级。因此,口碑和饿了么如果能够打破藩篱,深度协同势必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阿里打包“口碑+饿了么”,协同作战“够格”抗衡美团吗?

(3)能否冲破“强线上弱线下”的刻板印象

王磊近日采访中说阿里的决心就是饿了么的信心,但其实阿里对生活服务的决心一直都存在。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阿里一直是一家“强线上、弱线下”的公司,但自淘点点,到口碑,再到新零售,阿里巴巴对线下的“企图心”其实从未弱过。

2006年口碑网曾是中国最大的生活服务类网站社区,阿里巴巴收购口碑网后将其并入淘宝,后陷入落寞,直到今天经过阿里二次激活后仍然不温不火;2013年阿里成立淘点点,如果收购来的口碑算是“干儿子”,淘点点绝对算是亲生的。然而不同的故事却有着相同的结局,淘点点的失败也让阿里的生活服务布局倍感受挫。

曾经为了给口碑引流,阿里开放了支付宝底端入口,同时介入淘宝、天猫等阿里大流量APP资源。与此同时,口碑开展线下“双十二”五折活动,通过补贴商家、消费者引流。可以说无论是生态的布局,还是流量、资源支持上,口碑在阿里内部的待遇绝不算差。然而,口碑却一直没有回到当年时的巅峰状态。

细细想来,阿里之所以没有将电商上的超强优势移植到本地生活上,很大原因在于电商平台运营逻辑与生活服务类O2O逻辑是相悖的,本地生活中餐饮具有不可存储性,全国网络失效,前期成本在于大规模地推,后续竞争力在于即时物流和硬资产。

同时,阿里的生活服务生态似乎也陷入了一个怪圈:阿里很重视,却处在阿里边缘地带;市场很卖力,却少有人知。这其实有很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在阿里体系中,缺乏一定的独立性。生活服务生态在阿里内部不是一个完整的公司体系,更像是蚂蚁金服推广支付宝、保有市场支付份额的工具;从阿里生活服务生态的商业模式来看,阿里生态并没有找到与美团有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如今想要整合饿了么与口碑,其实就是为了用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服务生态体系来与美团对抗,从而能够实现在生活服务电商领域的突破。但是对于刚刚经历了管理层大换血、战略上失去连续性的饿了么,是否能够与携手口碑完成凤凰涅槃,构建出阿里生活服务大生态则有待观察。

阿里打包“口碑+饿了么”,协同作战“够格”抗衡美团吗?

总结:

一边是美团历经8年磨砺终将上市;一边是阿里大力度扶持口碑和饿了么,磨刀霍霍争抢生活服务市场。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在这个过程中,找对节奏非常重要。目前这一阶段较量中,阿里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实力要弱于美团,因此想要通过整合“口碑+饿了么”的方式实现突破,就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节奏和策略,切忌像之前一样在战略上摇摆不定,而美团在IPO之际能否顶住阿里大生态的冲击也成为一大看点。

高斯智库,国内领先的互联网转型升级解决方案服务商。

现已签约30余位海内外各行业专家,以帮助各领域的企业解决链接互联网过程中的棘手难题。高斯智库运用大数据驱动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和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以及战略规划和创新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