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平衡剛需在此一舉!新棚改政策能否扭轉局勢?

棚改貨幣化安置

2018年7月1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政策,要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一方面,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可以採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另一方面,在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在貨幣化安置造成了大量的購房需求而部分城市庫存嚴重不足的大背景下,調整棚改貨幣化政策必將是大勢所趨。

樓市降溫、平衡剛需在此一舉!新棚改政策能否扭轉局勢?

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含義:

所謂的貨幣化安置是指遵循“等值交換”原則,在給予一定政策支持的情況下,以貨幣補償的方式與被安置群眾簽訂補償協議,引導居民通過選擇政府集中採購、政府組織購買的房屋進行安置的一種方式。實施棚改貨幣化安置有利於提高居民滿意度,減輕政府安置壓力,推進棚改工作的順利實施。

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存在問題:

◆ 供需不平衡

貨幣化安置政策導致大量購房需求的產生,但部分城市存在著庫存不足的問題,這種不平衡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會導致購房緊張情緒等,進而影響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近幾年我國一直存在著貨幣化安置比例過重的問題,尤其是在2017年貨幣化安置比例已逾50%,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樓市降溫、平衡剛需在此一舉!新棚改政策能否扭轉局勢?

◆ 棚改數量不足

儘管近年來棚改政策不斷推進,許多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但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居住在棚戶區中的居民也是不計其數的,單純依靠原本的棚改安置政策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現狀。因此,因地制宜推進棚改政策,更加科學合理的造福更多百姓是值得有關部門深入思考的。政策新調整

相關政策:

首先就是上文所提及的,要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將實物安置與貨幣補償更好的結合起來。其次,住建部明確表示,下一步棚改工作要依據法律法規嚴格控制棚改成本,嚴禁違規以及不必要的支出。進一步合理界定和把握棚改的範圍和標準,堅持有據可循,有理可依。同時,各地要遵循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原則,杜絕一刀切。其中的重點就是要攻堅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和國有工礦、林區、墾區棚戶區。

樓市降溫、平衡剛需在此一舉!新棚改政策能否扭轉局勢?

新政策影響:

◆ 房地產市場降溫原始的貨幣化安置政策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去庫存化”,拉動了住房總需求,導致供需不平衡的現象。這一點在三、四線城市的表現尤為突出。我們再反觀新政,將實物安置與貨幣補償科學地結合起來,棚改貸款收緊,資金流入量勢必會有所下跌,居民購房熱情下滑。我們可以預見,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局面或將降溫。

◆ 面臨財務槓桿加大風險新政不僅對房地產市場有著極大的影響,同時也與政府財務收支有著密切的聯繫。棚改貸款若收緊,政府的各項棚改建設項目進程必將放緩,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將加重。相應地,財務槓桿風險也就隨之加大了。

◆ 棚改專項債將鋪開過去的棚改資金來源主要是PSL優惠貸款,是一種創新的融資方式,在國開行成立住宅金融事業部後迅速發展起來。所謂的PSL優惠貸款,其實是一種專項款,是指央行將資金投放到國開行,國開行再將資金投放到地方政府,最後地方政府再用這一資金來進行棚改。PSL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2017年,棚戶區改造貸款佔比更是高達25.83%,說是國開行的第一大業務也並不為過。

樓市降溫、平衡剛需在此一舉!新棚改政策能否扭轉局勢?

而近期出臺的一種棚改專項債,與以往的優惠貸款相比,利率較高,期限較短,成本較低。這就不難想象,地方政府將更加傾向於發放這種專項債來籌資。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專項債只是剛剛起步,有望未來逐步鋪開,但尚不可能對優惠貸形成完全替代。

---政策發展方向---

將“主導權”交付與居民

就新政的內容來看,未來棚改安置的發展趨勢極有可能會是將貨幣化與實物化安置相結合,讓被安置居民自由選擇安置方式。這既有利於提高居民的滿意度,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也有利於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與房地產評估的聯繫將更加緊密

其實這一點也並不難以理解,隨著實物安置的逐步鋪開,對作為“實物補償”的房產價值也必然會是居民所關心的問題。這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也就是房地產評估機構對這些房產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這將有利於促進房地產評估機構的專業、規範發展,推動整個評估行業邁上一個新臺階。

>>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對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的新調整,有效地緩解了以往單純貨幣化安置存在的問題,體現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大趨勢。當然,目前新政還處於起步階段,若想真正全面鋪開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