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命脈之戰——河西之戰:歷時90年、歷經秦國7位國君才成功

秦國命脈之戰——河西之戰:歷時90年、歷經秦國7位國君才成功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劇照

關於戰國時秦國的地理屏障,大家都熟悉的是秦國的函谷關、武關、終南山、黃河等天然地理位置。但秦國能夠在戰國合縱中能夠獨善其身而不是如魏、楚、齊、趙、韓等國或一戰擊潰或戰略要地被佔。除去函谷關、武關、黃河、終南山等天然地理,更重要的是秦國牢牢控制著這塊關鍵戰略要地——河西之地。

河西之戰,並不是單純的一場戰爭,而是以秦魏雙方爭奪為代表的一系列戰役。除此之外,從戰爭的開始到結束,時間跨度也大,並非只有短短几年的時期。

河西之地的位置為:關中平原東部、黃河以西的地區。以下圖中的地點為魏國奪取秦國河西之地時的地點。見圖:

秦國命脈之戰——河西之戰:歷時90年、歷經秦國7位國君才成功

河西之地大致圖

淺黃色地區為河西地區大致範圍 綠色線為秦軍防守線


河西之戰歷史進程

河西之戰從公元前419年魏國奪取秦國少梁開始,直到公元前329年魏惠王因為龍賈之役失敗被迫割讓河西之地給秦國,歷時90年。歷經的國君有:秦國: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等7位國君;魏國: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等3位國君。

以下是河西之戰的歷程

1、公元前419年魏軍突襲秦國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並修築城池,秦軍反撲爭奪,直到公元前417年魏軍才擊敗秦軍,成功修築少梁城,失敗的秦軍只能在少梁南方的黃河地帶修建防禦工事,希望阻止魏軍南下;

2、公元前415年,秦靈公修補繁龐(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修築籍姑城(今陝西省韓城市北),繼續防堵魏軍;

3、公元前413年,上地郡郡守李悝在鄭縣(今陝西省華縣)大敗秦軍;

4、公元前412年,魏國太子擊攻佔秦國繁龐,遷移出其居民;

形勢見下圖

秦國命脈之戰——河西之戰:歷時90年、歷經秦國7位國君才成功

少梁等地

5、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並且修築城池防守;

6、公元前408年,吳起攻打秦國,一直攻打到鄭縣,攻佔並修築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西南)、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秦軍不得不退守到洛水(陝西境內流入渭河的洛河),並修築重泉城(今陝西省蒲城縣東南),至此,魏國奪取了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之地,吳起擔任首任西河郡郡守;

形勢見下圖

秦國命脈之戰——河西之戰:歷時90年、歷經秦國7位國君才成功

吳起奪取河西之地路線

7、公元前401年,秦簡公派軍攻打魏國,到達陽狐(有觀點認為是河東地區,但河西已經被魏國控制,秦軍怎麼可能穿越河西而到達河東?);即位的魏武侯和吳起、王錯視察西河郡;

8、公元前393年,魏軍在汪(陝西省澄城縣境內)擊敗秦軍;

9、公元前390年,魏軍和秦軍在武城(今陝西省華縣東)作戰;秦惠公設立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

10、公元前389年,秦惠公以號稱50萬秦軍攻打魏國臨晉(今陝西省華陰市),但被吳起以步兵5萬、戰車500輛、騎兵3000所擊敗;

11、公元前386年,魏國繼續攻打秦國,雖然秦軍擊退魏軍,但主將識被俘虜;

12、公元前384年,因為趙國攻打衛國,魏國、齊國救援衛國,攻打趙國;趙國和楚國聯合,對抗魏國和齊國;雙方大戰四年,正是這四年,才給了秦獻公即位後能夠進行秦國改革,並把都城從雍(今陝西鳳翔縣)遷移到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北),可以說這四年是秦國能夠扭轉局勢的關鍵時刻;

13、公元前366年,魏國和韓國聯合進攻秦國,魏國甚至還在武城修築城池;秦軍在洛陰擊敗魏韓聯軍,一改自公元前419年秦軍處處敗戰的局面;

14、公元前364年,秦獻公率軍親征魏國河東,章蟜在石門山(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之役大敗魏軍,斬首6萬,由於趙國出軍,秦軍才退;此戰諸侯震動,秦獻公也因此戰被周顯王“天子賀以襜霢”;

15、公元前363年,秦軍試圖奪取魏國少梁,但因趙國出軍而作罷;

16、公元前362年,秦軍趁韓國、趙國在滄水之戰擊敗魏國的大好時機,以庶長國為將軍攻打少梁,擊敗魏軍,俘虜其主將公孫痤,奪下了繁龐;

17、公元前361年,魏國因為都城安邑所處的河東受到秦、趙、韓三國包圍,加上韓、趙、魏三國交換土地後,於是遷都大梁,在河西之地修築長城抵禦秦軍,對秦國採取守勢;

18、公元前354年,秦軍再次利用魏國援助衛國對抗趙國、出兵包圍趙國邯鄲、並在邯鄲、襄陵((今河南省睢縣南)和齊國、宋國、趙國聯軍激戰時,襲擊魏國西河之地,奪取魏國西河長城主要據點元裡,殲滅7000守軍,從而佔領少梁;同時派遣公孫壯攻佔韓國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縣北)、山氏(今河南新鄭市東北),並修建城池;

19、公元前352年,商鞅趁魏國還在和齊、宋、趙勝負未分時,率軍渡過黃河,攻佔魏國舊日都城安邑;

20、公元前251年,商鞅再次率軍攻下魏國上郡要點固陽(今陝西省延安市東);魏國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並聯合韓軍在襄陵擊敗齊、宋、趙聯軍;齊國不得不要求楚國景捨出面調停修好;

秦國命脈之戰——河西之戰:歷時90年、歷經秦國7位國君才成功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劇照

21、在楚國的調停下,魏國和齊國、趙國講和後,重新奪回了秦國所攻佔的安邑和少梁,幷包圍固陽;

22、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在商鞅的建議下,和魏國修好,歸還部分河西之地給魏國,又將都城從櫟陽遷都到咸陽;魏國則在固陽修建東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的崤山長城阻止秦軍東進;

23、公元前344年,面對魏惠王以朝見周天子名義召集小國諸侯圖謀攻打秦國,秦孝公派遣商鞅向魏惠王提出稱王建議,將魏國的注意力由秦國轉向齊國和楚國;

24、公元前341年,商鞅趁魏國在馬陵之戰敗給齊國的機會,攻打魏國西部,擊敗魏惠王親率之軍;

25、公元前340年,商鞅攻打魏國河東,秦軍和魏軍在吳城(今山西省平陸縣北)對峙;商鞅以相會為名扣押魏軍主將公子卬,從而擊敗魏軍;

26、公元前338年,秦國在岸門(今山西省河津縣南)擊敗魏軍,俘虜主將魏錯;

27、公元前332年到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所任命的大良造公孫衍在魏國上郡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南)和魏將龍賈激戰2年,最後斬首4.5萬,龍賈被俘虜,此戰魏國防守河西、上郡的兵力均被殲滅;無力防守河西的魏惠王不得不在公元前329年割讓河西之地給秦國,至此秦國完全收復了河西之地。


秦國命脈之戰——河西之戰:歷時90年、歷經秦國7位國君才成功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劇照

綜述,從河西之戰的歷程可以得到:

1、魏國奪取秦國河西,主要是由吳起攻取,吳起之前魏國基本上就是花費了2年時間修建少梁城;

2、公元前384年魏國為救衛國而捲入魏齊、趙楚四國四年大混戰,注意力東向,給了秦國進行秦獻公遷都和改革的時間,為秦國扭轉從公元前419年以來秦軍處處敗戰的態勢提供了國力基礎

3、秦獻公時對魏國的洛陰之戰、石門山之戰、少梁之戰三大戰,由於是獨力對戰魏國,雖然取勝,但國力損耗太大,因此秦國不得不進行二次變法——商鞅變法,以進一步提升國力;相比秦孝公時期,雖然商鞅變法已經成功,但商鞅率領的秦軍從未獨力對戰魏軍:商鞅奪取魏國元裡、少梁、安邑、固陽等,都是在魏國全力和齊、宋、趙三國大戰時期進行偷襲的,擊敗魏惠王是趁魏國在馬陵大敗之機,擊敗公子卬軍更是採用欺騙手段。秦獻公時秦軍獨戰魏軍、秦孝公時秦軍偷襲魏軍,這不同時期秦軍的表現都說明了秦獻公、秦孝公時期魏國戰力強於秦軍;

4、秦國能夠奪取河西之地,完全是因為商鞅的政治操作——勸魏惠王稱王,引導魏國注意力到齊國和楚國兩大強國,減少對秦國的關注。在魏國和齊國、楚國相互爭鬥時,秦國從中取利。商鞅之所以採取這種策略,而不是直接軍事攻打已經處於守勢的魏國河西之地,根本的原因在於:即便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實力還是不如魏國,秦軍戰力還是不如魏軍。

5、在孫皓輝所寫的《大秦帝國》小說中,魏國意圖滅秦是在商鞅變法之前。但實際上,魏國是在商鞅變法成功之後才有意圖攻秦滅秦的打算。

一句話就是:河西之戰見證了秦國由弱變強的過程。如果秦國沒有能夠讓魏國將注意力從秦國身上轉移到齊國和楚國上,無力奪取魏國控制的河西之地,秦國國都咸陽在六國合縱攻秦時早就成為了廢墟。秦國想要以山河之固來保存實力,也是不可能的。

歡迎關注歷史哨聲——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觀點,多元化解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