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cor協議——區塊鏈的海灣大橋

Bancor協議——區塊鏈的海灣大橋

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信息的傳遞成為了其最大的價值體現,因此互聯網經常又被稱之為“信息互聯網”。

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線下的“信息孤島”之間的傳遞隔閡,但是隨著這個網絡的日益增長,掌握著大量數據的巨頭公司控制了信息互聯網的各類入口,用戶被迫向他們繳納自己的使用數據,市場發生隱私數據洩漏的事情。

Bancor協議——區塊鏈的海灣大橋

區塊鏈被認為是互聯網的“大補丁”,這個補丁修復了信息互聯網只解決信息傳遞,而不解決價值傳遞的最大問題。然而,作為價值傳遞的樞紐,目前的區塊鏈裡的各類代幣只解決了體系內的價值流動問題,體系外的價值流動依然處於粗放式發展的階段。

如何解決體系外的價值流定性問題催生了很多方案,最經典的方式就是在目前階段,以各類中心化交易所為代表的“在線交易”的形式,區塊鏈世界裡的你我他用傳統的金融交易方式交換著彼此的token。

由於開放式的特性,以及傳統金融領域的規則難以適用於對token的監管,傳統金融市場交易方式的弊病在token流動過程中被放大了。市場裡充斥著大小的莊家,普通交易者在這場新的金融盛宴中被割的體無完膚。

Bancor協議——區塊鏈的海灣大橋

於是一群帶著對顛覆中心化交易抱有各種想象的技術人提出了“去中心化交易”的設想,基於此誕生了0x協議、KyberNetwork、Bitshares等去中心化交易方案。

必須承認,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中心化交易的手續費率高、安全性低的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使用門檻高、流動性差等問題一一暴露了出來。而且,此類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根本上也並沒有擺脫“人”的因素,只是將去中心化的定義泛化了,有的特指解決了“交易撮合”的中心化,有的特指解決了“資金存管”的中心化。

真正的去中心化交易需要像比特幣一樣,能讓普通人在一個完全不信任的環境下,依舊能完成交易,Bancor協議或許能夠提供這樣的環境。

二戰以後,佈雷頓森林體系被建立。“金本位“制度被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所取代,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元又與各國貨幣掛鉤。美元成為了當時的中繼貨幣,與各國的貨幣形成一個可調整的匯率兌換標準,各國要換黃金首先需要先換美元。

後來佈雷頓森林體系破裂以後,美元與黃金脫鉤了,貨幣的發行也不再以黃金儲備為基準,而改為了國家信用。

Bancor協議——區塊鏈的海灣大橋

當時的這種雙掛鉤的貨幣體系就是後來Bancor協議的雛形,即以一箇中繼貨幣為軸,其它貨幣以一個固定規則的匯率與其交換。

不同的地方在於,Bacnor協議的兌換過程全權由智能合約進行保障,而非組織或機構。Bancor協議是一個寫在智能合約中的計算公式,在它的規則中存在著一個類似於美元的“中繼代幣“,其它的代幣暫且稱之為“普通代幣”,普通代幣和中繼代幣通過智能合約進行交換,代碼自動計算兩者之間的兌換比率。

這樣以來,由於交易過程都是“人機對話”,就不涉及到交易撮合、資金存管這些棘手的問題,買方和賣方都能以一個公允的價格換得自己想要的其它代幣。

Bancor協議——區塊鏈的海灣大橋

Bancor協議應用於區塊鏈領域的token流動有天然的適用性,如擴展性和安全性。以目前的代幣交易市場為例,各個交易所形成了多個地頭蛇的局面,一個代幣的交換屬性往往取決於這個代幣所在的交易所有多少其它的代幣,以及多少交易對。

交易市場上經常能看到的就是同一個代幣在多家交易所的價格是不同的,這其中既有流動性的原因,其實也包含對其它代幣溢價的問題。如果一個代幣選擇接入Bancor協議中,成為“一攬子貨幣“的一份子,那麼它的兌換價值就是實實在在的了。對於新入市的代幣,不必繳納高額的上幣費用就能享有免費的市場流動性。

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Bancor協議的交易兌換過程實質上類似於地址和地址之間的直接交易,直接擺脫了資金託管過程所帶來的風險。

價值的流動性帶來的不僅是交易上的便利,還有長尾效應的紅利釋放。在互聯網時代還未來臨前,書店裡的書都十分單一,頭部作家的收益以一敵百;而在互聯網時代來臨後,隨著亞馬遜、京東、噹噹這些在線書店的崛起,小作家們也隨之而起,處於銷量尾部的書籍累加起來已經能夠超過頭部書籍。

這就是長尾效應所帶來的紅利釋放,不僅僅是書籍,音樂、電影、畫作均是如此,流動性增強帶來的長尾效應。

Bancor協議——區塊鏈的海灣大橋

未來需要區塊鏈承載的價值會越來越多,區塊鏈能夠釋放人類個體的價值,但是假如沒有一個好的交易機制,無法讓這些價值流動起來,那麼就會像中國房市一樣,沒有流動性,價格就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目前Bancor協議已經有幾個經典應用,都是近段時間以來的“網紅產品”,例如EOS的RAM交易,Fomo3D的F3D交易和P3D交易等。可以預見到未來會出現一條性能出眾的公鏈,它不僅僅將實現以太坊的ICO功能,還將直接解決發幣後代幣的流動性問題,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