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中國醫師節」採訪京城名醫:責任與擔當 仍然在忙碌

今天是首個“中國醫師節”,這個節日是一個不放假的節日。其實,對於全國醫師來說,為了救死扶傷,為了人民的健康,他們始終沒有給自己放過假。在這節日到來的時候,記者在24小時內走訪了三家醫療機構,採訪了三名醫師,從他們的忙碌中,感受到他們的責任與擔當。

時間:8月18日 17時30分 地點:海淀區甘家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居民用蘿蔔黃瓜表達感謝和信任”

首個“中國醫師節”採訪京城名醫:責任與擔當 仍然在忙碌

蔡新宇在出診

8月18日,醫師節的前一天。海淀區甘家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全市所有社區中心一樣,依然為患者提供門診服務。在社區服務中心全科一診室出診的醫生名叫蔡新宇。1988年,蔡新宇從首都醫科大學畢業來到甘家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轉眼就是30年。在這個從醫整30年的日子裡,他迎來了屬於自己職業的第一個節日。

這一天的工作是從早上7時50分開始的。“醫改啟動後,社區醫療機構的門診量明顯增加,週末壓力不減。”蔡新宇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在周邊居民看來,他依然是那個年輕帥氣的小蔡大夫。醫改啟動後,社區醫療機構的目錄有所拓展。現在甘家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品目錄已經擴展到700多種,居民感覺看病開藥更方便了,但是蔡新宇和他的同事們更忙了。晚上5時許,這一天的門診終於結束了,統計顯示,蔡新宇這個週六一共接診了105名患者!

紮根基層30年,蔡新宇和很多居民都成了老朋友。“醫院旁邊就是菜市場,但我下班後根本不敢順路去這家菜市場買菜。”蔡新宇一走進菜市場,就會遇到臉熟的大爺大媽,“大爺給我兩根黃瓜,大媽給我一個白蘿蔔……不要吧,怕老人不高興;要吧,真的不合適。”社區居民用蘿蔔、黃瓜質樸地表達著他們對蔡新宇的感謝和信任,“得到患者的認可,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我發自心底熱愛我的工作。”

時間:8月19日 6時 地點:北京婦產醫院產科

“責任重大,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首個“中國醫師節”採訪京城名醫:責任與擔當 仍然在忙碌

申南(右二)在查房

醫師節的第一個清晨,北京婦產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申南和4名產科同事正在值24小時班。從昨天8時到今早6時,5名產科醫師一共做了14臺手術!

“每名產婦的併發症對我們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申南盤點著:妊娠高血壓產婦、糖尿病產婦、發燒39攝氏度的產婦、心衰的產婦,還有一個體重達260斤的產婦……“昨天的午飯下午2時才吃上;晚上吃完飯已經夜裡10時了。”“全面二孩”時代到來後,大齡產婦、高危產婦越來越多,北京婦產醫院這樣一家三甲專科醫院也迎來了更多的高危產婦。

2007年,申南碩士畢業後留在北京婦產醫院工作,10多年過去了,她在一次次迅速決斷的過程中,為母嬰的健康保駕護航,“雖然責任重大,但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因為絕大多數挑戰的結局是皆大歡喜。”以前申南特別羨慕科裡的護士,“因為護士有節日可以慶祝啊。”在手術檯上迎來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中國醫師節,申南還有點“小激動”,“這是對醫師的認可,也是對醫師的激勵!”

早上8時,申南到病房轉了一圈,這個24小時的值班接近尾聲,產科手術室剖宮產下了14個寶寶,而在產科分娩室,還有20個寶寶順產來到這個世界,“他們都是醫師節寶寶。”

時間:8月19日 10時 地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

“希望用自己的器官換來別人的新生”

首個“中國醫師節”採訪京城名醫:責任與擔當 仍然在忙碌

高傑在義診

今天上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醫師們用義診來慶祝首個“中國醫師節”,高傑是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的主任醫師,今天也來參加義診。

高傑剛剛40歲,但在肝膽胰手術領域,深受患者的認可。這與他的經歷有關:1991年夏天,他的父親因鼻咽癌去世。“這件事對我刺激很大,我在心底暗暗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從醫,而且一定要對病人、家屬好。”2002年碩士畢業,高傑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做腫瘤手術,也做肝移植手術,這是一條在生死線上起舞的道路。16年來,他堅守著自己當初的誓言,善待每一位患者和患者家屬,從來沒有跟任何一位患者紅過臉。

高傑感到“中國醫師節”是對醫師的鼓勵與肯定,也讓他和自己的家庭充滿了榮譽感:高傑的妻子是他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讀書時的同班同學,現在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醫師。兩名醫師組成家庭因為工作太忙,10歲的兒子福星放學後經常在手術室外等爸爸。

作為一名在肝膽胰外科領域深耕的醫生,高傑這麼多年來已經完成過500餘例肝移植手術,他太清楚器官源的稀缺和珍貴。如今,高傑也珍藏著一份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面簽著我的名字,當有一天死亡真的來了,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器官換來別人的新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賈曉宏 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