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又名「曬書節」,這可和咱溫縣名人司馬懿有關!

七夕節,又名“曬書節”,這可和咱溫縣名人司馬懿有關!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巧節、女兒節。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天上的織女與牛郎會在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因為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原本以少女乞巧為傳統的七夕節,逐漸被多情的中國人賦予了新的意義,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七夕節,又名“曬書節”,這可和咱溫縣名人司馬懿有關!

但是七夕節還有一個名字叫“曬書節”,這可和咱溫縣名人司馬懿有關。

七夕這天,除了你知道的“秀恩愛”“撒狗糧”,還有一項別具特色的習俗——曬書。關於曬書,它的起源與發展是怎樣的?

七夕節,又名“曬書節”,這可和咱溫縣名人司馬懿有關!

曬書,又稱曝書,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穆天子傳》中就有“天子東遊,次於雀梁,曝蠹書於羽陵”的記載。東漢崔實《四民月令》雲:“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人們為何選擇七夕曬書呢?原來,古代傳說農曆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讀書人也往往在這一天曝曬書籍。

七夕節,又名“曬書節”,這可和咱溫縣名人司馬懿有關!

曬書的習俗至少從漢晉開始就已經在民間形成了。

三國時,司馬懿是個戰功赫赫的名人,功高蓋主,這在封建專制時代是最為忌諱的,因此,他頗受魏武帝曹操的猜疑。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便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刻收押。司馬懿只得乖乖遵命回朝。可見當時七夕曬書習俗已十分普遍,就連裝瘋的司馬懿也未能免俗。

此外,曬書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據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記載,晉代的郝隆生性狂傲,自詡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撩起衣服,露出肚皮,人家問他幹什麼,他回答:“我曬書。”其實郝隆是個領兵打仗的武將,他之所以這樣做是蔑視那些為張揚書多、藏書而不讀書的人。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也有過類似的故事。有個鄉紳,藏書萬卷卻從來不讀,反喜附庸風雅,每到曬書日,即令家僕將書搬出來晾曬。有一次,正好被路過的蒲松齡碰到,蒲松齡就躺在他家門前的石頭上。鄉紳不解,上前詢問,蒲松齡眼也不睜,說是“曬書”。鄉紳問他書在哪裡,蒲松齡拍拍肚子,答曰“書都在這裡”。鄉紳羞愧不已。(張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