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科学形而上,西方科学形而下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科学教育,哲学体系,经受了一个全盘西化的过程。

让后,逐渐的回归到理性,更接近真理本身的正常轨道上来。

可以简要的归纳,从东方科学的形而上,走向西方科学的形而下,

从全盘否定形而上,到客观理性的看待形而上学。

东方科学形而上,西方科学形而下

“metaphysical”的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

晚清学者严复则采用了玄学这一翻译,后经清末留日学生将大批日制汉语(日本称和制汉语)带回国后,玄学这一译法渐渐被形而上学取代。

严复拒绝使用井上哲次郎的翻译,根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把“metaphysical”一词译为玄学,但由于日本翻译的一些词汇虽然不甚贴切,却往往更为简单易懂,更容易被当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中国民众所接受,因此“形而上学”一词扎根在了汉语之中。

东方科学形而上,西方科学形而下

形而上,形而下,估计很多人在学习这个概念的时候,更多是哲学概念,会有些蒙菜。

首先,形而上,形而下,

我们可以直接理解为形之上,超越形的理解,

形而下,就是形之下,是基于对形的理解和分析。

东方科学形而上,西方科学形而下

那么,形而上,形而下的参照物都落到这个形上面。

何谓形?

形,就是物质,就是物质世界,具体的表现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

用现在的科学,是可以用元素周期表的元素进行标识的。

架构清晰。

为什么用用形而下来表现呢?为之器,就是器皿容纳得下,一个物质,无论采用什么研究手段去做定量分析,其中的指标,永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样,你从元素,从结构,从分子形式,从物理,从化学,都只能形容这个物质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就是形而下,形之下,形之内。

东方科学形而上,西方科学形而下

相对而言,形而上,就是形之上,形之外的描述了。

超越了形,这个物质本身,而抽象出来的特征,甚至是物质的共性,

东方哲学体系里面,成之为象,所以就有【形象】这个词。

形象:把形,抽象出来。

东方科学形而上,西方科学形而下

从而,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东方的科学和西方的科学,或者说东方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的哲学思维是不一样的。

形而上,不是什么贬义的表述。

这点,在中小学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要一上课,从打铃开始就喷【形而上】,一路喷到下课,又不知道怎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