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吃貨什麼都吃,爲什麼唯獨不吃它?

如果要問在中國什麼最多,可能外國人的回答是令人驚訝的,那就是吃貨最多,吃貨的能力是不可小覷的,就連在外國氾濫成災的小龍蝦,到了中國之後都把它吃得瀕臨滅絕,甚至只能靠養殖來供應市場需求,這就能夠看得出來,吃貨們的力量是多麼強大。

在外國人的眼中,中國的吃貨是無所不吃的,不管是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諸多奇葩的物種,都能夠成為吃貨們的盤中餐。但是也有外國人發現,我們中國人吃天上飛的卻不是很多,尤其是燕子,這種動物我們中國的吃貨從來都不敢吃,也不會去吃,所以外國人對此也很不理解,連中國吃貨都不敢吃的東西,難道是因為太難吃,才沒有人吃的嗎?

中國吃貨什麼都吃,為什麼唯獨不吃它?

其實燕子,我們中國人是不會吃的,燕子這種鳥類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它屬於雀形目燕科,不過也是所有鳥類的一個統稱。燕子跟人很親近,而且很願意跟人一起搭夥,每當4月到7月這個月份,燕子都會從南方飛回來,這也正意味著天氣將要變暖,給我們帶來了朝氣蓬勃的生機。他們回來之後第一件事情就要築巢,先給自己安一個家,首先這些燕子要選擇一戶自己比較喜歡的人家,然後在他的房屋上築巢,時不時的還要歌唱。

中國吃貨什麼都吃,為什麼唯獨不吃它?

燕子是所有人眼中的益鳥,而且對人們很有益處,因為這種鳥類以蚊蟲為食,而且根據不完全統計,一隻燕子,一個夏季就可以捕捉各種害蟲50萬隻以上,看到這個龐大的數據,不禁讓人想起這種燕子對人們所做出的貢獻。看著燕子小到不起眼,但是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以耕種為主,畢竟民以食為天,所以糧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農民而言更是如此。

燕子這種動物,消滅了害蟲,同時又保護了我們的莊稼,有利於人們,而且燕子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徵。

在古代,“燕子”這個意象還經常出現在詩詞中,代表著各種不同的意境和內涵:燕子的到來往往意味著春天的到來.故常被詩人用來點綴戈好春光,如杜甫的《絕句》“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幾處鶯爭暖樹,誰家新燕琢春泥”;燕子歡成雙成對地出人,因此常用來象徵愛情和相思,如《詩經•邶風•穀風》“燕爾新婚,如兄如弟”,晏殊《破陣子》“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和晏幾道的《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因此常用來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感慨,如劉禹錫的《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和文天樣的《金陵驛》“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燕子還經常用來反襯離人的孤寂,表現羈旅情愁,如蘇軾的《送陳睦知潭州》“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和周邦彥的《滿庭芳》“年年如新燕,飄流翰海,來寄修橡”。

中國吃貨什麼都吃,為什麼唯獨不吃它?

儘管中國人什麼都吃,但對於這種象徵著美好寓意,還能消滅害蟲的益鳥來說,我們應該保護而不是進行食用。就像是印度不吃牛肉,美國人不吃狗肉的一個道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也有遵循的道理,我們國人不吃燕子也是如此!在你們家鄉那邊,燕子寓意著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