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ESC2018聚焦」杨跃进/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ESC2018聚焦」杨跃进/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基线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RI)是接受急诊PCI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但能否将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临界值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仍存在一定争议。

在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8)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袁晋青教授团队发布了来自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的成果--基线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贾斯达博士进行了壁报展示。

「ESC2018聚焦」杨跃进/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贾斯达博士在会议现场。

该研究旨在探索不同eGFR水平与患者住院结局之间的关系,并寻找最佳的eGFR临界值,以指导RI患者的临床管理。

本研究通过CKD-EPI方程计算eGFR值。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共有来自107家医院的10240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RI定义为eGFR <60 ml/(min·1.73 m2)。为探索最佳临界值,研究者进一步将患者分为5个eGFR组,分别为<30 ml/(min·1.73 m2)、30~45 ml/(min·1.73 m2)、45~60 ml/(min·1.73 m2)、60~90 ml/(min·1.73 m2)和>90 ml/(min·1.73 m2)组。

共有1112例(10.9%)患者的eGFR水平低于60 ml/(min·1.73 m2)。研究发现,与eGFR> 60 ml/(min·1.73 m2)的患者相比,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全因死亡(6.6% vs. 1.3%,P<0.0001)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显著升高(9.5% vs. 2.2%,P<0.0001)。

不同eGFR组间对比分析显示,5组的院内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全因死亡(P<0.0001)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P<0.0001)。进一步的发生趋势测试分析显示,随着eGFR水平降低,院内全因死亡(P<0.0001)和MACCE(P<0.0001)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逻辑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eGFR> 90 ml/(min·1.73 m

2)的患者相比,eGFR<45 ml/(min·1.73 m2)(而不是eGFR<60 ml/(min·1.73 m2)),与全因死亡和MACCE的发生率独立相关。

肾功能不全在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较常见,比例高达10.9%。本研究证实,低eGFR是院内预后不良的指标,因此,建议可将eGFR临界值为45 ml/(min·1.73 m2)作为急诊PCI治疗后STEMI患者院内死亡和MACCE的预测因素。

对于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可作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尿酸水平是心血管疾病中一个重要预后因素,其在冠心病三支病变(TVD)中的预后价值尚不清楚。8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袁晋青教授、宋雷教授团队在2018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8)年会上公布了血尿酸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预后价值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张策博士在会议现场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壁报展示。

「ESC2018聚焦」杨跃进/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策博士在会议现场。

该研究为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高尿酸血症的预后价值。排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SYNTAX评分、血尿酸或C-反应蛋白(CRP)缺失的患者后,共有769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分析。TVD定义为三支心外膜冠状动脉均存在血管造影确认≥50%的狭窄,无论是否合并左主干病变。高尿酸血症定义为血尿酸>7 mg/dL(男性)或>6 mg/dL(女性)。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非计划血运重建),以及复合终点的各个组成部分。

其中1161例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在基线水平,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男性比例更高,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较低,并发症更为常见,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在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6.6年),高尿酸血症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血尿酸水平正常者(22.2% vs. 13.3%,P<0.001)。

在多因素分析中,高尿酸血症显著增加全因死亡风险(校正后HR 1.33,95%CI 1.14~1.54,P<0.001)。高尿酸血症还显著增加心源性死亡和MACCE发生风险。亚组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在各亚组中相对一致。此外,血尿酸与CRP水平显著相关(r=0.43,P<0.001)。与单纯使用SYNTAX评分预测死亡风险相比,将血尿酸和CRP、SYNTAX评分组合可显著提高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0.58 vs. 0.61,P = 0.025)。

该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是TV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和CRP或许可以作为SYNTAX评分的重要补充,提高预后风险分层能力。

PCI患者入院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可预测长期死亡

既往研究表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PCI术后短期死亡率增加相关,但对长期预后的影响尚存在争议。在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8)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萍医师通过壁报展示,报告了其中心关于探究基线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患者长期死亡率预测价值的研究结果。

「ESC2018聚焦」杨跃进/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蒋萍博士在会议现场。

该研究为大规模前瞻性研究,入组6293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基线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3组,低纤维蛋白原组(≤2.98 mg/dL)、中纤维蛋白原组(2.98 mmol/L~3.58 mmol/L)、高纤维蛋白原组(>3.58 mmol/L)。

研究发现,高纤维蛋白原组患者年龄更高、女性更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血管疾病者更多,心功能及肾功能更差。实验室检查方面,高纤维蛋白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NT-proBNP水平也更高。此外,高纤维蛋白原组ACS患者占比更高,Syntax评分更高,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患者所占比例更高。

本研究中,2年全因死亡率为1.2%。其中高纤维蛋白原组死亡率更高(P=0.020)。K-M生存曲线表明,高纤维蛋白原组全因死亡率更高(Log-rank 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同样表明,纤维蛋白原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HR 1.339,95%CI 1.109~1.763,P=0.005)。综上,本研究发现,基线纤维蛋白原水平与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

「ESC2018聚焦」杨跃进/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贾斯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博士生(学术型)。参加"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文章,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ESC2018聚焦」杨跃进/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策,目前就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攻读心内科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冠心病预后危险分层以及心肌病遗传学相关研究。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主持北京协和医学院创新基金1项。

「ESC2018聚焦」杨跃进/袁晋青团队研究集萃:探究不同生化指标对我国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蒋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博士生。参加"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文章,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田新芳┆美编 柴明霞┆制版 刘明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