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广东人,是不是古代举族迁移到广东的中原汉族精英的后代呢?有什么历史依据?

所谓的马来人


如今讨论这个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汉族本来就是一个文化民族,而非血缘民族,所谓的汉族无非是刘邦开始的两汉延续四百年朝祚的延续,但能否就可以认为那个时候的汉人血统就可以单一吗?很显然不是单一的,甚至还相当复杂!且不说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就北走匈奴,南有百越,西有犬戎,这些民族因战争和迁徒等原因持续融合!仅西汉就有大量的匈奴部落内迁,唐朝更是将东突厥内迁!哪里来的纯正汉族呢?



人口向广东迁徒是肯定的,但肯定不是全部都是熟悉汉文化精髓的所谓精英,当然当地以前还是有大量本地人口存在的,与这里人口融合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广东人,而且在明初和清初的时候还出现过湖广填四川等政府层面的人口迁移!


嘟嘟超


从基因来看,广东大三族群父系都是中原汉族南迁为主,母系以当地土著为主。当然,这个在全国范围内内都比较适用。

所以体质,容貌受母系遗传影响,和相对南方的长江流域、更北一点的中原等地不太一样。

从语言来看,粤语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古汉语发音系统,比如四声中的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丢失,只有粤语等南方方言中还保存着。

但我不认为粤语=古汉语,首先是粤语中混有大量百越的词汇,日常用语中就有大量是非汉语词汇。是读汉字词的时候发音更接近古汉语发音,所以读唐诗宋词等更接近原有韵味。但未必完全是当时中原人的读音的,肯定包含本地的口音。就好像今天的闽南、台湾人说普通话一样再标准都有口音。

广东三大族群中,说粤语的广府人形成的最早。但不是什么中原精英,更不是举族迁徙,广府人形成主要组成是中原南下的秦军,汉朝灭南越国后主要也是军人驻军,大量和当地通婚形成的。

因为军人不可能举家而来,尽管如秦二世时有拨1.5万女性来到岭南,但主流是中原男和越女的搭配。

东晋时衣冠南渡和南宋时的南迁主要方向也不是广东,但也有少量迁徙到了广东,比如南宋经珠玑港的移民,不过南宋时粤语就已经和和中原发音有较大差异了,所以影响较小,融入了广府人当中。所以广府人可以说秦汉之后就已经基本定型了。

客家人、潮汕人也举家迁徙的比例较当年广府人高一些,但从DNA来看最终形成也主要是父系中原汉族母系本土的组合,他们当初移民的方向最初不是广东(客家人稍微有在粤北存在),比如潮汕人实际上是先迁徙到福建闽南一带,又从福建闽南一带再迁徙到潮汕的,所以进入广东的时期晚一些,但在南宋时的大迁徙,最终形成了如今广东三大民系的分布情况


茗居枫海


我自己就是广东人。说广东人就是汉族精英后代,这话有偏颇。\n 我不是历史学家,但我想从语言的角度来叙述广东人的迁徙历程。广东人大体由三个群体组成,一是广府人,二是客家人,三是闽南语系的潮汕人。广府人应该是最早进入广东的外族,秦始皇统一六囯后,挥兵南下,十多万秦兵(陕西人),越梅岭入粤将土著百越人赶走,百越人往广西,云贵,越南迁移,秦人后来建立了南越囯,这应该就是最早的入粤外族,以兵为主,是广府人的基础,据说遗传的父系基因不明显,可以断定女性土著还是占绝对优势,第二次入粤人数较多的是五克乱华其间,较多的士族阶层避战乱大举南下,这些人仍然以陕西地区为主,语言上同先前的秦兵区别不大,构成了广府人的主体,这就是为什么唐诗以及后来的宋词同现在的粤语相通的原因,就是用粤方言读唐诗比较押韵,跟现在的普通话用字不同的原因。第三次入粤人数较多的,应该是宋末元初,宋室末代一直南逃,至广东江门新会雁门口投江,这次带来的人口数量大和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以河南地区的人口为主,语言上尽管有区别,但可能区别不大,也可能先前来的广府人成了主体,秦宋期间,广府曾迁移到现封开,悟州,肇庆等地方设府。后期清朝全国只留广州一个海关,更造就了广东的繁荣,贸易的促进,使广东占尽优势,广州也产生了世界首富,当然人口的迁移就随经济增长而来。\n 至于潮汕人应该也是五胡乱华等较早入粤的人群,但迁徙的路径应该是到了福建再入广东的,所以语言有所不同,客家人就更后进入广东了,就三四百年历史,以河南中原人避战乱而来,来到江西后部分人往福建入广东,有的短暂停留到台湾,有的人从返江西入广东。客家人也是士族居多。\n 这就是粤人的大体构成。\n


行胜于言大道至简


告诉您一个只有同姓人才知道的秘密。在广州有一间“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广东七十二县陈氏族人于上世纪初集资建成的。陈氏族人均称他们的祖先来自颍川堂。颍川古时候叫颍川郡,在现今的河南省。最早来广东的陈氏名人就是《滕王阁序》中所提及的陈蕃,他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大学者。还有就是江门市的有名大儒,明代的陈白沙先生。现在,在江门还有遗迹“白沙钓台”供人凭吊。还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明末的陈子壮、陈子升两兄弟。均是现在荔湾区横沙(古时属南海)人。一个是抗清英雄。另一个就是《烟锁池塘柳》五行诗的主人公。古汉人入粤,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秦始皇时期通过湖南,经灵渠至广西,然后经梧州由西江入粤。一条是从江西,梅关古道入粤。有很大一部份人先在江西南部及粤北南雄珠玑巷(中转站)定居一段时间后,然后于明朝万历年间沿北江南下分布于珠三角。第三部份是现在居住在粤东的潮州人和粤北的客家人主要是从陆路由福建及江西陆路迁入。在潮州民系及客家民系中,陈氏族人仍然不少。由于,笔者不善引经据典。所知知识仅局限于个人所知者。专此。。


三榴斋主


不知道……

在古代世家大族都是地方上面的大势力,而土地也是那些世家的基本盘,所谓的故土难离不过是过江龙不压地头蛇而已,因此所谓的‘举族迁移’根本就不可能!

在唐代一起,岭南(广南地区)还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地方,由少量的汉人以及当地土著的俚族、獠人等等,岭南一直都是中原人眼中的烟瘴之地,是流放罪人和贬官(搞死政敌)的地方。

就连在宋代(北宋),这里也依然是一片蛮荒之中,犀牛大象什么的都还有不少……而南宋时期也确实是有大量的汉人随着南宋政权的建立而难移,但那些仅仅是一些官员贵族,以及部分中产阶级(辛弃疾等),真正的世家大族的精英是不会摞动屁股的(最典型的孔孟世家)。

事实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明初……

所以通过什么‘精英理论’,妄图使某个地方的人高人一等的说法本身就是完全不靠谱的,这种滑稽的事情还不如说自己是某个皇朝的皇室后裔……或者找一找自己的祖先当中有没有什么伟人来得更爽快……


木秀于林158446343


这个提法很有问题,古代历史很长,从炎黄到满清都是古代。部分广东人认为,广东人是秦50万秦军的后人,50万秦军不少,可是都是男性,且没有汉族的概念。第二波人,认为广东人是南北朝迁过去的,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从字面上讲,渡应该是过水,南渡应该是过长江,到湖南江西一带。中国2000年的农业社会,人口迁移首先要有土地,然后是文化迁移,所以称之为衣冠南渡。最有可能的迁移是南宋,皇帝一路南逃才会带精英阶层,最后亡于广东崖山,十万军民殉国,但广东人不会喜欢这样的先祖。南宋皇帝一路南逃,带动了一条南北通道。广东地区人才多了起来。使广东发展起来的是明清的海外贸易。明,清,民国,共和国,四代重要的对外口岸,广东人足够你们骄傲了。有家谱的,不信拿出来查查吧,最早也就是能查到南宋迁过去的,更多的的估计清中期和民国迁过去的。比如香港(原来也算广东里)成龙,祖籍山东,霍元甲,天津!好多广东人往上一两代都是中原人!


东北神哥


广东人就是从中原迁移的汉族精英,广府人从中原迁入时经过南雄到广东的,客家人经过几次迁移到广东,潮汕人也中原迁到闽南再迁入广东,广东原土著是瑶,壮两族,和百越族,



中华孝子哥


历史记载秦朝派赵陀等将领五十万伐南蛮,一直驻兵广州;群雄逐鹿时自立为南越王,建都番禺。刘邦称帝建立大汉派贾仪为使节来到招降……按理分析五十万年轻秦(七国之士)远征战士因该没带家眷,中原战乱只能留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大多数必定与当地居民通婚生活;三国吴建象郡(包括现在越南一部分)治所番禺名“广州”乃广大地区之意;达摩大师“西来初地”是广州上下九登陆;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会有北方人士躲避战乱迁移到岭南地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出发,以现在的文物古迹也很多是中原文化;其实如果读“唐诗宋词”用广州话念唱还挺好听、顺口。其实现在的“普通话”是满族的方言+北京地区土语发展而来,需知清朝通过文字狱、四库全书等有计划有系统的改写历史与文化;欧美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有很多与清朝所写“历史”不一样的中华文化遗产。有机会各位朋友可以去看看“欧美版”的中华文化!


DrBen147901582


现代广东汉族人大部分是清朝中业迁过去的,他们不是什么精英,而是在北方江南没有田地穷困潦倒的一群人,类似当年我们山东去闯关东的那些人。

清初清政府封尚可喜为平南王在广东驻扎,主要目的是镇压和消灭当地的南蛮人。


虽然广东名义上一直是中国领土,但其实清朝之前的王朝只是占领了广州的交通枢纽和交通枢纽附近的农田,广东绝大多数地区的行政权军事权都掌握在南蛮土司手里。这种情况不只是广东,云贵川福建江西这些地方也都是差不多的情况,所以清初要设三藩继续在前朝没有进展的改土归流。


韩国国父瓢一生


广东人是中原汉人和南方土人的后代。基本都是汉族父系加土著母系的后人。虽然是汉族姓氏,但只能说明父系一方是汉人。而血统则是中南的大混血。看广东人长相很难看到像兵马俑的就知道。而现在中原地区,华东,华北地区和兵马俑一个长相的比比皆是。再说语言,的确粤语继承了古汉语韵律,但全国各地那个地方的方言又何尝不是继承了古汉语韵律,因为用那家方言读古诗都押韵。再者,中原外来者到达南方,依然扭转不了当地方言的读音。也就是说,粤语是以当地土语为主,汉古音为辅的读音。粤语读古诗押韵,也只不过是古代粤语本身就属于华夏语系,也就是说古粤语本身就押韵,并不是正宗古汉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