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在佛教中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禪定在佛教中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何謂禪定?

禪,為梵語dhya^na之音譯;定,為梵語sama^dhi 之意譯。禪與定皆為令心專注於某一對象,而達於不散亂之狀態,梵漢並稱作禪定。又色界之四禪與無色界之四定,合稱四禪八定。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與坐禪同義。五家參詳要路門附錄(大八一·六一五上):‘夫修禪定者,先須厚敷蒲團,結跏趺坐。’

禪定是佛教譯語中特別的譯法,「禪」是印度梵語禪那的簡稱,其義為「定」、「思維修」、「功德叢林」等,故「禪定」是華、梵兼稱,這是從其名稱上來解說的。若從其意義上來說,一個修行人,能攝受散亂心專注一境,即是所謂「定」;攝心繫念一種法門,能出生種種三昧,即是「思維修」;依於禪定能出生種種功德,即所謂「功德叢林」。總括起來說,禪定是修菩薩道者的一種調心方法,它的目的是淨化心理、鍛鍊智慧,以進入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來,禪定是修菩薩行所必經過程的手段;禪味不可著,死水不藏龍,正是糾正認手段為目的的錯誤。

因禪定未必就是禪宗,所以世界各宗教,凡是有神秘效驗的,無非是從禪定的工夫而來,不論他們是用持咒也好、祈禱也好、禮拜也好、誦經也好,所得的結果,多是禪定的作用。

佛教中的禪定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所謂禪,是指不執著於所有境界相;所謂定,是指內不動心。所謂“禪定”,是指念心清淨,外禪內定。所謂外禪內定,是指禪定一體:對外境不起緣染,對塵世種種的慾望不動心;對內心也沒有貪愛,沒有執著,既不昏沉也不糊塗。

禪定的過程是先從入靜開始,然後至靜,再後寂靜,最後達到忘我的境界;也就是從身空到心空,再從心空到虛空法界的過程。但是,要真正做到禪定的境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必須要具有超越一切的精神力量,才能夠突破所有生理、心理和意識上的障礙,最終達到禪定。

禪定有六法,分別是:靜,即放鬆下來;定,即專心致志;止,即擺脫一切私心雜念,讓大腦放鬆;觀,即一心一意地觀想,令意志堅強;覺,即感覺敏銳,思緒空明;同,即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