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房顫故事會」愛出者愛返

「同仁房顫故事會」愛出者愛返

從本期開始,同仁房顫在線將與大家陸續分享一些我們經歷過的真實故事,希望通過這些故事可以幫助大家更加真切的瞭解房顫這件事。

聲明:除非患者本人同意,否則我們不會使用患者或家屬的真實姓名或肖像,並且我們會在真實故事的基礎上稍加改動以保護患者隱私。


愛出者愛返

「同仁房顫故事會」愛出者愛返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性,當同仁房顫團隊的郭煒華教授遇到他的時候,他已然輾轉於老家的多家省級醫院,甚至已經放棄了治療的念頭。但是,他的病情卻在一天天的加重。

他是一名普通職工,按部就班的過著平凡的生活,直到5年前發現自己患有心房顫動(房顫)。噩耗便接踵而至。4月的初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一切都充斥著生機勃勃的氣息,可是他卻感到整個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壓抑的讓人窒息,得知正值花季的大女兒因腦部腫瘤將不久於世,他的痛心、無奈和絕望,無處申訴。但是,他卻不知道,這並不是結束,就在大女兒的病情每況愈下的時候,懷孕的妻子產檢時發現還未出世的孩子患有嚴重的先天性遺傳病,即使可以平安出生,也無法長時間存活。面對兩個病情嚴重的孩子和情緒崩潰的妻子,他強撐著生活和精神的雙重重負,但他的體力和精神卻一天比一天差,曾經幹再重的活兒都不覺累,現在活動量稍大點兒就覺得上氣不接下氣,力不從心,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原來是心臟功能出了問題,而心臟功能的減低很有可能是長期房顫導致的。

「同仁房顫故事會」愛出者愛返

三道晴天霹靂瞬間襲來,可他深知,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漢,他不能倒下。為此,他抱著一線希望尋訪了當地的幾家大型三甲醫院,希望可以根治房顫,只有治好了房顫,心功能才能恢復,他才有力氣照顧家人。可是,有的大夫告訴他:“你的心房已經那麼大了,房顫做了手術跟不做一樣,不會有什麼改善的。”有的大夫說:“房顫可以做手術,可是你房顫那麼久了,做了沒啥效果,而且做的風險也大,我們這裡做不了”。幾次下來,他幾乎放棄了治療的念頭,絕望與無奈又一次籠罩了他的生活。直到8月份,他的一個朋友聽說了他的近況,把他的資料發給了曾經的同事——同仁房顫團隊的郭煒華教授,郭教授告訴他,他的房顫可以治療,但是需要先入院整體評估目前的病情,根據情況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同仁房顫故事會」愛出者愛返

他再次燃起了一絲希望,懷著一份忐忑和一點點兒的興奮來到了北京同仁醫院心內科住院。經過詳細的評估,他確實存在心功能不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力衰竭(心衰),而導致心衰的罪魁禍首,極有可能就是長期的房顫。所以最終,同仁房顫團隊的術者為他進行了射頻消融治療。手術很順利,但是在手術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忽然發作了另一種心動過速——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跳高達200次/分。郭教授再次耐心的為他進行了標測消融,將室上性心動過速一起根治了。 術後,患者感激的跟我們的團隊說:“多虧你們了,來之前我真的放棄了,放不下的就是家裡人,孩子們還需要照顧,可是別人都說這個病沒辦法,只能吃點兒藥控制,幸好有你們,你們給了我繼續走下去的希望,聽說還給我一次性做好了兩個病,幸好有你們給我做手術治病,無論手術效果怎麼樣,我都謝謝你們,真的,謝謝你們!”

「同仁房顫故事會」愛出者愛返

那一刻,我的心裡暖暖的,作為醫生,治病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只是為了把病治好,但在患者的心裡,更重要的是希望,是繼續前行永不放棄的希望,更是生活的勇氣。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什麼是成就感,那種醫者的自豪感。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

本文同步推送於微信公眾號“同仁房顫在線”(微信號:trfczx),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