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汕头美食之最卤鹅

似乎在一夜之间,潮汕美食突然火了,北京、上海,江南塞北,随处可见“潮汕”两字开头的饭馆。继“潮汕牛肉”之后,“潮汕卤鹅”又被各地餐饮人断言为下一个风口。

潮汕美食有许多标签,卤鹅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潮汕卤味中的精华部分。古人婚嫁聘礼中有“奠雁礼”,雁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贞禽”,但雁毕竟难寻,潮人娶妻便送一对白鹅。如今,潮汕人对鹅的情感依旧,当地有“无鹅不成宴”一说,意思是只要宴请宾客,不管多少山珍海味,鹅肉必备一盘,可见卤鹅在潮菜中的突出地位。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城区已难觅踪影的柴火土灶。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乌弟鹅肉店一到中午饭点就人满为患。由于室内面积有限,小编当天拍照的桌子很快就被人占用了。

乌弟:汕头最红的卤鹅人

在汕头卤鹅界,如今红到发紫的是一家名唤“乌弟卤鹅”的局促小店。

这家位于汕头外砂、紧靠马路的小档口,现在已成为各路老饕的新据点,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大董、张新民等国内顶尖美食家频频光顾,更有无数老饕心甘情愿为他驱车几百公里。

老板名叫林乌弟,专注卤鹅27年,他没拜过什么正经的师傅,18岁开始自己摸索着入行,手艺在大铁锅前经过千锤百炼,以一锅原始老卤称霸江湖。

乌弟的行事颇有匠人风范:亲自选鹅、卤鹅、砍鹅,每天早上只煮两到三锅,工作6小时即收工,沽清的时间只早不晚;坚持使用城市里早已难得一见的柴火大灶,二十平米左右的店面,还要给木柴专门辟出一个小单间;乌弟称鹅,用的还是带准星、秤砣的原始小秤,因为“用顺手了”;虽然各地美食家频频光顾,他却只知他们是老主顾而不识其身份,不善言辞、性格低调,只管卖鹅、不辨买家。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这杆小秤,乌弟已经用了二十年。面对外界已臻疯狂的“卤鹅热”,乌弟羞涩一笑:“外面那些加盟啊、模式啊我搞不懂,所以我也没去掺和,还是本本分分把我自己的小店管好吧。”

乌弟的时间表:

每天下午一点半到两点,是“乌弟鹅肉店”的收档时间,乌弟骑上他的小摩托车,赶去鹅厂选鹅;

当天晚上,选好的鹅被运到屠宰场;

第二天凌晨两三点,由乌弟雇的小工负责宰杀;

清晨6点左右,第一批杀好的鹅到店;

鹅要分三批卤制:6点到8点、8点到10点、10点到12点各出一锅。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小编探店当日是个雨天,下午两点,乌弟照常骑着小摩托去选鹅了。

乌弟卤鹅的四大秘诀

汕头的卤鹅店挨肩接踵,同一个菜市场里的卤鹅档至少就有五六家,如此不起眼的“乌弟卤鹅”为何会受追捧?老板乌弟寡言少语,性格特别执拗,在卤鹅这件事上,他所坚持的细节二十几年都不曾改。

其一,乌弟家的卤鹅,只选用饶平原产狮头鹅,鹅头如狮,体形硕大,被称为“世界鹅王”。狮头鹅喜水,每天都要游水一两次,因此多临水而饲、喂食杂鱼、小虾,由于经常游动,此鹅周身都是“活肉”,紧致坚实,尤其是鹅掌、鹅翅,更是筋道强韧。家禽类有个共同点:体格长大到一定程度而又未发情之前,皮滑、肉厚、脂肪多,是其风味最足、肉质最佳的时段,乌弟选用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鹅,毛重在14-16斤之间,生长期约120天,每只进价约两百多元。

其二,乌弟没有跟其他卤鹅档的小老板一样,直接选择在养鹅场宰杀,而是在郊外找了个空旷无人之处作为自己专用的“屠宰场”,每月花七八千块钱雇了个小伙子专门杀鹅。为什么要找这个麻烦?乌弟有他的挑剔:屠宰场用机器杀鹅,虽然效率高,但鹅身容易破损、鹅毛拔不干净,而人工杀鹅,放血更彻底,绒毛也能一根根拔净。

其三,虽然每天只营业六小时,但乌弟对于“现杀现卤”有强迫症般的执念,他给杀鹅小弟规定:每天要分两批杀,第一批在早上六点前送到,第二批在十点左右送达,以保证从活鹅到入锅不超过五小时,这样卤出的鹅肉质地嫩而味鲜甜。

其四,鹅体大而笨重,需大锅煮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入味,卤制过程中,肥鹅体内不断溢出的油脂,就形成了卤水表面厚厚的鹅油,用来拌饭最是美味。

乌弟卤鹅制作流程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1、自己宰杀的鹅更干净。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2、运到店里后斩下鹅翅、鹅掌。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3、鹅下锅后先使其腹部朝上、灌入卤汤。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4、鹅卤好后用钩子勾住脖子。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5、挂在铁锅上方控净腹内卤汤。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6、控净卤汤后即可挂在窗口售卖。

几位配角,都与鹅有关

在汕头,一般送人或者祭拜时才会买整鹅,如果是自己食用,多数是斩件购买。一只卤鹅,除了每只售价高达百元的鹅头最为抢手以外,其他的“零部件”(比如鹅肝、鹅掌、鹅翅、鹅胗等)也各有特色,卤鹅肝口感细嫩、余味无穷;鹅肉的不同部位滋味也有所不同,肉多的部位微甜,脂多的部位更香。

“乌弟卤鹅”主要由乌弟和妻子两人操持,一共雇了三个小工,因此产品结构极为简单,除卤鹅外只售卖米饭、素面和炒青菜,而这几样配角,又都跟卤鹅脱不开干系:米饭出锅后,趁热浇上一勺融合了多味香料和无数只鹅肉香气的卤汁+鹅油,由客人自己动手拌匀,配上刚刚出锅的鹅肉,滋味美妙;素面条上盖几根青菜,切点碎鹅肉、浇一勺鹅肉汤,就拼成了一碗鹅肉面;最特别的是炒青菜,直接从大卤锅里撇一勺浮油,炒出的菜浓香扑鼻。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1、卤鹅店就靠两口子操持。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2、提前摆好鹅肉拼盘,应付即将到来的高峰。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3、鹅肠单独下锅,十秒左右即熟。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4、撇出一盆鹅油,用来浇米饭和炒青菜。

初始卤水:多添两味香料

乌弟的卤水经过多年“熬炼”,每日添汤续料,循环卤制,鹅油的香气、鹅肉的鲜甜、香料的融合、酱油的滋味,在这锅卤水中真正达到了“五味调和”。

乌弟平时添加的香料只有四种:八角、白蔻、草果、桂皮,而在调制初始卤水时,因为香度不足,所以“初料”的用量要重一些,而且需另加两味香料——干花椒和罗汉果来增香加甜。

初始卤水调制

香料:八角200克,白蔻150克,干花椒130克,桂皮90克,草果7-8颗,罗汉果2个。

酱油:揭阳产的本地酱油3桶(每桶1.6升)、味事达酱油3桶(每桶1.6升)。前者的作用是增色,后者的作用是增味。

其余用料:清水80斤,南姜一块约250克,切成大块的五花肉1斤。

制作流程:锅内添清水,倒入酱油,放入五花肉块,撒入所有香料,放入洗净的整鹅,大火煮制半小时,转小火再煮一个半小时,此时用手按一下鹅的胸部,如果手感软软的,那就说明已成熟,捞起挂在大铁锅上方,控净鹅腹中的水分即可售卖。

注:初始卤水调好,先卤一锅鹅,然后清理料渣,“浸润”一夜。

从第二天起,当天的第一锅卤汤中所加的用料调整如下:

八角、白蔻、草果、桂皮四种香料的用量减半;花椒和罗汉果不必再放;两种酱油各放一桶;南姜200克。

乌弟在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要卤三锅鹅,卤当天的第二锅、第三锅时还要适当续料,此时只加八角15克、南姜200克、酱油少许(尝过口味后按咸淡和颜色添加)。

当天的鹅全部卤完后,将卤汤内的料渣全部清理干净,再次烧开后放凉保存即可。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鹅多数斩件出售。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登过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被各大媒体轮番报道——乌弟卤鹅

鹅翅和鹅掌需分别卤制。

神秘匿名者 数万学配方

四川一位卤水师傅曾花了五六万元的学费来找林乌弟拜师学艺,这也是乌弟迄今为止收的唯一徒弟。一周的时间里,徒弟每天跟乌弟的作息时间保持同步,守在灶台边看他添料、卤鹅、晾鹅、斩鹅。在汕头学艺期间,他去尝试过近十家卤鹅档,感觉还是乌弟的鹅好吃,一是选材严苛、材料新鲜,二是卤汤用得久了,香料味“不冲”,酱油味“不寡”。他透露给小编,乌弟下料确实并不复杂,平时只放四种香料,而且并无任何浸泡、烤制等处理,直接撒在汤中,不必装入料包。他学成回店后,用了一周时间,卤制十批大鹅、积攒卤水香气,就已卤出了跟乌弟家滋味相仿的鹅肉。

用料太少?不必怀疑!

李建辉(中国大厨卤水培训班金牌讲师):

乌弟这款配方看似太过简单、令人生疑,但我一看就敢断言:这配方没问题!我以前在店里推过一款酱牛肉,只加酱油和几味简单的香料,连盐都不放,就卤出了肉香味最足的酱牛肉。禽类食材按照香度来分,是以鸡、鸭、鹅的顺序来递增的,换句话说,鹅是禽类中腥味较小、香味最足、肉质最接近畜类的,所以增香的香料无需过多,否则香气过重、入口太腻。我建议乌弟卤鹅的配方中还可以加入少许白芷,为卤汤增加回口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