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前些天開播《獵場》,你看了嗎?

宣傳海報上,胡歌西裝革履,配上冷峻的神情,讓蛋爺對這部號稱“國內第一部展現獵頭職場生活”的商戰劇十分感興趣。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在群眾的幻想中,這劇說的肯定是帥哥如何鬥智鬥勇,迷倒上流社會的名媛們……可看了前幾集,大家懵了。說好的商界精英呢?老胡怎麼成了一個張嘴就誆人的小混混?還因為傳銷被抓進去關了幾年?

這精英的起點,是不是有點低啊?

一口氣看完前10集的我卻覺得,這鋪墊太真實了。

01

在我看來,混子鄭秋冬和精英覃飛之間,兩個身份的最大差距,不是牢獄汙點,而是一紙文憑。

鄭秋冬出獄後,在“師傅”劉量體的幫助下,誤打誤撞地換了身份,成了清白人覃飛。真正的覃飛是個大學霸,北大博士,考上了MBA班,在科技公司工作,只可惜重病纏身,英年早逝。

他就頂著這個身份去面試,基本拿到了各大企業的Offer,過程可以用“不費吹灰之力”來形容。

其中有兩個場景,特別耐人尋味。

第一個面試官,他的外甥,恰巧是秋冬名義上的“師弟”。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第二個面試官,她竟然是秋冬的“師姐”。

面試細節沒有過多呈現,甚至在第二次面試時,秋冬僅憑“簡單介紹母校”,就打動了面試官。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很多人覺得這裡太草率了,電視劇才敢這麼演吧?

這是真實存在的。和我們購物時候會更傾向名牌產品一樣,企業在招聘時候,品牌效應同樣適用。

因為,任何的企業在選擇人才的時候,都需要考慮效率和成本問題。而當有了名校的信用背書,企業在選擇人才時,只需要考核他的職業素養,用人效率會大幅提升,也能從更短的時間內看出求職者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在多個候選人中,面試官會更傾向自己的校友,或是某些名校出來的學生。

人們習慣於先看見你的成就,再推測你的能力;而不是根據你的能力,估出你的成就。

無形中,“北大才子”的身份,從一開始就打消了很多企業對秋冬的疑慮,成為了當時最好的掩飾。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最後,秋冬以覃飛的身份,在職場上一路綠燈,坐上了山谷集團人力資源部的薪酬規劃總監的位置,稅前年薪40多萬

在這之前,他不是個沒能力的,可他的職業發展是怎麼樣的呢?給工廠員工洗腦,為老人健康館做開業演講,甚至搞傳銷。

好像也就只能做這些了,錢還來得特別的艱苦。

而前後串起來看,從冒名覃飛開始,秋冬不僅僅得到了一個清白的殼,還順帶享受了學霸身份帶來的便利,一張含金量極高的文憑,足以抵過幾十場激情演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儘管大家都忽略了這一點,但職場潛規則依然起效。

就像知乎問題上“名校光環在給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帶來過什麼方便?”最高贊答案提到的一樣:

大約,別人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證明自己。但是很多時候,可能沒有這個機會。

所以,你不曾察覺或習以為常的便利,其實有時候已經是別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沒有這張北大文憑,秋冬的能力是不值錢的。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對啊,條件優越的人這麼多,人家憑什麼重用你?

02

在網上,流傳著一張名為“學歷鄙視鏈”的圖: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而清北> 985>211>一本> 二本>三本>專科的隱形“鄙視鏈”也一直存在。

很多人說,靠,考不上又不能怪我,當時年少不懂事,或是教育條件不好,這也不是我的錯啊。

成因無法追究,但最終為此埋單的,卻還是我們自己。

安徽衛視曾有一檔節目,叫《學霸是怎麼煉成的》。一個普通本科畢業生小何參加了150多場招聘會,共計投遞近15000份簡歷,卻全都沒有收到回覆。

他在節目裡對話某大型企業HR,HR爽快地給出了答案:

因為收到的簡歷多、時間緊,所以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學生的簡歷和非985學生的簡歷分開放,招聘會結束後,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

非985學生的簡歷,往往會被直接掃進垃圾桶,HR還表示,不僅僅是她,普遍大型企業都存在這種情況。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HR“懟”小何:你有什麼值得我給你機會呢?)

這意味著,如果只是普通院校畢業生,寫著畢業院校的那一欄,將成為阻隔他和優秀企業的高牆。

這期節目播出後,有人說,這就是明顯的歧視嘛。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除了把簡歷扔到垃圾桶,還有更殘酷的——

在節目《演說家》裡,考研名師張雪峰就反駁“學歷無用”時,他拿了500強企業招聘為例: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王健林還說過“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可你忽略了,這句話是說給有能力讀清華北大的人聽的。

你可能沒有察覺,在職場上,學歷鄙視鏈遠比我們想象中要殘忍一萬倍。

03

高學歷之所以誘人,當然不只在於分數。

如同林拜在《獵場》裡分析的一樣,很多人進入IMBA班真正的目的,並不在學習,而是混圈子:女生想釣高富帥、林拜想挖人才、秋冬想尋求合作……

《獵場》看胡歌職場潛規則:沒有學歷,誰稀罕你的能力?

每個人都帶著學習的名義聚在一起,卻抱著各種真正的社交需求。

採銅老師在《精進》裡提出了一個觀點:

我們選擇一所學校,真正選的是環境,是階層。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或許優秀無法更優秀,但平庸必定會容易變得更加平庸。

正因如此,在職場這個大江湖裡,企業以學歷篩選員工,除了方便對能力的評鑑,更看中隱藏在這個人背後的朋友圈資源——

我的一個HR朋友和我說:如果選擇畢業自人大的應聘者,還有可能會撬動同是人大校友的劉強東,其他重點學府亦如是;如果選擇普通學校畢業的應聘者,其中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甚至丟失。

站在企業的角度,同樣的薪資,相差的不只是能力,更是無比潛能。

真正藏在高學歷、高端人才背後的,是環境帶來的優渥人脈和機遇。

04

即便如此,學歷能決定起點,卻絕不是未來的鐵飯碗。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無法改變職場潛規則,卻依然可以把時間精力花在拓展人脈、提升眼界、開闊思維等軟實力上面。

這些都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去突破、修煉,並能受益一生的技能。

逆襲的路各不相同,但總有共通。能保證肯定有的一點是:讓自己優秀得足夠耀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