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講:甘草瀉心湯的運用

胡希恕講:甘草瀉心湯的運用

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嘎,甘草瀉心湯主之。

嘎就是嗓音變了,聲音沙啞,什麼叫狐惑病呢?古人有多種說法:一般都說是疳,就是病字頭裡擱一個甘字,就是小孩子最好得的,燒牙花子,小兒的牙疳,甚至於穿腮。古人認為這是蟲子,疳嘛。為什麼叫狐惑呢?古人也有他的道理,這個病發熱無常,又沒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反覆發作,好了再犯,犯了再好,也就是如神靈似的,就是狐惑。

這個病的初起,也是惡寒發熱,像太陽傷寒,所以它說: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但是這個病已經形成後,就沒有這個症狀了,就不發熱惡寒了。默默欲眠,默默就是沒有精神。目不得閉,睡覺還不能睡實。臥起不安,煩躁。蝕於喉為惑,它主要講是有蝕瘡,蝕瘡要是在喉,古人取名為惑。蝕於陰為狐,陰指的是下陰,指的前陰說的。

不欲飲食,在這個病這是固定的症候,說明這個病還是跟腸胃有關係。惡聞食臭,就是聞著食臭就噁心。面目呢,由於蝕瘡的進退的過程中,常有不同的顏色,有時候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為惑,口腔這一帶,聲音沙啞,聲音有變化。當然的,尤其是喉,這一帶有變化的時候更是聲沙啞。狐惑病蝕於上的這一部分,用甘草瀉心湯主之。這個方子很好使,我有試驗過。

這個病初得也是狀如傷寒,默默不欲飲食,噁心等類乎小柴胡湯證,這個方子也借過小柴胡湯,可是它沒有柴胡,沒有那麼大的熱。我遇到一個女病人,上面一點兒不錯,開始的時候像重感,在我來前門外住的時候,我就給它吃甘草瀉心湯,吃完就好了。我們現在臨床遇到的口腔潰瘍,用這個方子也好使。有時候偏於有熱的,口咽較幹,可以加石膏;有時候煩得厲害,可以加生地。大概我用這種方法治這種病,還沒遇見過不好的。

甘草瀉心湯,在《傷寒論》裡頭是胃生疾患,《傷寒論》裡是這樣說的,主要病因是胃虛,看這個方子的用藥也是的,它用人參,有甘草乾薑湯,這些都是治胃的,加人參、甘草、大棗這些甘溫的藥物。在《傷寒論》裡說是胃虛,客氣邪熱都往胃裡來,所以胃呀心下痞、痞硬。邪氣都往這裡來,有水氣,再有熱,它就要嘔吐,同時,經過胃腸,它有腸鳴。《傷寒論》裡頭說,心下痞硬,偶爾腸鳴下利,用甘草瀉心湯。可見它是胃腸裡面的一個問題。就算屬於神經系統,它也是由於抑制神經的關係,看這個條文病人也有精神因素方面的關係,它擱到狐惑裡頭,也有精神方面不很正常。它起煩,會臥起不安,所以用黃苓、黃連的作用來除煩。他煩是因為熱都跑到胃裡頭了,所以煩,在這是說惑,口腔的潰瘍,我們一般用這個方子加減都可以好的。

胡希恕講:甘草瀉心湯的運用

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

蝕於下部不影響聲音,但總而言之它是熱,有炎症,炎症有熱就上炎,嗓子要較乾的,這個病用苦參湯洗之。這個我也試驗過,尤其女同志好發這個病,苦參湯確是個好使。苦參有殺菌的作用,消炎殺茵,也能夠治蟲子,所以拿它燻洗挺好使。要是再內服藥,還是好的。如果陰部潰瘍,像底下的赤小豆當歸散都可以用,我們說到那兒時再說。

胡希恕講:甘草瀉心湯的運用

蝕於肛者,雄黃燻之。

這個蝕瘡也能夠在下部,隨便舉哪一個陰,都在下部。這個病發於關口、都在關口,像前後陰、口腔、眼睛都有,這個病現在看來,就是白塞氏綜合症,現在說的白塞氏綜合症,一點兒都不錯,都是孔竅粘膜上發炎。咱們這裡也說的很清楚,蝕於上,口腔;蝕於下,前陰、後陰。雄黃這個藥治潰瘍,治膿腫,所以用雄黃來燻,這也是最好不過。這個不是痔瘡,治痔瘡不行,但是關於這種潰瘍,這個法子挺好使。燻的法子,他說用的雄黃,一味為末,多點少點沒關係,適量吧,筒子瓦,兩個合起來,雄黃放裡頭一燒,它不就冒煙了嗎,稍向肛燻之,人蹲在那兒,底下架上火,煙就冒出來了,人蹲在那兒,就可以燻。

知識儲備:

原方:炙甘草四兩 乾薑三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劑量參考:

根據漢制一兩等於15.625g:

炙甘草60g 乾薑45g 黃芩45g 姜半夏45g 黃連15g 大棗12枚

②根據一兩等於5g :

炙甘草20g 乾薑15g 黃芩15g 半夏15g 黃連5g 大棗12枚

【解析:甘草瀉心湯中,重用炙甘草,可以起到保水保津液的作用。黃芩:黃連在3:1的比例下可以清黏膜的虛熱,乾薑溫中恢復脾胃功能,半夏降胃氣,大棗和胃氣。甘草瀉心湯中沒有人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