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集團如何實現「海底撈」式的合夥

據國家工商局網站統計,截止到2018年8月4日,註冊的醫生集團數量已經達到1020家,僅最近三個月內成立的醫生集團為204家,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加,醫生集團已經進入白熱化競爭的局面。

股權設計中公認的原則是避免極端化是,即避免股權均分和一股獨大,那麼醫生集團在創業初期是否就一定不能股權均分呢?如果股權均分又將如何規避後期的風險呢?邵律師在此為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中國合夥人》裡面有句經典臺詞:不要和朋友合夥開公司。中國的合夥人大多有個通病,就是共患難易,同富貴難。但是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不再適應如今的社會,如何做到同患難,同富貴呢?對於醫生集團這種以醫生作為核心人才的企業又該如何實現共贏呢?

想和大家說一個“海底撈”的故事:1994年四個年輕人共同出資了8000元,開了一家餐飲店,四人的股權分別為25%,後來這四人成為了兩對夫妻,就是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夫婦和施永宏夫婦,其股權比例就各佔50%,海底撈憑藉其過人的服務迅速在全國範圍內發展起來,2007年準備佈局上市的海底撈決定引入資本,融資方對於均分的股權提出了質疑,於是雙方進行了協商,最後施永宏夫婦大度的以原始價格將其持有的18%股權轉讓給了張勇夫婦,要知道當時海底撈一年的營業額也要好幾千萬,其估值已經溢價了很多,以原始價格轉讓,施永宏夫婦相當於損失了多少呢?

後來有媒體採訪施永宏時,他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股份少了,錢卻賺得多了。”施永宏也被媒體稱之為“中國最佳合夥人”。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在港交所申請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海底撈2017年營業總額106.37億元,根據這一數據計算,媒體預估上市後施永宏夫婦的身價將上百億。

“海底撈”無疑是成功的,實現了合夥人雙贏。因此很多時候人的格局決定了企業的發展。 醫生集團很多都是好幾個醫生一起出去創業,有的是大學同學,有的是多年同事搭檔,會有一個固定的團隊,形成固定的搭配。當這樣的醫生團體創業時,初期你說股權一定要分個高低出來,恐怕很難,早期的股權在沒有產生價值的時候,不按照出資來進行分配,你得讓對方心服口服,沒有這樣的本事,恐怕均分在所難免。

很多人會問邵律師,都說均分的股權必死無疑,是這樣嗎?每每這個時候,我都會把“海底撈”的故事告訴他們。對於醫生集團,搭檔型醫生集團的創業,前期的股權設計未必不可均分,但是事先得用協議的方式來約定好,將來如果每個人對企業貢獻出現比例不同時,對股權進行動態的調整,將業績考核與股權比例進行掛鉤,分紅權與投票權相分離,保障各方的權益。

因此,在搭檔型醫生集團創業初期無法分出股權高低的情況下,採取股權均分未嘗不是一種辦法,採用股東協議進行事先的約定,實時調整,將眼光放的遠一些,格局大一些,萬事有商有量,真正做到同心協力,如此才能實現如“海底撈”般的發展,為醫生集團創業之路不斷增添新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