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破解的“男教师危机”

麻潞

开学伊始,部分家长和学校负责人就因为同一件事而困扰。“我家孩子刚升6年级,开学报到时我发现代课的又没有男教师。从一年级开始,除了体育教师,孩子就没遇到过男教师!学校里男教师太少了,孩子缺乏阳刚气。”

同样困扰的还有太原市小店区卫华小学校长乔慧君,“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学校里女教师怀孕、生育更为普遍,不断有教师休产假,给课程安排增加了许多的压力。我们学校男女教师比大约是1:8,今年又有四五个女教师怀二胎,这对学校的管理来说是个挑战。”

近年来,山西绝大多数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现象,一些严重的学校男女教师比例达到了1:10以下。且教育层次越低,男教师比例越小。以平遥县为例,该县高中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为1:2,初中教育阶段为1:4,小学教育阶段达到了1:10。

男教师成为学校的“香饽饽”

中小学男女比例失调是当下学校师资配置过程中面临的突出困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对于教育行业性别失衡的现状,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肖军虎表示,男教师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他们阳光、幽默、宽容、富有创造力,能让学生性格发展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缺损。而由于男教师的稀缺,学校中诸如社会实践、校园安全类等需要体力的很多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

长治市第五中学的地理教师郭武鑫则认为,男教师更能理解男孩子的心理,对于处理男孩子的相关事情更能得心应手。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太原市小店区卫华小学的数学教师许明明,“在一次课前背诵检查中,有一名平时喜欢和我嘻嘻哈哈的学生,交上来的背诵纸上只写了‘老子不会’四个字。当时我没有生气,只是微笑地跟他说‘这四个字体现了你的学习水平和道德水平,侮辱的是你自己。’下课后,学生主动来找我道歉。”

乔新然是平遥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新生,谈到男教师,她轻快地说:“我很喜欢男教师,跟女教师的温柔不一样,他们干脆、条理,给学生列出提纲,一件一件地提要求、说标准,我们都一目了然。”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部分岗位也确实需要男教师,比如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需要教师有缜密的思维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

并且,男教师更具有创造精神。平遥县实验中学的胡定刚是跨学科的代课教师,代初二语文和物理。“有一次作文课,我拿了办公室一盆很有特点的绣球花。课堂上我让学生观察了十几分钟,然后当场作文,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十分成功。像这样的创新教学法我经常用,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教师也必须多动脑筋。”胡定刚还介绍,现在很多男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而女教师大多对此不感兴趣,因而很难深入引导学生。“我也经常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引出物理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

男教师何以凤毛麟角

要回答为什么男生不愿意当教师并不困难——钱少、压力大、社会地位低。

传统观念里,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使命和职责,需要养家糊口。而在现实中,教师工资待遇并不高。据2016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收入状况方面,六成以上教师工资收入在1001-3000元之间,九成以上教师认为其工作付出与实际收入不匹配,约四成教师三年工资未上涨。

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又很繁琐,包括备课、教研、听课、开会、批改作业、各种业务学习等。另外,班主任还要负责班级纪律管理、自习课辅导学困生等工作。受地域和工作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时间内,教师的行动轨迹被定格在教室、办公室、家这三点一线之中,还要面临绩效考核、工作预期、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压力。

“教师工作给男性带来的职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低。”有着多年从事高三物理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平遥县第三中学张国峰说到,“社会上有一种偏见,认为男性当教师‘没出息’。现在连报考师范专业的男生都很少。”

据《2014年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显示,在全国27所师范院校中,在校师范生的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其中女生占65.3%,男生仅占34.7%。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男教师的薪资待遇难以满足家庭发展的需求,很多进入师范院校的男学生毕业后一旦有机会,都会放弃进入中小学而从事其他行业。正因为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上缺少吸引力,很多比较有潜力的男学生在高考报填志愿时,都会选择财政、金融、政法类院校和一些实力雄厚的理工科院校。”肖军虎坦言。

作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在校男师范生,魏衍表示当初选报师范专业的原因是基于自己的热爱。“日后我还是想从事教师行业,争取能考上教师编制。尽管现在男教师的待遇不高,但是能有不断学习提升的机会,能够传授知识,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当然,现在学校里的男生还是少之又少,整个社会环境也应该多鼓励男生报考师范专业并从事教师行业。”

如何破解“男教师危机”

一面是大量男生不愿意上台执教,另一方面却是学校和家长对男教师需求的缺口。这种困局应该如何破解?

今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从调整后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上可以看出,国家加大了对师范教育的投入保障力度,对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就业履约等环节加以完善,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推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肖军虎认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 短期内可以引导一部分家庭困难的男学生报考师范院校,但长期来看,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男教师越来越少的现状。如果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收入在社会上相对较低,无法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男师范生即使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一些有潜力的依然会想方设法跳槽。

他建议,国家应该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增强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这样,必然会吸引很多有潜力的男青年选择以中小学教师为职业,让他们在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的同时,个人利益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要平衡男女教师比例,留住优秀教师,还得靠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通过提高教师职业的待遇和地位,增强教师群体的荣誉感。”一位网友同样表示。

给男教师一些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给他们多一些尊敬和鼓励,努力提高薪资待遇,让他们拥有公平的社会地位,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男教师危机”,能够回应社会上诸多人群对男教师的呼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