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金融備案前夜 四類平台慎投 一類平台可投

根據此前的媒體透漏的監管消息,在今年6月底,所有P2P平臺必須完成備案。但是近期又有消息顯示:P2P平臺金融備案的截止時間可能會延後。甚至有業內人士表示:是否要對P2P平臺進行金融備案,都開始出現鬆動。

由於對平臺是否通過金融備案的不確定性,未來兩三個月,理財用戶可能在選平臺上都會有所猶豫。虎頭君分析了當下理財用戶的心態。P2P金融備案前夜 四類平臺慎投 一類平臺可投

如何緩解理財用戶對當前時間節點,選擇理財平臺的"焦慮情緒"呢?虎頭君的互聯網理財團隊提出了一項公式:減四加一,即,四種理財平臺應該減少投資或者謹慎選擇,還有一類平臺可以逐步增加理財資金。

活期形式理財產品慎投

按照原銀監會P2P整改驗收通知,以活期或者定期形式,轉讓債權標的的理財項目,屬於違規行為。這些理財標的,通常都存在拆分標的、期限錯配的嫌疑,不符合監管機構對P2P平臺信息中介、點對點的定位。

舉例來說,某借款人借款90萬,期限為一年。平臺將其拆分為三個標的,每一個標的借款30萬,期限為4個月。通過這樣的拆分,平臺可以吸引到一些熱衷於短期理財的用戶,並且平臺可以通過不同標的期限差距,實現到期還款。

拆標、拆期、挪用資金,預計都無法通過此次的金融備案。所以,對於仍然存在活期和定期理財產品的平臺,理財用戶應該慎投。

發佈超額理財項目的平臺慎投

根據已經公佈的P2P平臺監管辦法,對借款額度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個人在單個平臺借款餘額不超過20萬,法人不超過100萬元。按照這一要求,仍然在發佈大額標的的平臺,預計將無法通過審核。

按照限額的要求,可供投資的資產端其實已經非常少了,目前來看,僅有汽車貸、部分房產貸、小微企業貸款、個體經營貸款等資產端符合限額的要求,如果標的是這類資產,可以考慮進行理財。

註冊地變更的理財平臺慎投

變更註冊地,亦或者搬遷到新辦公地點的行為,並沒有特別之處,也不能據此而質疑該平臺的能力。但是在金融備案"前夜",出現變更註冊地點的平臺,理財用戶就應該謹慎。

"因為從當前情況看,各地出臺的金融備案細則應該存在差異,例如上海P2P集中地區與西部偏遠地區,在某些條款和限制條件上,存在的出入可能會較大,這種差異會引致部分沿海地區的平臺通過變更註冊地的方式合理躲避監管。"一位長期研究P2P的人士撰文表示。

變更註冊地點這種行為,一方面說明平臺團隊不夠自信,料定無法通過備案。另一方面也說明,該平臺可能存在一些違規操作。

如果在一地無法通過金融備案,通過變更註冊地的風險在於,可能在註冊地也無法通過金融備案。所以,這類平臺,謹慎選擇。

準備工作不足的平臺慎投

通過金融備案是有一系列的前置條件的,除過平臺進行標的、資產端的整改之外,可能還會要求平臺具備ICP許可證、需要完成銀行資金存管、需要通過信息等級保護認證等等,這樣的前置工作,每一項都需要耗費至少一兩個月時間,但是現在距離6月底已經不足100天。

也就是說,如果銀行存管、ICP許可等工作,目前還沒有完成或者開展的平臺,要通過金融備案,可能會時間不夠。這類平臺,要需要理財用戶謹慎選擇。

簡言之,目前來看,只有一類平臺是可以進行投資的,那就是能夠大概率通過金融備案的平臺。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找出能夠大概率通過金融備案的平臺呢?虎頭君提供了三條標準供理財用戶參考。

平臺是否已經完成了金融備案前置工作?例如資金銀行存管、平臺標的整改、取得ICP許可等等。

平臺是否將金融備案列入工作計劃?這一點可以從平臺定期公佈的運營報告中去尋找線索。

平臺是否市場發佈與金融備案相關的信息?包括監管機構視察新聞、平臺近期公開活動、平臺金融備案培訓等等。

通過如上線索,可以將部分未來可能通過金融備案的平臺甄選出來。當然,甄選出來的平臺也就是值得進行投資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