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不購買社保」條款無效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何穎思、湯南 通訊員胡志慧)勞動合同中寫上“我自願不購買社保”就不用交社保?社會保險成本如何進一步降低?昨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巡視員鄭朝陽帶隊上線“廣東民聲熱線”時明確表示,參加社會保險是企業的法定義務,合同中讓員工承諾放棄社保的條款是無效的。

另外,為落實“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人社部門將盡快開發廣東燒味製作等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並開發地方菜烹飪技能標準。

入職一個月內要籤勞動合同

近期,不少群眾向節目組投訴,稱企業沒有按規定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或者合同裡包含不合理條款,他們向勞動局反映,維權之路並不順利。

深圳送餐員唐先生在送餐公司工作了5個月,他說公司的合同條款裡寫明“我自願不購買社保”,每個送餐員都要在這項霸王條款下簽字,否則就關閉工作賬號。

“社保不是由企業和勞動者雙方約定買不買的,這是法律強制規定必須要買的,企業是有義務的,這也是勞動者的權利。”鄭朝陽明確指出,在勞動合同中寫“自願不購買社保”的條款是無效的。他表示,企業出現不籤勞動合同或不參加社保的行為可以向人社部門投訴,如果投訴不受理,則存在行政不作為的問題,勞動者可以到法院起訴人社部門不作為。

廣東省人社廳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監督局副局長歐陽可日指出,投訴中涉及的企業存在四個方面的違法行為:第一,勞動合同沒有簽訂,按照勞動合同法,員工入職一個月內就要簽訂勞動合同;第二,一些法定義務條款沒有列入合同,比如購買社會保險;第三,相關費用的收取,比如說保證金、抵押金都是違法的;第四,員工去人社部門投訴,受到企業的打擊報復,甚至出現了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這也是違法的。“對於這四種情況,勞動者都可以向當地的人社部門舉報投訴。我們有義務、有職責進行立案、進行處理。”歐陽可日說。

養老保險應繳未繳須補繳

針對“有人認為養老保險繳滿15年就沒必要再繳了,反正到退休年齡後一樣可以領養老金”等說法,鄭朝陽明確指出,按照規定參加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要達到15年才能享受待遇,但是繳納的年限跟享受的待遇有很大關係,繳費年限越長,待遇越高。“如果說繳納了15年,停下來不繳了,再去企業工作(不繳社保),這段時間就會出現應繳未繳的問題,補繳時還要交滯納金,滯納金是以日計算的,這就得不償失了。”

廣東省近日推出“實體經濟新十條”,提出進一步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包括推進全省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執行全省統一的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單位繳費比例高於14%的按14%執行;合理確定企業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逐步過渡至全省統一標準。同時要求有條件的地區,進一步降低醫保、生育保險費率。建立健全工傷保險費率浮動管理制度,全省工傷保險平均費率下降20%~30%。

對此鄭朝陽表示,去年7月1日起廣東省已經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全省各地市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正逐步統一至14%。目前在廣東5個險種加起來,企業的繳費率約為23%左右,為全國最低。他表示,在此基礎上,醫保、工傷保險等險種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5年計劃培訓粵菜師傅5萬人次

省人社廳近日印發了《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要在5年內,實現粵菜師傅培訓5萬人次以上,直接帶動30萬人實現就業創業,將“粵菜師傅”打造成弘揚嶺南飲食文化的國際名片。“從1997年國家有烹飪標準以來,我們培養了約50萬名廚師,近3年速度更快。”鄭朝陽指出,因為隨著大家對吃越來越講究,需要的粵菜師傅人數將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