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在外遊蕩的人,最念煙臺的一股鮮味兒。

這鮮味很難言說。不是單哪一樣海鮮的味道,而是在城市的空氣上方飄著的,風的味道,海水的味道,和家家戶戶灶前屋頭的飯香,門前雜攤兒的煙火氣。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先是海的味道。一下火車,煙臺站背後就靠著輪渡碼頭,海味兒和溫度剛好的風鼓盪著把這味兒送到鼻子旁。煙臺的風路子野,煙臺人從小都是被大耳刮子一樣的風扇乎慣了的。冬天,這風割臉,能吹掉嘴巴子,能鑽進厚厚的毛圍脖,能推著人走。下雨天,這風能把雨傘骨拆了,人人舉著一個反鍋蓋,雨傘就成了笑話。

唯獨9月,風還沒冷到無情,反倒溫和可人。火車站頂上通透的大廳裡一站,風從海上來,涼涼的。人從空調火車裡出來,本來做好了嗡得一熱的打算,結果硬著的頭皮忽然舒開了,車裡車外差不多溫度,都託了風的福。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吹著熟悉的海風,勝過人在海邊了。浪一層層刷沙灘的聲音,打石頭的聲音,落到石頭中間空當,咕咚一下灌下去的聲音,閉上眼都想象得到。

但無論是沙灘上還是礁石旁,最熱鬧的定是人聲。小孩子追著跑鬧的笑聲,情侶喁喁的私語,精壯的煙臺老爺爺擊水搏浪的聲音,疲憊的人就在這片背景聲裡沉默著看海,一言不發。我小時候曾在海邊曬曝了皮。晚上在鋪上,背後灼灼地痛,躺不行,趴也趴不住。這是白天貪玩的緣故,泡在海水裡不肯出來,一曬就是一整天。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海是鹹的,齁鹹。但海里的生物卻神奇地鮮甜。游水累了之後,找個淺灘站定不動,雙腳往下鑽,下面的沙細細軟軟,很容易就踩到貝殼。兩個一起對著撞,好運氣時能撞得開,柔軟的蛤蜊肉兒就在眼前了。吸一口汁水,粗粗嚼了,再扭來扭去地去踩下一個。

海邊最容易扒到的是花蛤,黑色的殼,有白花紋。運氣好也有飛蛤,黃色殼,肉肥厚,只是不容易捕,有時候踩著時明明是在,低頭去摸卻沒了,它一呲水自己能飛老遠,所以叫飛蛤。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這法子是爸爸小時候教的,我親眼看他吃了好幾個,才肯嘗一嘗。那時候我當然不知道海鮮可以生吃,更不懂以後在飯店裡吃到的青口和生貝,可比門前市場三塊錢一斤的海虹和飛蛤貴得多了,雖然講究起來,它們也算是一家祖宗。

我媽說,我小時候,我家是不怎麼買螃蟹的。想吃了,我爹背個麻袋出去,回來時能摟半兜子,煮一大盆,一頓吃不完,總能送鄰居些。我早忘了這些,但記得家裡確實有一個帶呼吸管的游泳鏡,跟人家浮潛的傢伙事兒差不多。想想我爸30年前就這麼潮了,不由得感慨生活確實是不如從前。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忘了說,潮在煙臺是腦子不好的意思。所以我們不說人“潮”。但是到了退潮的傍晚,那確實是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大叔大爺,大媽大姨,下了班的主婦,撒了歡的孩子,拎著塑料袋,拎著網兜,拎著小鏟子小桶,奔向他們的戰場。

戰利品不侷限於螃蟹和蛤,海草和海蜇,礁石上的海蠣子和波漏兒(一種海螺),都一個小桶兜著,晚上回家就是一盤。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文藝青年對著海尋情的時候,我們海邊兒青年,對著海覓食。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這趟回家,舅舅請客,切了好大一盆海蜇。海蜇就是水母,不蜇人的時候圓潤可愛。

鮮食的海蜇湯只在海邊有,因為海蜇身體裡百分之九十多都是水,所以稍縱即化,不喝很快會變成海水一盆。所以它只能在海邊喝到,並且餐館裡不好備貨,多也是不賣的。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這和大家在館子裡吃到的老醋蟄頭是一個東西,但不是一個品種。那些通常是加工過的海蜇頭和海蜇皮,醃製又泡發,鮮味當然仍有,只是不如喝新鮮。

海蜇湯是我姐姐最饞的東西。因為北京啥也能買到,唯獨喝不上這一口。趁著海蜇還囫圇,多洗幾遍,細細切了,撒上香菜末子和小米辣,一點香油和白醋,出溜出溜喝,冰冰的,溜滑,一咬還咯吱咯吱的,酸辣適口,鮮得溜溜兒的。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我一口氣能喝四碗海蜇湯。當然這還不包括正餐裡的三四隻螃蟹和小半盆皮皮蝦。皮皮蝦我們叫蝦爬了,因為它是在水底爬呀爬呀的,名字和飛蛤一樣,都來自運動天賦。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其他各地的溫州大排檔裡,也都能吃得到新鮮的皮皮蝦。只不過我總覺得椒鹽不如蒸煮,啥也不用蘸,可以剝一盆。

皮皮蝦,海螺,螃蟹這些,肉滿膏肥,可都屬寒涼。蘸著薑汁醋,仍然兩滴香油,祛寒解膩。蟹配黃酒,溫一壺,加點薑絲,撒上枸杞紅棗,一口蟹,一口酒,神仙不換。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去年夏天我做了一大盆醉蟹鉗,下酒也極好。活蟹白酒泡了,吞吐間排淨洗好。加紹興陳年黃酒,放大姜,小米辣,幹辣椒,八角花椒香葉盡扔進去,味極鮮和鹽調味。一罐一罐冰箱冷藏格封好,饞瞭解開一隻,酒香沖鼻,鮮美非常。蟹膏撲在白米飯上,騰騰的熱氣一衝,如坐海中央。

配白米飯的還有一樣最好,是我的童年美食。那時海膽價格不太貴,班長(我總叫我媽劉班長)騎著摩托車載著我講價。她總是等人都走盡了才張口,一口氣買一大堆回來。避開層層的刺,敲開,黃色的一顆顆,軟嫩地露出來。一鍋雞蛋湯,將開鍋了海膽肉滾進去,湯稠稠的,海膽肉嫩滑若無,我能多吃一碗米。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鮮味都是海的饋贈。有時候逢著好風,海邊會忽然像藏寶庫一樣,一夜之間冒出許多海鮮,都是刮上來的。有時候是海蠣子,有時候是水母,有時候是其他什麼,一刮就是一整個沙灘,

晨練的阿姨大爺匆忙回家拿家巴什兒,過年一樣撿到中午頭。

去蓬萊長島之前,我對漁業沒有理解。長島最出名的金鉤海米,是鋪在街上曬的,跟內陸的農村曬苞米一樣壯觀。到了曬海米的時候,一整個村子的街道都一片金黃。曬海帶的季節,又是一片深褐。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攝影:趙金陽(齊魯晚報)

走在街邊,隨便揀了就吃,海米小小一粒,鮮滋味能爆開整個口腔。

長島的海就是富礦。鮑魚大個兒,海參也長得肥。八代(魷魚的一種)和魚就更不用說,吃到嘴裡從沒有柴這一說,都是肥且嫩。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那時候,吃海鮮論麻袋的年代已經過去了。我經常跟著漁業口的記者李娜去拍休漁和開海,扇貝肥美的時候,我們覓了海邊剛剛停下的船,挑剛從網子上摘下來的扇貝,哼哧哼哧揹回家。

娜姐是臨沂人,曾愛吃三文魚。不過在煙臺跑了三年漁業之後,她吃夠了。這一度成為了我們誇耀煙臺的段子,大煙臺,真沒轍。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那天坐在桌前扒螃蟹到脫力之後,我忽然想,鮮是不搶眼的。它從來不是主角兒,大多陪著酸甜辣鹹。但裡面好像多點跟其他調料不一樣的東西,好像有了鮮味兒,這道菜才有生命力。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魯菜的鮮是有說頭的。最早的說法就是海腸。故事裡的大廚臨死才告訴徒弟自己做菜的秘訣,海腸曬乾,磨粉,藏在襖袖子裡,將出鍋的時候揹著人那麼一撒,菜自然與眾不同。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這個意思,跟今天的味精雞精是一樣。人類學會保存鮮味不易,可卻沒法把所有的鮮味統統分門別類,對應成化學原料。大骨頭湯吊出來的鮮,烤松茸在鐵板上配著黃油滋滋作響的鮮,海蠣子殼裡積下的出溜一口湯水的鮮,各有各的勾人。

我最愛烤海腸裡面的那一點湯。海腸在炭火上收縮,腔子裡留下一點鮮湯,真是無上的鮮味。3塊錢那麼一小根,一定平著端慢慢移,嘴靠過去,吸一邊兒。這下吮了湯,再一根海腸慢慢嚼著,落肚為安。

多年之後,我曾經要求我爹做香辣蝦,被回絕了。我爹的理由是,香辣都是從前海貨運到內陸,失了鮮味,多放辣子去蓋它。剛撈上來的,只有蒸了原汁原味,本色本香。

當時不服,現在信然。


九月,整個煙臺的燃氣費都交給海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