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楊家將在歷史中真正的樣子是怎樣的?

宋朝楊家將在歷史上,是一個很能打仗的組織,尤其是他們對契丹人的作戰,是真正的打出了漢人的血腥。但是,他們又和影視劇裡演的人物有所不同,因為歷史上的楊家將沒有那麼多人物,僅僅只有三代而已。

這三代人分別是楊家將的創始人,楊老令公楊業,第二代接班人楊延昭,第三代楊家將終結者楊文廣。

若是您還在想楊宗保,穆桂英這些人出場的話,那恐怕會讓你失望,因為這些人全是小說家杜撰的,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楊老令公楊業,一開始並不是宋朝的臣子,相反他是宋朝的敵人,當時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基本上統一了全國,這時候大宋的主要敵人,就是北方的北漢和契丹。

楊業就是北漢的臣子,而且楊業很小就是在北漢皇室裡長大的,所以,他是絕對忠於北漢的。

宋朝楊家將在歷史中真正的樣子是怎樣的?


趙匡胤曾經率領北宋大軍兩次攻打北漢,但是,最終都是沒有如願,原因就是這個楊家將真的是太能打了。

可以說楊家將就是北漢的長城,只要他們在,大宋就拿他們沒有辦法。

再加上那時候的北漢和契丹走的比較近,一旦大宋攻打北漢,契丹就會派大軍來援助。

基於這兩條原因,就是趙匡胤在有生之年,沒有把北漢給拿下來的原因。

趙匡胤經過“斧聲燭影”事件,意外的死去了,他的弟弟趙光義開始登記,當上了北宋的皇帝,他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宗。

宋太宗是個很有野心的皇帝,他很想在有生之年,能有一番作為。最差的底線也必須要超過哥哥趙匡胤。

要怎麼超過趙匡胤,該怎麼做呢?

那就是幹成趙匡胤沒有幹成的事,現在大宋不是還沒有完全統一嗎,一個北漢,一個契丹,還沒有納入大宋的版圖。

只要把北漢和契丹統一了,那他的歷史功績,就會超越趙匡胤了。

所以,宋太宗開始北伐了,他的志願是在有生之年,把北漢和契丹給拿下來。

宋朝楊家將在歷史中真正的樣子是怎樣的?


因為趙匡胤在世的時候,曾經兩度攻打北漢,積累了經驗。這次宋太宗派大軍攻打北漢的時候,是兵分兩路行軍的。

一路大軍直接去北邊,主要目的是防禦並且打敗契丹的援軍。另一路大軍是直接攻打北漢的都城太原。

你還別說這一招真的很管用,契丹來救援的部隊,中了大宋的埋伏,吃了敗仗,倉皇逃跑了。

這邊太原城裡的守軍就成了孤軍了,雖然北漢有楊家將在防守,但是,他們擱不住宋軍持續不斷的攻擊呀。

北漢的國主在守城無望的情況下,就投降了宋太宗。但是,這時候的楊業以及楊家將還沒有投降,他還在前線和宋軍作戰。

楊業那也是一個人才呀,宋太宗早就聽說過他的大名,若是想把楊業給打敗,還真有點難。既然來武的不容易,那就來文的吧。

宋太宗就讓北漢投降的國主寫了一封勸降書,勸楊業投降。

楊業見到主人寫的書信,也是沒有辦法,跪在地上大哭,逼不得已所以,他也就這樣歸順了大宋,成了大宋的一個臣子。

宋朝楊家將在歷史中真正的樣子是怎樣的?


北漢政權宋太宗是給拿下來了,但是,還有一個契丹呀,對於契丹,宋太宗的底線就是最起碼要把本來屬於中原地區的燕雲十六州給拿下來。

在這期間,宋太宗親自率領大軍去攻打契丹,但是,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更為重要的是,第二次宋太宗攻打契丹的時候,差點喪命在契丹人的手裡。這一次他重了箭傷,這個箭傷帶來的疼痛陪伴了他一輩子。

自從那一次驚了聖駕之後,宋太宗再也不敢輕易上戰場了,真的是被打怕了。

起先是大宋進攻契丹,但是契丹也不是好惹的,他們也經常來騷擾大宋。

有一次契丹人想走西路,來大宋搶劫。但是,很不湊巧的是,西邊這一代地盤屬於楊家將楊業管轄的範疇。

契丹人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來到雁門關一代時。楊業早已知道契丹的行軍路線了,他想在這裡把敵人打退。楊業就是利用雁門關的地形,率領幾千楊家將,打敗了十萬契丹軍的。

因為契丹基本上都是騎兵,而騎兵是不利於在山區作戰的,這就是契丹人吃虧的主要原因。這一次契丹十萬大軍敗在了楊業的手裡,以後提到楊家將,他們就渾身發憷,再也不敢輕易侵犯楊家將管轄的地盤了。

宋朝楊家將在歷史中真正的樣子是怎樣的?


契丹人不敢進攻楊家將守護的西部地區,但是,東部他們還是照樣光顧的。

東部是平原,一馬平川,這裡利於騎兵作戰。大宋的將領拿契丹人也是沒有辦法,只能看著他們來搶劫,然後在看著他們溜走。

這種窩囊氣,宋太宗哪裡受得了呀,他派了二十萬大軍,分兵東西兩路夾擊契丹人,這次宋軍進攻的是契丹的首都所在地,也就是燕雲十六州的北京這一代。

很不巧的是,這次東路軍的主將曹斌犯了指揮上的失誤,糧餉沒有跟上,導致了東路軍的大潰敗。

這時候只能把希望放在西路軍了,西路軍就是楊業楊家將所在的部隊當時西路軍的主將是潘美。

面對契丹強敵,楊業建議潘美把契丹人引到陳家谷來,然後在陳家谷埋伏好宋軍,等到契丹主力進入到埋伏圈,然後把他們一舉殲滅。

宋朝楊家將在歷史中真正的樣子是怎樣的?


潘美答應了,讓楊業做先鋒去引誘敵人,潘美做主將調兵去陳家谷埋伏。

但是,事情出了意外,當楊業把契丹人引到陳家谷的時候,潘美並沒有出現,而是帶著大宋的軍隊逃跑了。

陳家谷連一個兵都沒有,這就等同於把楊業給出賣了。

楊業就這樣犧牲在了戰場上,還有一種說法是楊業被契丹人俘虜了,絕食而死的。

楊業死後他的兒子楊延昭繼位,繼續為大宋守護邊疆,但是,楊延昭在位二十年並沒有和契丹大規模作戰過,因為這時候大宋對契丹改變了國策,主要是以和平為主。

到了楊家將的第三代,楊文廣的時候,楊家將的大名早已不復存在了,這時候楊文廣主要作戰的敵人是西夏。

所以楊家將最能打的人,還是第一代楊老令公楊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