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文|呂哥談史

每個朝代,都會有那麼幾個厲害的人,視死如歸的守護國家與人民。但是最後國家的滅亡,也無非就是什麼奸臣當道,皇帝多疑不知該相信誰,最後用人不當,給了敵人可以鑽的空子。明朝的滅亡,也都是這些因素,但是明朝還有特別的天災“伺候”,什麼小冰河時期,天下旱災嚴重,人民苦不堪言等等。

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明史》中記載到,“傳庭死,而明亡矣”。意思就是說孫傳庭死後,明朝就覆滅了。所以說,孫傳庭是明朝最後的支柱,為什麼這麼說呢?天啟五年,也就是1625年,明朝閹黨亂政,九千歲魏公公把朝堂弄的烏煙瘴氣,此時的孫傳庭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汙,於是直接辭去官職,歸隱故鄉。

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在故鄉的孫傳庭行事低調,表面上,他再也不理國事,每日就陪著妻子和母親坐車遊玩,沒事就招待賓客,飲酒賦詩。但其實孫傳庭對國家社稷非常的擔心,所以他非常發奮的鑽研兵法,苦讀歷代名將的歷史。和當時的很多讀書人一樣,它以天下為己任,畢生追求“治國平天下”。

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明思宗繼位後,魏忠賢被誅,明朝政治暫時恢復清明。但是此時的明朝已經是內憂外患不斷。內有各路的起義,外有皇太極大舉進犯。孫傳庭知道後坐立不安,正好此時有人向崇禎帝推薦孫傳庭,於是孫傳庭才有了機會。崇禎皇帝砸鍋賣鐵,為孫傳庭湊集了六萬兩銀子。孫傳庭得崇禎皇帝信任,心奮不已,只向崇禎要了便宜行事之權便到陝西任職。

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但是孫傳庭就僅僅靠著六萬兩銀子,在起義軍搞的天翻地覆的陝西建立了名震天下的秦軍,很快陝西就恢復的往日的勃勃生機。崇禎九年七月,也就是1636年7月,孫傳庭活捉當時的闖王高迎祥。崇禎十一年,也就是1638年,孫傳庭差點就滅了二代闖王李自成,可惜李自成僅僅以18騎突圍逃走。

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孫傳庭大獲全勝之際,他天災就來了。由於孫傳庭向崇禎皇帝進諫反對過楊嗣昌紙上談兵的戰略,所以楊嗣昌懷恨在心,一直想置孫傳庭於死地。孫傳庭的彙報皇帝看不到,皇帝的詔書孫傳庭也看不到,甚至為了不讓孫傳庭立功,楊嗣昌不讓孫傳庭入京救援。這下把孫傳庭耳朵氣聾了,請個病假也被說成是藐視朝廷,在楊嗣昌的蠱惑下,孫傳庭終於入了獄。

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沒有了孫傳庭,明軍屢戰屢敗。崇禎十五年,也就是1642年,李自成圍攻開封,崇禎皇帝再無對策才又想起了孫傳庭。可是三年的牢獄之災,讓孫傳庭的秦軍變成了無頭蒼蠅,一鬨而散。再次出山,孫傳庭又是從零開始。但是此時,崇禎還急躁的催促孫傳庭,導致孫傳庭還沒有做好準備就急著上戰場。將士們肚子都填不飽,還要上戰場。

此人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此人不死明朝不亡,只可惜天災要滅明!

崇禎十六年八月,也就是1643年8月,沒有退路的孫傳庭被動出兵,開始還很順利,後來準備給李自成最後一擊的時候,天災又來了。一場七天的大雨,讓明軍寸步難行,火藥也被淋溼,無法使用。明軍軍心大亂,李自成乘機進攻明軍,最後孫傳庭戰死,明朝再也沒有人能夠抵抗李自成,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也就是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佔領北京,崇禎皇帝逃到煤山自縊,明朝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