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优秀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也许你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自己家的孩子优秀,那么“别的国家的孩子”呢?真要比较的话,就要和国外的孩子比一比!看一看国外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

好习惯|优秀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1.

美国:生活独立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惧心理,家长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父亲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了,孩子则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独自喝奶,2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

好习惯|优秀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和美国人相比,中国的父母太疼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国外的孩子要差一些。其实要让孩子独立首先要懂得这四点:

好习惯|优秀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1、自主思考,独立性培养第一步。多让孩子摆平生活中的琐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如:为家人切水果;遛狗;消毒自己的小伤口;折好自己的衣服;按购物单到社区超市购物;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等。在家里营造思考的氛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间。如小朋友养成思考的习惯。爸爸妈妈应该经常用商量的口吻进行讨论、协商,通过家长的提问引发孩子思考。

2、尊重孩子的选择,独立性培养的第二步。独立的行为是靠独立的思想来支撑的。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要急着否定,而是要给孩子表达见解的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鼓励他们。

3、信任孩子,独立性培养第三步。信任是法宝,终止你对小孩的“强迫症”,也能让小孩子独立面对困难。

4、给予孩子严格的要求,给孩子立一些小规矩,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


2.

俄罗斯:主动承担家务

为了让孩子们能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以便长大后承担起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简称布市)的父母从小就有意培养孩子们的勤劳习惯。

布市是阿穆尔州的首府,环境优美整洁,然而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社区里只设有一个垃圾站,居民是不允许在生活区里扔垃圾的,他们必须穿过十几条街道把垃圾送到垃圾站去。于是最小的孩子通常会承担起这项任务。

好习惯|优秀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每天吃完晚饭,孩子们会约好一起去倒垃圾,牵着小拖车三五成群地去送垃圾已经成布拉戈维申斯克特有的风景。父亲会为这些孩子们亲手做一辆小拖车:小拖车有4个轮子,上面架上木板,木板的正前方钉上一个用木头雕刻的小马或小狗的头像,用来连接牵引小拖车的绳子。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选择为家人取饮用水。虽然布市市民家里都有自来水,但大家更喜欢喝水站的湖水。布市一共有16个饮用水站,饮水站向全体市民免费提供从丘克恰吉尔湖引来的水,只要交106卢布(相当于30元人民币)领一个不锈钢水桶(大概可以装20公斤水),就可以喝到清澈的湖水。大孩子还要帮父亲修车库和地窖。“要想成为集体的一员就得为集体做点什么。”俄罗斯父母总是这样教导孩子,而家庭就是第一个集体。


3.

英国:把餐桌当成课堂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英国人杜绝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使其具备各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通过孩子对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好习惯|优秀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在餐桌上如何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这里有几条具体的方法可供各位父母参考

1、介绍相关的饮食礼仪常识

餐桌上聊饮食,不仅增进食欲,还可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使孩子更容易接受相关知识的灌输。可谈的内容很广泛,如膳食要平衡,营养要全面,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不吃过热、过硬、难消化或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反复食用单一食物;不吃腐坏变质的食物等。真正让孩子吃出健康,吃出学问,吃出乐趣。

2、与孩子探讨感兴趣的话题

餐桌上可以适时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寻找令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有参与发表自己“高见”和“新闻”的机会,既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还能活跃进餐气氛。

3、鼓励孩子自己进餐

孩子到一定年龄,就会开始喜欢独立用餐具吃饭,这标志着他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家长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4、鼓励孩子全面摄取营养

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挑食、偏食,否则会影响他们对营养的全面摄入和吸收,一味地迁就孩子任性的饮食喜好,还使他养成自私、缺乏自控力等缺点。

5、教育孩子得体的用餐礼仪

饭前饭后让孩子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在餐前餐后帮忙收拾餐具等,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又增强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同时,教育他们尊敬长辈和客人,等大家都坐下了,才可以动筷子;好吃的东西要先考虑到别人,不能全都夹到自己的碗里;自己先吃完了,离桌前要招呼其他吃饭的客人慢慢吃等等一些规矩。

6、进行艺术熏陶

就餐时,家长不妨播放悠扬、活泼的乐曲,为孩子营造愉悦的就餐氛围,同时也提高孩子欣赏乐曲的能力,一举两得。

对于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娇生惯养外加严重的溺爱,这对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都不会有好处。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志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和观念,基本上,只要是对孩子好的都可以作为教育的方式,但是所谓的对孩子好并不等于家长自认为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