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瑜珈禪定的方法

佛教中瑜珈禪定的方法

佛教中瑜珈禪定的方法

佛教中瑜珈禪定的方法

佛教之禪法又曰“瑜珈“,習禪者為”瑜珈遮羅“,禪法名為”瑜珈遮羅布迷“,即是”瑜珈師地“。

佛教三大法門:戒,定,慧。戒為守戒;定即是禪,也是古代瑜珈傳下來的方法,使我能定住,不向外跑。慧即是用智慧讓我們去定。中國更強調慧,印度更強調定。

瑜珈入定有五種方法。

(一)

安般法門:安是入息,般是出息。安般的意思就是用一定的方式——手和腳都有的一定方式。如盤膝打坐,使人坐著舒服,以調和呼吸。

共分四項,一 數:就是從一到十地來回的數著自己的呼吸,以避免四周環境擾亂,使心能夠專一。二 隨:便是心隨鼻息跑,念與息俱,使心不亂。三 止:看鼻息停止在什麼地方,中國叫丹田。四 觀:就是客觀一點,把自己的元神提出來,看看自己到底怎麼樣。好似牛在吃草,牧童站在旁邊看。

總坐著頭腦會出亂子,情人跑了,兜裡沒錢,這叫心神不定。再用上面辦法不靈,於是有了下面的方法。

(二)

不淨觀:用智慧想到一切都不乾淨。想著漂亮女人身體如何的不乾淨,鼻涕,唾沫滿天飛,老了變醜,死了會爛。這樣的目地是不去想女人。

(三)

慈心觀:訓練自己,不但要愛朋友,還要愛仇敵;不但愛人,要愛一切。與人生氣時,用慈心觀來控制自己發怒。

(四)

思維觀:憑我們理智的能力來解決一切。無常一到,萬事皆休。任何事件都不可能永久存在,人不過幾十年,何必爭鬥。看淡任何事情,不過是過眼雲煙。心中無他,更無我,四大皆空。《紅樓夢》中的好了歌,便是參透了人生。

(五)

唸佛法:想到佛三十二莊嚴相,念至想,想至念。以求心中只有佛,除去雜念。

用慧補助定,用定幫助慧,這便是瑜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