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奉獻」不應該是「無私的」

教師處在教育一線,直接面對學生和家長,既要把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又要培育學生們良好的行為品德,還要應付上級部門和學生家長,事務繁多。然而他們的待遇卻很一般,在大多數城市,一個月三千元左右的收入,只能說可以過上溫飽的生活。教師收入不高,但人們對這個群體的要求卻很苛刻、期待也很高。人們希望教師“安貧樂道”,不要追求物質上的改善,應該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要堅持“無私奉獻”,把自己當成紅燭,燃燒生命,發出光和熱,照亮學生的未來。

教師的“奉獻”不應該是“無私的”

“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社會對教師如此宣傳,人們就想當然的認為教師應該是付出全部且不求回報的個體。若有教師對自己的收入有看法,就會被一些人認為“不道德”,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若有教師希望獲得與工作付出相匹配的待遇,就會一些人嘲弄,甚至被鍵盤俠們怒懟“不想做教師可辭職不幹”。很多人根本就沒有仔細的想過,為何教師職業遇冷,又為何教育遲遲不能讓人滿意?他們只知道隨意諷刺,把很多教育問題隨意推到教師身上,卻不從深層次思考原因所在。

還有更多的人看不得教師“過好日子”。教師們生活富足了,他們就很不開心。他們認為教師應該“物美價廉”,收入低卻有很大的本事,學識淵博、專業功底紮實,且有優秀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品德應該毫無缺陷。一旦有個別教師行為出格,就會被放大到整個教師群體,所有人都可能會“捱罵”。一千六百多萬人的教師群體,誰能保證不出一點問題?

教師的“奉獻”不應該是“無私的”

有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對教師行業不好的現象深惡痛絕,整天把教師是“奉獻者”掛在嘴上,還認為現在教師的收入不算低了,該知足了。後來有一個人問她,“你會讓自己的孩子考師範大學,然後當教師嗎?”。她一口回絕,還說“兒子要是當了教師,那就真是沒出息了”。可不是,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從事既沒錢還事多的職業,尤其是經常被很多人指指點點;又有哪個成績優秀的學生會真的為了“理想”而選擇成為一個清貧的佈道者?記得不久前,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的某知名互聯網公司大佬在母校校慶紀念大會上說了這麼一句話“中國教育的問題是,成績不好的人進入了師範學校”。也就是說,現在高考成績好的學生不去報考師範大學,優秀人才不願意進入教師隊伍。

一個優秀人才不願意進入的行業,以後會怎樣?長此以往,我們的教育能得到保障嗎?國家的未來又在哪裡?

教師的“奉獻”不應該是“無私的”

筆者認為,教師是“奉獻者”沒錯,但絕不是無償的。我們不能要求教師做“無償奉獻”,這不符合規律。任何職業,只有付出和回報對等,才能讓從事該職業的人滿意、安心,進而使得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教育更應如此。

話說回來,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隨意指責教師的人們,真的願意為社會“無私奉獻”嗎?既然做不到,又何苦到處“賣弄”呢。

教師的“奉獻”不應該是“無私的”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如此重要,難道在教育一線奮戰的教師們就不該被尊重嗎?

尊重基本市場規律,不給教師套“道德枷鎖”,讓教師職業迴歸本真,給教師合理、科學的報酬,免除教師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和壓力。只有這樣教師職業才能吸引優秀人才加盟,教育才會更有希望。當然,眼下最關鍵還是趕緊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