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揭祕:樂山大佛的實際真實用途是什麼?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海通大師主持修造樂山大佛,積勞成疾,在18年之後圓寂。海通大師圓寂之時,樂山大佛只完成了頭部和胸部的雕琢。後來此事便交由政府,先後由章仇兼瓊還有韋皋主持,兩人都不辱所望,這個浩大的工程繼續完成下去。樂山大佛由民間發起,最後成為了政府支持的巨大工程。這九十年間耗損的人力和財力數不勝數,這三位主持建造者也都是拿出了自己的積蓄支持。

科學揭秘:樂山大佛的實際真實用途是什麼?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公元803年,樂山大佛終於建造完畢。樂山大佛開鑿之時剩下的石頭盡數倒入江中,改變了江水流向,船民從此經過三江交匯確實安全了許多。

樂山大佛我們都非常熟悉,坐落在四川樂山岷江東岸,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的懸崖峭壁之上。佛像高71米,雙手扶膝,臨江端坐,面向峨眉,神情肅穆。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的古代雕像。古人為什麼選在此處,修建如此一尊大佛?一方面是出於宗教信仰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平息這裡的水患。

科學揭秘:樂山大佛的實際真實用途是什麼?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當初海通禪師修建大佛還有另一個目的——鎮水免災。由於凌雲山地處三江交匯處,因為水勢兇猛,不經時有水患危及百姓生活,還經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所以,凌雲寺住持海通法師便萌生了修建大佛的想法,一方面祈求佛祖保佑,憑藉佛力鎮住水患,另一方面利用開鑿大佛的山石,調節江水的流向和速度。所以,大佛開鑿後,將石塊沉入三江交匯的中心,如同一個簡易的水壩,不僅改變了河床的結構,改變了江水的流速和流向,而大佛腳下的河道也被疏浚,從而水患大大減少。

科學揭秘:樂山大佛的實際真實用途是什麼?答案太出乎意料了!


自從修建了樂山大佛後,此處的水勢確實平緩了許多,據考證是因為修大佛是開山鑿石許多山石掉入江河,將河底的深坑和漩渦填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