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身體酸痛,晚上3做、3不做,排出體內溼氣,保護關節健康

自從立秋之後,天氣慢慢從悶熱的三伏天慢慢的變涼爽,但是會有一部分人群會隨著天氣的變涼,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體內堆積著溼氣在作祟。

身體經過了一整個悶熱的夏天,潮溼的天氣以及在飲食上比較願意選擇偏涼的食物,所以身體內很容易積攢溼氣與溼毒。這就導致天氣突然變涼了之後,很容易出現身體痠痛與其他的一些身體不適感,對我們在秋天的身體健康與養生長壽極為不利。其實在生活習慣上,在晚上做到3做、3不做,就可以排出體內的溼氣與溼毒。

立秋身體痠痛,晚上3做、3不做,排出體內溼氣,保護關節健康

3做:

1、一杯茶:茶療去溼氣的方法可謂是非常常見,由於茶本身就帶有驅寒的作用,而且茶大多還有健脾清胃、驅散溼毒的作用。所以睡前一杯茶,可以排出體內溼毒。

2、按摩祛溼穴位:人體中有幾個穴位相當於人體的排溼口,而且中極泉穴、委中穴、曲池穴最為明顯,每天晚上對著這幾個穴位拍打,相當於打開了人體的排溼口,祛溼效果良好。

3、熱水泡腳:首先人體的腳部關乎著體內很多部位的健康,而用水泡腳可以達到溫暖全身的效果,讓我們的身體稍微出出汗,而大汗屬陰,所以可以達到祛溼排毒的功效。

立秋身體痠痛,晚上3做、3不做,排出體內溼氣,保護關節健康

3不做:

1、吹低溫空調:很多人喜歡睡覺的時候開著低溫空調,這樣會使全身的毛孔處於閉合狀態,所以體內的溼氣根本沒有散發的通道,導致體內的溼氣與溼毒越來越多。

2、劇烈運動:雖然立秋天氣會慢慢的變涼爽,但是劇烈的運動會造成自身的溫度比空氣中的溫度熱,這樣就會吸收很多涼氣,造成體內的溼氣與溼毒排不出去,堆積在體內。

3、過量飲酒:多喝酒會使心跳加快,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一方面給心臟造成負擔,導致失眠,另一方面酒精的揮發會吸收身體的熱量,增加體內的溼氣。

立秋身體痠痛,晚上3做、3不做,排出體內溼氣,保護關節健康

溼氣對我們的人體傷害很大,最先表現的是腸胃,容易引發消化不良,便秘以及拉肚子等不良現象。嚴重的還會引發風溼等較為嚴重的疾病,對於現代人們養生與長壽起到了很多負面作用。所以記得上述的3做、3不做,儘量的堅持這些習慣,幫我們排出溼氣,讓我們健康又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