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戊午科場舞弊案,因爲16兩白銀,咸豐寵信的一品大員命喪黃泉

國家的安定和社會的和諧都是需要有法律來進行保障的,如果法律維護的好,那麼人民生活的就會和諧,但如果嚴重缺乏了法律的管束,社會的秩序也就會特別的混亂,冤假錯案也就多了起來,然後就是多了更多的小偷和盜賊,官員們的貪汙也會相當的嚴重,而這些的事情的根本就是法律不夠嚴格,而反觀古代,天子犯法就是和平明百姓一個罪過,所以古代的法律是非常的嚴格。

清朝戊午科場舞弊案,因為16兩白銀,咸豐寵信的一品大員命喪黃泉

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件就是當時清朝的戊午科那場科場舞弊案,這是發生在咸豐年間,這場考試其實並不是屬於全國範圍內的殿試,只僅僅是當時北京的鄉試。而就在揭榜那天,所有的考生們都大吃一驚,原因就是一個唱戲的小生竟然排在前十名,要知道在當時大家的水平都比較高,很多人十年認真刻苦的讀書,一點都不敢懈怠,有很多人考多少次都考不進去,而一個只會唱戲的小生竟然排名靠前,這很難能不讓人懷疑。

清朝戊午科場舞弊案,因為16兩白銀,咸豐寵信的一品大員命喪黃泉

據大家瞭解後這個小生名叫平齡,也算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角兒,不然的話也引不了這麼大的動靜,大家質疑的是自己辛苦讀了十幾年書卻比不過一個只會唱戲的,他們感到不公平,唱戲的每天都唱戲哪會有時間學習,他們情緒激動到大罵主考官,上書要求上邊朝廷查清這個事情,當時負責的御史面對這種局面就馬上報告了皇上,說在鄉試中,可能有人作弊。

皇帝自然知道考試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所以沒有敷衍了事,而是打算要徹查到底,當時的主考官柏葰是大學士,地位極其德高的高,所以咸豐就把這件事情交給了怡親王,當看到平齡的試卷時,他們發現卷子並沒有寫完,和原來卷子和抄寫答卷分明是兩件事,後來平齡進入了牢中,沒多久就死了。

清朝戊午科場舞弊案,因為16兩白銀,咸豐寵信的一品大員命喪黃泉

後來經過怡親王的調查,有上百份的試卷都有問題,這也就意味著當時的考官們並不負責任,而且有人接受賄賂,後來皇上將所有的主考官都關進了大牢,可偏偏放過了柏葰,並且還給他升了職,這讓其他的大臣都非常的不高興,這顯然是包庇,後來皇上又命人調查鄉試一事,而結果就是柏葰接受了16兩銀子的賄賂,咸豐懲罰了有關人員,唯獨放過了大學士,無奈皇帝之後沒辦法面對一直反對的大臣們,就只好將柏葰送到了刑部。

清朝戊午科場舞弊案,因為16兩白銀,咸豐寵信的一品大員命喪黃泉

下獄後他以為自己只是被流放,但沒想到最後被殺了頭,一個一品大官就因為16兩銀子而斷送了生命,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法律竟是如此的嚴格。

清朝戊午科場舞弊案,因為16兩白銀,咸豐寵信的一品大員命喪黃泉

其實當時的社會也非常亂,腐敗在清王朝是常見餓景象,那些極力要殺死柏葰的人也不是閒雜人等,他們只是沒被抓住而已,柏葰的死只是當時的一個替罪羊而已,他的死也沒有體現法律的公平,體現的只是社會的一個漠視法律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