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雲來了,如何?

當年谷歌堅決離開中國

如今想要捲土重來

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聽說中國定製款谷歌已經在緊鑼密鼓

吃瓜群眾表示拭目以待!

谷歌雲來了,如何?

全文共1151字,閱讀時長約為2分鐘

圖片來源 | 網絡

翻譯 | 翻牆君

出品 | 先聲會

本文節選/編譯自Forbes平臺的文章Google Can’t Steer Clear of China’s Cloud,原文作者John Markman.

政治家們可能已經離開了談判桌,不過美國的大企業們還在盡力從中國經濟中分一杯羹。

Bloomberg在8月3日報道,Alphabet(Google母公司)在和騰訊進行溝通,希望把谷歌雲引入到中國內地。

谷歌雲來了,如何?

幾乎所有的巨頭企業都同意這個觀點:中國是一塊大蛋糕。

對Alphabet來說,分得一塊蛋糕並不輕鬆。

2010年,它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的四年裡,卻也是剪不斷理還亂——審查下的搜索引擎經常被中國政府針對,認為和西方世界的谷歌太過相近。最終,谷歌確認由中方資助的黑客試圖侵入谷歌的服務器,衝突到達了頂點。

但Alphabet必須重新回到中國市場。

它正在和對手亞馬遜和微軟在雲領域競爭,將商業世界移到雲端。如果它沒有在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有份額的話,聽上去不是什麼好事兒——在一月,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達到了7.72億用戶。

要是可以和騰訊控股這個中國第二大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合作,Alphabet就能找回在這個市場的位置,或許還能在新的科技場景裡佔個前排好位置。

谷歌雲來了,如何?

中國已然在現代化經濟的綱領下成為新新科技的試驗場、孵化器。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國製造2025將見證國有和當地企業協作,從而在自動化,半導體以及無人駕駛汽車建立領導地位。

這樣的協作在幾十年前將一個人送上了月球,是一種讓美國的科技巨頭沒辦法忽視的優勢。

當然了,這兒還有海量數據,人們不太在意信息隱私問題,自願的面部和指紋識別很普遍。在一些地方,就算是買一袋炸雞都免不了要刷臉。

這些有價值的數據就這樣在這個國度飄著。

谷歌雲來了,如何?

Alphabet第一次向騰訊伸出橄欖枝是在2018年一月。兩家公司簽訂了專利許可協議使得這家美國的科技巨頭可以訪問騰訊的創新。

比如說,小程序不需要額外的下載和設定。小程序只是固定在一個特定物理位置的一組代碼。他們現在用於微信中來電子化物理世界。走近一家店可能就會激活有用的增強現實或者電子商務信息。

在2016年,中國的線上交易突破了90000億美金;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只是1120億美金。

谷歌雲來了,如何?

也不只是Alphabet一家公司對中國的科技場景心癢癢。在七月,Facebook宣佈了它將在中國建設創新中心的野心。微軟也拓展了它的Azure雲平臺。CEO Satya Nadella甚至還宣佈了和中國政府更緊密合作的計劃。還有蘋果,在20%的銷售額來自於中國的同時,也積極地投資了很多中國的科技公司。

對於美國公司來說,底線是不忽視中國。這個市場對於他們的全球化目標來說太過重要。同時,在這片土地上,接二連三新的科技也在定義著未來。

很難說,政治家們會讓現有的貿易爭端走向何方,但投資者們需要明確他們的賭注,中國依然有槓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