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经理:平台那些事儿

信托经理:平台那些事儿

来源 | 阿信往事(xintuoer1)

小曹:

地产平台如信托的哼哈二将,承担起了信托行业近10年的主要利润来源,10年,我说的一点都不假,08年到18年,你说是不是10年。一半以上的信托人,嘴里念叨着转型,手里拿着的还是老菜谱。

13年的时候,我还是合规,政信监管规定乱如麻,10号文、463号文、12号文、15号文种种,可别看平台的监管规定那么多,哥们儿我画了张表,保证一目了然:

信托经理:平台那些事儿

老夫虽然不接触平台多年,但是当年手绘之图,至今记忆犹新。其实手绘倒是其次,主要是信托经理经常来问我什么项目是合规的,这张图就讲了一遍又一遍。对于信托经理拿着种种政信的监管规定问我这条合规怎么满足,那条合规怎么满足,我一巴掌拍回去,干净利落地回复道:“只要用款项目合规,就没有做不成的平台业务。”

这句话如果被风险听到就有点吹牛逼了,你不管区域啊,你不管财政收入啊,你不管AA评级啊,可爷们儿我当年是合规兼风控啊,这牛逼就不算吹。我一般是先看了区域、财政收入、AA评级这些事儿之后,才开始看用款项目。

雷哥当年拿着延安的财政收入问我能不能做,我直接给了个大写的“NO”,不要和我谈政治正确,在我这里,我只看财政收入,就延安那点财政收入,都不够资格谈用款项目。所以,有资格来谈用款项目的,都是已经过五关闯六将留下来的好汉了。

我理解政信监管规定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不得新增债务”,如果死卡这一条,一单政信也落不了地,但如果大家都漠视掉这一条,那剩下的就是合规上都是包装了,第三方监理包装,审计报告包装,现金流包装,竣工验收包装,应收账款包装,合规上过不了关,只能说平台包装的不走心。

第一次和业务部门出差看平台是在东北,那时候东三省还是可以做的。大冷的天儿,在一个空旷的会议室里,对方老总穿着黑色的大衣,一副侃侃而谈样子,我至今记忆犹新。五点的时候从平台出来,我们又去看抵押物,开过去已经是晚上七点,天已经黑了下来。

抵押物是在一个岛上,四周荒芜,除了几个新建的工厂,到处是半人高的黄草,丝毫不见人烟,车开到一个修到一半的路旁边停了下来,银行的人将车灯打到最亮,手指着路那边的一片地说,我们的抵押物就是那块土地,我车开不过去了,现在天黑,走过去也不方便,就这么看一下吧。

我看不清到底是哪一块,又问了一遍,银行的人踮起脚,指着远处说:“就那块,就那块,你看到没?”

一阵凛冽的寒风刮过,风里似卷着冰溜子,从脸上划过,我的头冷的缩进脖子里,说着“看到了,看到了”,一低身钻进了车里。

我现在其实特别后悔一些事儿。

比如,我有一次和一个信托经理去看成都温县的一个项目,抵押物是路边一块土地,土地里有一片小树林,小树林里有一个坟墓,结果因为这个坟墓,这个项目被我搅黄了,我觉得拆迁的不彻底,以后没办法拍卖。

还有一次,信托经理带我去看成都的另一个项目,项目上的人把我带到一条砍头路上,说,现在路没通,没办法去看项目,结果,在我的再三套话下,项目上的人终于告诉我说项目现在还没开工,我一听,那哪儿行,自投都没有啊,结果回来直接汇报领导,项目又黄了。

我感觉我那时候应该特别遭人恨,遭人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项目黄了,天时地利人和,项目黄的方式可以有N种,搞黄项目的人可以有N个,可不幸我让它死在了我手里,这才是关键。

平台到了2014年是个转折点,2014年财政部出了个43号文,国务院要清理政府债务了。43号文之前,最核心的是什么,是三板斧:政府的应收账款,政府承诺函,平台AA评级。

43号文之后大家最关心什么?

地方政府债务登记系统

你的债务列进了这个系统,你的债等于中央兜底了,没有,那就是地方政府自己担,大家都怕地方政府不认账。这个节骨眼儿,有人看到风险,收缩了业务,但也有人看到了契机,抓紧时间用力猛做了最后一拨儿。

事后证明,做的人赌对了。

再到后来,政府不准出担保函,平台项目就直接裸奔了,感觉大家都在赌,就赌地方政府不敢赖账。

裸奔,倒不是因为大家风控没了底线,而是发现其实你做再多的风控措施也是枉然,没用,一开始大家好像是在谈判桌上的文明人,一转眼,他从桌子底下掏出了刀子,你只能赌他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敢弄死你。

政府的合同,再冠冕堂皇也是城下之盟,放了款不要想着做大爷,要有做孙子的心态。这句话其实对了半句,就是后半句,其实放款前也不算大爷。我当年去一个南方的平台,中介领着去的,进了平台的办公大楼,各色穿着西服、背着AIRBLOW红十字双肩包的人在内穿梭。

我跟着中介走进融资部的办公室,办公室里仅有的四人座沙发上坐了四个穿西服的男子,脚下放着双肩包,一声不吭地呆坐在沙发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感觉。中介只好找了两把空着的办公椅先和我坐下。坐下没多久,一个二十八九点年轻女孩儿风风火火的走进办公室,喊道:“谁是XX信托的。”坐在沙发上的两名男子刚才还在沉睡的状态,听到喊声,忽然一盆凉水浇到头上似得惊醒,猛地站起:“我们是。”

“好,你们跟我来。”说完,女孩儿转身往门外就走。

两个男士拿起包迅速跟了出去。空下的两个沙发座位没等我和中介过去坐,就被后来的人迅速占领。

十分钟不到,女孩儿又走了进来,喊道:“YY信托的在不在。”

剧情一直在重复,只有甲乙丙丁的信托经理路人在不断更替,我们像古时候朝贡的使臣,又像排着队等着给地主家交粮的佃户。(至于我被女孩儿提溜过去的情形,为留一些颜面,就按下不表了。)

接触平台五六年,欣慰的是,凡是我当合规风控期间经手的平台,十之一二都落地了,令我汗颜的是,凡是我当信托经理期间经手的平台,十里面有十个是黄的。

我相信因果是存在的,我又不相信因果是存在的,我相信是因为我否项目的因有了今天不落地的果,我不相信是因为我当年成项目的因却没有变成今天的果。

我就等打破魔咒的这一天。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ETA财富管理、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或添加微信code_phi,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关注公众号BETA财富管理,回复关键词小秘圈,深度挖掘“资产管理”到“财富管理”的精英人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