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私寡慾——崇尚節儉的漢文帝

漢高祖時期,天下剛剛經歷完戰亂,到處都是片衰敗殘破的景象。據《史記,平準書》記載:“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說的是高祖一統天下建立漢王朝以後,民窮財盡,毫無積蓄 “。當時天子竟不能用同一種毛色的駟馬(馬車),而將相有的只能乘牛車。

漢文帝即位後,實行無為之治,以“慈”、“儉”為治政原則。首先確立寬厚的法治精神,收“連坐”等嚴刑;接著“詔定振窮、養老之令”,保障百姓生活無憂。當然最重要的是多次下詔減輕賦稅,輕徭薄役,施行節儉治國的政策。

少私寡慾——崇尚節儉的漢文帝

漢文帝

漢文帝的節儉是出了名的。他繼承帝位的第二年,有人獻上一匹千里馬。他下詔連同送馬的費並退還,同時又下了一道詔書宜布說:朕不接受任何名貴稀奇的奉獻,要地方官們通知四以後不要打主意奉獻什麼東西上來。

古代皇帝住的宮殿,大都要修建又大又漂亮的露臺,以供欣賞山水風光。漢文帝本來也想道個露臺,他找到了工匠,讓他們算算該花多少錢。工匠們說:“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夠了。”漢文帝聽了,吃了一驚,忙向:“這一 百斤金子合多少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工匠們粗粗地算了一下,“十戶。”漢文帝聽了,說道:“不要造露臺了,現在朝廷的錢很少,還是把這些錢省下吧。”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官室苑圍狗馬服御無所增益”。“官室”就官殿建築,“苑圍”就是皇家園林以及供皇室打獵遊玩的場所,“狗馬”即供皇帝娛樂使用的動設施等,“服御”即為皇帝服務的服飾車輛儀仗等。這些都是皇帝們講排場、品威嚴、享樂遊玩必不可少的,皇帝們大都十分重視。然而文帝當皇帝二十三年,居然沒有蓋宮殿。沒有修園林,甚至連車輛儀仗也沒有增添。

少私寡慾——崇尚節儉的漢文帝

漢文帝

此外,漢文帝還能關心百姓的疾苦,剛當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國家供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發給他們米、肉和酒;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再發-些麻布、綢緞和絲棉,給他們做衣服。

春耕時,漢文帝親自帶著大臣們下地耕種,皇后也率官女採桑、養蠶。漢文帝去世前,曾頒下遺詔,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自己的喪事要一切從簡。對待自己的歸宿“霸陵”,他明確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來的樣子因地制宜,建一一座簡陋的墳地,不要因為給自己建基而大興土木。改變了山川原來的模樣。據說後來赤眉軍攻進長安,所有皇帝的陵基都被挖了,唯獨沒動漢文帝的陵幕,因為他們知道,漢文帝的陵駱裡面沒什麼貴重的東西。

少私寡慾——崇尚節儉的漢文帝

霸陵

北宋文學家吳垧在《五總志》裡有這樣的記載:漢文帝劉恆“履不藉以視朝”。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履”。由於草鞋材料以草和麻為主,非常經濟,且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自備,漢代稱之為“不藉”。在漢文帝時,已經有了布鞋,草鞋主要是貧民穿,而漢文帝劉恆“履不藉以視朝”,就是說他穿著草鞋上殿辦公,做出了節儉的表率。不僅是草鞋,就連他的龍袍,也只能稱為“綈衣”。“綈”在當時就是一種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絲綢。就是這樣的龍袍,也穿了很多年。龍袍破了,就讓皇后給他補一補,接著再穿。漢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說,後宮也是隻穿樸素的服飾。當時,貴族女子長衣拖地是種時尚, 而漢文帝為了節約布料,即使對自己最寵幸的妃子,也不准她們衣服的下襬拖到地上。宮裡的帳幕、帷子全沒刺繡,也不帶花邊。

正是由於漢文帝勤儉節約和愛民如子,他才與其後繼者景帝共同創造出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史家評論漢文帝時說“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這是絲毫不過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