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忍:青島樓市十年銷售神盤史

自2016年以來,青島樓市連續突破20萬套,總銷售額突破2000億大關,各家開發商輕鬆賣房子,賺的盆滿缽溢。

地產企業之間也出現巨大變化,比如融創取代萬科成了老大。至於哪個樓盤有多牛,似乎不是話題了。因為銷售難度降低了,自然曲折也少,對人的考驗也簡單。

但這十年來,確實有很多樓盤,因為自身的主觀原因或者客觀原因,儘管經歷坎坷,但最終成為青島樓市銷售上的領頭羊。買這些盤的業主,自然也是最多的一群購房者,因此這些比較神奇的樓盤對這個城市和樓市的影響,真是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被一篇文章改變的命運

2007年1月8日出版的《財經》雜誌發了一篇封面文章《誰的魯能》,這篇文章引起軒然大波,改變了很多人和物。而對青島來說,改變的是當時第一大豪宅的魯能領秀城被迫轉手。

據說,當時很多地產巨頭都想拿,尤其是已經進入青島的萬科,博弈的結果是佔盡本地優勢的海信拿下,然後定了極為土豪的名字叫麥島金岸——麥島土,金岸豪。其實當時開盤時的房價才一萬元。


張百忍:青島樓市十年銷售神盤史


海信趕上了好時候,此後無論房價還是地價都迅速暴漲,麥島金岸組團後期,房價從一萬直接到了三萬,引領青島房價。

後來的天璽,從名字上改變了麥島土豪的氣質,但卻又是一個來自於香港恆基兆業的一個高端樓盤的名字。再加上天悅,直接把浮山前的房價拉到了五萬。再到後來的君匯,直接到了十萬一平。

於是,海信這個盤就吃了十年,賺的盆滿缽滿,總銷售額也賣了一百多億了。到現在已經是最後的一期的君瀾了,據說要賣六七萬。因為地價便宜,海信在這個盤可謂賺足了錢了。也正因如此,據守青島不願出去擴張,失去了這最好的十年,看著當年很多不如自己的南方企業已經做到幾百億甚至幾千億,而自己還是那幾十億。

這個神盤,改變了兩個地產企業命運,也改變了青島沿海一線房價。


張百忍:青島樓市十年銷售神盤史


3年70億的狂飆突進

我們再把目光投向北部的李滄,早在十年前,百通就開始策劃位於李村中心的河南和南村的改造事宜。因為進展緩慢,實力不濟的百通被中海取代,而隨著地價上漲,政府下決心突破容積率,於是大家見到了今天的大高層。

而中海在2011年開盤時就賣到了一萬出頭,結果遭遇冷清的市場賣不動,隨後中海迅速調整策略,降價到9000左右,開始大量出貨,三年時間,狂飆突進幹掉70億。要知道,當時已經賣了七年的綠城理想之城還不到60億。可謂當年的風頭最勁的剛需盤,雙地鐵的優勢還是比較大的,中海那幾年就是靠這個盤來維持在青島排行榜上的地位。


張百忍:青島樓市十年銷售神盤史


因為太快,該盤質量只能說是一般。但當中海賣完了之後,很快房價暴漲,一直從一萬漲到三萬,成為李滄房價的領頭羊,為青島南北房價的拉平,做出了傑出貢獻。

記得那時大家都沒有地鐵經驗,很多人懷著擔憂的心情來問張老師,將來地鐵開通了,住戶會不會有噪音啊?至今已成笑談。

拉起新都心的神盤

萬科進青島時從城陽起步,很快進入市區,而奠定它老大位置的就是新都心雙山的這塊地。這塊地原來是卓越一直參與的,08年的時候,老地產人都記得,連圍擋都做好了,立交橋下寫上了企業名稱,有勢在必得之意。但人算不如天算,金融危機一來,卓越在深圳都極為艱難,全力降價保命,那裡還有擴張之錢?

於是萬科憑藉實力,一舉拿下這300畝地,當時容積率也急劇升高到3,成了60萬平的萬科城和藍山,然後萬科又拿了商業地塊,陸陸續續引進了凱德。

這個神盤從12000賣到15000,最後又回到13000,銷售大多處於冷週期,曲折不斷,鍛鍊了萬科的隊伍,最關鍵的是該變了新都心這個區域。以前賣舊貨的大坡地,真就成了高端剛需聚集之地,三年大變樣,可謂神盤。


張百忍:青島樓市十年銷售神盤史


甚至藍山還圈了一批新貴,當然新貴們因為降價,藉著變電站的由頭,把萬科折磨的不輕。這批所謂的精英,表面團結一致的在五星級大酒店開會,如何讓開發商補差價,可謂精緻的利己者,這也是神盤的價值,讓筆者見識了這個城市的一部分富人的底色。

村裡的盤也能兩年四千套

這個盤,筆者全程參與操作,知道全部細節。所以也值得一說。

該盤2011年開盤時正好遭遇市場轉冷,當時白沙灣的龍湖、青特和卓越的價格戰已經打得不可開交,市場一片混亂。

一個偏遠鄉村盤,如何賣出去?七折概念推出,因為操作得當,定位準確,主動出擊,長時間使用100多人的行銷隊伍,遍佈青島抓客。因此才能在市場冷週期的時候,在大家都叫苦連天的時候,一舉賣掉1100套,成為當年的銷售套數亞軍。第二年再接再厲,又賣了2000套,成為青島樓市銷售冠軍。

總之從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在城陽和膠州交界處的一個幾乎沒有任何配套的地方,總計近4000套房子一掃而空,讓李哥莊成為青島樓市的一個獨特的存在,至今已經到了一萬元。而從這些項目演化出來的行銷隊伍,也是為後來幾年青島房地產行銷行當的崛起,做出了示範性貢獻。

沒有比這個盤更曲折的了

十年前,當你去李滄區政府的時候,在大廳裡會見到一個不是很大沙盤模型,就是廣業城項目,但苦於資金不足,一直出於停滯不前的階段。李滄區希望讓百通做,但百通也是力不從心。很多家外來開發都談過,但無疾而終,最後選了一個拼裝型企業嘉凱城。

嘉凱城開盤只有6700,賣一套虧一套,折騰了好幾年,竟然沒賺錢。東方龍域這樣的片區,雖然便宜賣了,業主天天鬧。別墅做得一般,一直賣不動。洋房做得有點大,也是滯銷。王同志玩不下去,灰溜溜的回了河南。


張百忍:青島樓市十年銷售神盤史


最後整個企業都維持不下去了,於是尋求賣項目了事,剩了近百萬平,很多企業都盯上了,陽光城最是積極,都快談妥了。結果人家恆大許老闆直接把上市公司給收了。當然項目也一起給了恆大,恆大一看賬面虧損太大,為了保殼,只能把這個公司最大項目賣掉。

終於到了融創都會中心,也確實趕上了好時候,2-17年的樓市如同火上澆油,而李滄區的供應量卻日益減少,房價暴漲,原來100億的貨值變成了200多億,這個盤最終改變了融創和恆大在青島的排行。

2017年秋,都會中心一舉突破,2017年幾個月時間做到了近50億,可謂抓住神機,奠定了融創青島樓市老大的位置,而且今年氣勢依然不減,可謂正逢其時。

如何撐起紅島半邊天

很多年前,有人來問你張老師,說有個大盤要出現在紅島區域,僅僅商業體量就超過100萬方,覺得操作難度如何?我記得當年的回答是操作程度相當難,但可以甘蔗一頭先吃甜。先做住宅,把市場轟熱,人口聚集,而後增加各種配套,最後形成一個大綜合體,自帶城市各種功能。五年後的今天來看,正如當初所料。

當年紅島政府規劃這個大盤的時候,很多開發商既眼饞,又怕吃不下,畢竟2400畝的體量太大,裡邊的商業比例也不小,在當時還是一片荒灘的局面下,這麼大的盤,有點經營城市的水平了。

後來這個盤就被當時還叫中化方興後來改名金茂的央企接下來,取名中歐國際城。金茂之所以敢做,除了央企的雄厚實力之外,還得益於在長沙梅溪湖片區、南京青龍山片區等上萬畝土地的一級整理和二級開發經驗。


張百忍:青島樓市十年銷售神盤史


2015年秋天開盤的時候,市場還沒有熱,於是以5600的價格強勢啟動紅島片區,引爆市場。當時滿城遍佈廣告,人人處處都能見到中歐國際城。該盤第一次讓紅島兩個字印在了青島人的心目中。於是引發北上買房的風潮,為整個紅島樓市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年三月隨著青島中學的奠基,紅島就徹底紅了。半年後融創的地王驚天一拍。金茂的中歐國際城自然成為受益最大的一個盤。

紅島樓市也是變化不斷,2017年很快進入限價之年,2018年又進入公證搖號之年,中歐不斷引進各種商業配套,加強城市運營。尤其是家長們矚目的教育配套,比如大名鼎鼎的北京實驗二小。使得每次搖號,購房者都是趨之若鶩,蜂擁而上,搶購一空。

迄今為止,中歐國際城本年度的銷售額已經突破了50億,據說今年年內還會有最後一次搖號,估計年底收官時,中歐國際城將會創造青島樓市史上一個新的記錄,就是單盤一年銷售70億。這可是當年中海國際社區三年拼出來的業績。

所以說,這個神盤,還真是撐起了區域的半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