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尔虞我诈,我的武侠梦更强烈了

查良镛,笔名“金庸”,以“镛”字一分为二而成。主要武侠小说著作并被编剧为武侠经典影视作品的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越女剑》。从1955年在报刊创作第一部连载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开始,直至1972年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

现代社会尔虞我诈,我的武侠梦更强烈了

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八股写法,无论是写情、述景、叙事、言志,皆能匠心独运,自成一格,尤其在刻画人物方面(杨过、小龙女、西门吹雪、张无忌、张三丰、陆小凤、萧峰、韦小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等),更见功力。

金庸说:武侠小说和其他小说一样,也应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容易被人遗忘,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可以保持长期的价值。他的话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阐明:着迷于看小说,文采也可能很斐然。

金庸中等身材,经常身着笔挺的驼色西装,系一根紫红底里斜条领带,十分精神,爱打抱不平。年少时考取浙江联合高中,只为“瞧不得他(训导主任)有事没事就辱骂学生”的种种行径,便仗义执言,用笔来讨伐他。

截取一小段他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文中“眼镜蛇”指的就是戴眼镜的浙联高中训导主任(政教处主任),训导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训导主任看到文章,气得全身发抖,立马跑到校长那里哭诉:“请立即开除他。”几天后,查良镛被勒令退学了。这是他的第一次被开除的经历。随后,他便转到衢州中学,念完了高中。

查良镛高中毕业后考取四川重庆读大学,念的是外交系,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由于看不惯学校里不良的校风,他再次因大胆直言,于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开除,外交官理想因此幻灭。这正印证了一句话“生活给你关上一扇窗的时候,同时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至理名言。当然,前提是要健康。

金庸于1972年底公开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近几年,因为对之前发表的作品不太满意,也许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发了他的创作动力,他又把这十四部长短不同的小说,逐字逐句地认真修订,有些章节还进行了改写,然后重新出版,一共是三十六本。这样的精神难能可贵,平时我们写了一篇作文都懒得再翻看呢?

有人问他哪几部比较满意,他觉得自己喜欢感情较强烈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等。就写作而言,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他对自己的作品更是精益求精,凡事必求有出典的精神值得后辈们学习。

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还有极为伟大的艺术创造。例如,《射雕英雄传》书名出处也可循。金庸说:“‘射雕’是中国北方一个民族由来已久的武勇行为。《史记》李广传有云,李广曾说‘是必射雕者也!’王维有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读者看到这里,不能不为金庸对自己作品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感动。

他的《书剑恩仇录》写到乾隆,《碧血剑》中写袁崇焕与李自成,《倚天屠龙记》中有朱元璋,《鹿鼎记》中有康熙,金庸用了三分历史七分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古龙设置的小说环境几乎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任读者驰骋想象。金庸写江南,写塞北,写武当山,写少林寺,都有详尽的具体描述。真是“古龙侠气如雨后空山烟雨蒙蒙,金庸武侠似人世间的春花秋月”。

为什么他写作能有这样的成就?其一,在吸取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写法的基础上,又时而圆熟地运用西方心理描写手法。其二,写作都能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构思精密,环环相扣。其三,金庸是学问家,写作作风十分严谨,他搁笔之后又把十四部小说大改了一次,他当过电影编剧,编过报纸,擅长写言论,是个博学之士。

有人采访他,谈到他的武侠艺术与意境,大师语带幽默地说:“现代社会虽尔虞我诈,但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喜欢生活在现代社会更胜于武侠世界。”

受人欢迎的李咏天堂当主持人了,我没想到过要写点什么,因为我不怎么看综艺的节目,也就对他没什么感觉。金庸去了,我想应该写点什么了,因为他的书,我读过一点点。他的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则陪伴自己度过了一个(80后)的武侠梦时代。

一代武侠大师落幕,而我的思想却跟他有点相反:现代社会尔虞我诈,我的武侠梦却更加浓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