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智能快遞櫃市場現狀

參考中國報告網發佈《2018年中國智能快遞櫃行業分析報告-市場運營態勢與發展趨勢研究》

作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智能快遞櫃市場正在迅猛發展。根據報道消息,日前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主要企業設立智能快件箱25萬組,箱遞率達到8.4%。此外還顯示,到2020年,中國快遞櫃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

另外北京郵政綜合處理中心日前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市9800處網點已布放近萬組智能快遞櫃,格口數達77萬個。

智能快遞櫃的迅速發展主要受益於快遞市場的迅速擴大和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業務總量達到400.6億件,業務收入達到4957億元。2018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預計累計完成220.8億件,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快遞業務量。有業內人士表示,高速增長的快遞包裹量,加之城市勞動力數量不足,完全依靠傳統的“快遞小哥”上門派送已經不太現實,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終端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2012-2020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及增速

淺析我國智能快遞櫃市場現狀


淺析我國智能快遞櫃市場現狀


2018年以來,我國鼓勵發展智能快遞櫃的政策密集發佈。2018年“國辦一號文”首次明確智能快遞櫃的公共屬性。今年5月起正式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鼓勵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方案,大力推動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終端建設。日前審議通過的《四川省郵政條例(修正案)》增加了“新建、改建、擴建城鎮居民住宅區,鼓勵建設單位配套設置智能信報箱、智能快件箱等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內容。近日寧夏出臺的《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實施方案》,將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提出加快智能投遞設施在社區、高校、商務中心等人員密集場所和服務需求集中區域的佈局,並將出臺智能快件箱免費使用等相關補貼政策。

智能快遞櫃作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里”的解決方案,也吸引了各路資本不斷湧入。例如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宣佈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2016年10月,中集e棧、上海富友收件寶、江蘇雲櫃組成創贏聯盟,形成了以速遞易、豐巢和創贏聯盟為主的三巨頭格局。2017年7月,中國郵政集團與驛寶網絡入股速遞易,中國郵政以50%股份控股速遞易,“國家隊”正式進入智能快遞櫃行業。

2018年1月,豐巢科技獲得來自瑋榮發展、順豐投資、申通有限、福杉投資、普洛斯投資、鼎暉孚涵等投資的20.73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2018年4月,菜鳥驛站智能快遞櫃上市運營。2018年5月,申通快遞、韻達股份、圓通速遞和中通快遞等民營快遞公司宣佈向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浙江驛棧增資31.67億元。

但與資本熱形成對比的是,目前智能快遞櫃面臨客戶不買賬、市場難盈利等多重尷尬。由於智能快遞櫃相關服務不標準,服務難以第一時間觸達用戶,已經引起用戶的質疑和投訴。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智能快遞櫃發展主要面臨三大障礙

一是市場認知障礙。智能快遞櫃直接割裂了用戶與快遞員的聯繫,用戶和發件人接受智能快遞櫃服務還需要一些時間。在整個快遞服務鏈條中,智能快遞櫃需要打通的環節還存在阻塞,需要建立更廣範圍的接受度。

二是盈利模式障礙。從成本角度看,智能快遞櫃存在設備投入成本、物業租賃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從收入角度看,收派件分成、廣告收入、社區O2O服務收入、用戶超時取件費用等,短期內難以形成穩定的現金流。智能快遞櫃商業模式的發展還處在市場培育期,多數公司還在“燒錢”,難以覆蓋公司鋪設網點的成本投入。

三是整體規劃障礙。目前智能快遞櫃還處於跑馬圈地階段。快遞公司、電商、第三方服務等進入該業務領域的驅動力不同,例如快遞公司是為強化末端控制力,電商為了增加服務多樣性,有些第三方的目的居然是為了發展新型地產。各類經營主體之間存在業務和利益衝突。為了避免市場混亂,智能快遞櫃市場的整體規劃和業務備案監管,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物流末端的需求是多樣化的,送貨上門是主流,但快遞櫃的市場潛力也不可小覷。未來應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在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同時,儘快解決盈利模式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