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繼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天象觀察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之前小編和大家講了五帝中的顓頊大帝把自己的帝位傳給了侄子帝嚳,他們在那個時候選擇帝位不是看血緣關係,而是看個人能力和品行,帝嚳的品行深得各個部落的認同,到了帝嚳的時候他把自己的帝位傳給了兒子帝堯。那帝堯的表現怎麼樣呢,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講述。

帝堯繼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天象觀察

帝嚳的兒子帝堯繼位,他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天象觀察,進一步完善曆法,這並非是帝嚳有科學探索的精神,而是因為這件事情關乎帝國的統治基礎。天文學與其說是研究天象變化,四季更替的規律,倒不如說是一種宗教,是認識上帝旨意的方式。與南方蠻族的人生不同,對於中原帝國來說,人與神之間是有界限的,人不能和神自由的溝通,就像顓頊大帝的做法,神的啟示在於日夜變化,天體的運動之中,人對神要尊敬畏懼,不能褻瀆,這與後來孔子的說法是一致的,人神的界限是不能打破的,這樣才能體現出宇宙的和諧。

帝堯繼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天象觀察

帝堯時代對天文的觀測規模比顓頊時更大,他派出四位大臣主持天文曆法,這四位大神分別位於東南西北四個地方,這樣使得天文觀測點增多了,得到的數據更加準確,他們的任務是通過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時間,及對應的氣象進一步完善顓頊大帝的歷法,這些天文觀測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保留下來的觀測資料對後世天文學的發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觀測的結果是第一次確認了一年的長度,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一年366天,我們現在知道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大約是365又四分之一天,帝堯時期的記錄差四分之三點,可能只是古代文獻記錄簡略所致,否則每四年就出現三天的偏差,這麼大的誤差一定會在實際觀測中得到糾正。小編從夏商周的史料記錄反推的帝堯時代,大約是在公元前23世紀,也就是公元前2200年左右,這個時間記錄是否準確,帝堯時代的天文曆法觀測記錄為後世提供了推斷歷史年代的科學佐證,天文學也就表明中國的歷史記錄是可靠的,當時帝堯所做的觀測不僅確定了充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時間,同時觀測了兩分兩至時對應的星象,當時人們把天上新城劃分為28心宿,東方為青龍七宿,北方為玄武七宿,西方為白虎七宿,南方為朱雀七宿。

帝堯繼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天象觀察

根據史書記載,春分日朱雀七宿在黃昏出現在南方,夏至日青龍七宿中的火星出現在正南方,秋分日玄武七宿中的徐星出現在正南方,冬至日白虎七宿中的昴星出現在正南方,用觀察星體位置的方法,來輔助確認兩分兩至點,正是這個記載給我們科學推斷帝堯時代的年限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由於知識的侷限,上古時的人認為兩分兩至點對應的星宿是固定不變的,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後世的天文學家在觀測時發現兩分兩至日的傾向,實際上是不斷變化的。起初天文學家對此問題十分困惑,直到公元四世紀時,晉朝天文學家根據自己的觀測結果,參照堯典中冬至日的記錄,大膽的提出存在歲差的理論,得出冬至點每年都在西退,他觀測當時冬至點當時已經偏離昂星宿。

帝堯繼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天象觀察

時間距離帝堯時代已經過去了2700年,據此他得出的歲差值是五十年退一度,以現在的陰曆測算歲差大概是71年退一度,雖然他的測算值存在一定誤差,但是我們必須肯定帝堯時代天文記錄的價值,堯典的出現不僅導致了歲差理論的提出,還為後人推算堯的大致年代提供了依據。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有西方學者推算過帝堯的大致年代,只要計算出堯典中所記錄的星宿到今天偏移了多少角度,每偏移一度是71年的時間,就可以算出距離現在多少年。推算的結果證實了帝堯的年代是在公元前23世紀,文學的記錄給今天的科學家推算曆史年代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同時也說明中國的歷史記錄確實非常完善。

帝堯繼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天象觀察

帝堯時代政治上倒是沒有出現太大的動盪,據史料記載,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諸部落之間都能友好和睦。不過或許是氣候反常的關係,從帝堯時代起洪水氾濫成災,成為國家的一大禍患。在先前的史料中從黃帝一直到帝嚳都沒有記載過洪水氾濫的情況,我們在許多古文明的傳說中,都可以看到某一階段洪水滔天,最著名的有基督教傳說中的諾亞方舟世紀,那麼這些古文明中所描寫的洪災會不會與帝堯時代一致呢?如果是一致的,想必和整個地球氣候的變化有著直接的關係。也有另一種說法,比如宋代程顥程頤的語錄中指出,到了堯帝時期,由於人口的增多與種植業的發展,民眾大量遷移到平原地帶,因此水患災害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洪水氾濫已經成為社會穩定的一大威脅,這位賢明的君主決定要徹底解決水患災害。

帝堯繼位,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強化天象觀察

小編看了帝堯時代對天文觀測的重視,也是很佩服古人的智慧,能夠這麼聰明,想到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進行全面的考察,為後世觀測天文留下了寶貴的史料,帝堯不愧是五帝中的一位。好了,到這裡呢,小編就講完了,非常感謝大家的觀看,希望今天的這些可以對大家起到一些幫助哦。(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行為請聯繫作者,謝謝合作。同樣原創不易,請大家手下留情。)歷史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