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历史的冷知识?

重新来过你的世界


项羽自刎乌江悲剧的原因,是因为他特么是个路痴!

如果要评选中国古代的悲情英雄,楚霸王项羽肯定榜上有名。他的英武盖世、女儿情长一直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谈资,再加上悲壮的结局,使他在后世也有一大批迷妹。北宋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就是项羽狂热的ncf,把项羽称为“人杰、鬼雄”。



但历史是理智的,不会掺杂一丝情绪。真实的历史是,项羽应该不愿意自刎的,之所以身刎乌江,纯粹是走投无路了。家喻户晓的“四面楚歌”的故事发生在垓下之围时,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然后就发生了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真实的情况是,项羽在霸王别姬后,率八百亲信突围出汉军的包围圈,并且摆脱了夏侯婴的五千追兵。

这个时候,项羽已经渡过淮河,暂时安全了,可以稍微从容些返回江东,但关键时刻,他迷路了!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得赶紧找当地人问问,刚巧在路边碰到一个老农,项羽前去问路。老农回答:“走左边”,项羽带着人“走左边”,【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结果踏入了泥泞不堪的沼泽地带,耽误了行程,被汉军追上,方才演绎了乌江悲歌。


如果项羽多问一句,也许结局难讲,但历史没有如果,就是这般讽刺,一个连名姓都没留下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走向。但这也印证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句话“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何事男儿不读书


我来说一个很劲爆的。

古代皇帝第一个临幸的可能会是自己的奶妈。

我们知道中国史上的皇帝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清代更是幼年成婚。但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都已临幸过不少女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性体验。北魏文成帝17岁结婚,但他13岁时已临幸了宫女,14岁即做了父亲。到结婚的时候经验可以说十分丰富了。 汉代宫中明文规定,皇帝婚前,先由宫中精选四名年龄稍长、品貌端正的宫女供皇帝临御。临御也就是说和妃子的作用是一样的,清代增至为八名,目的是取得房事实践经验,以便在和皇后结合时驾车就熟。说起来皇帝还是很糜烂的啊

皇帝婚前必须与哪些女人发生性关系?这在中国的历代宫廷中,并没有规定,只能说这个全都靠皇帝青春期的冲动来决定,所以那些什么穿越成皇后什么的,估计还是先穿越到小太子身边我日久生情好一点。

但总体上说,最可能成为性伴侣的则是其身旁的侍女,而固定性伙伴的角色,皇帝乳母也不可排除。因为乳母和侍女在宫中都没有名分。宫女如果被临幸和得宠,则会取得名分,从而改变其卑微低下的地位。所以宫女勾引皇帝的事常用,相信也很多人经常看见电视剧里宫女因为勾引皇帝被处死什么的。乳母则能自由出入宫禁,即使被临幸,其乳母的名分也很难改变。


明代宪宗皇帝朱见深和他的第一个女人万贞儿就是他的乳母万贵妃4岁就成为宫女,在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宫中服侍,英宗的长子宪宗出生不久便被立为太子,万贵妃被调去服侍太子。宪宗逐渐成长为一个少年,但命途多舛,故而日久生情,不久万贞儿成了少年朱见深的性伴侣,也就是说,万贞儿成了太子的监护人兼情妇,最终晋升为皇贵妃。也就是说这个乳母成为了皇贵妃,所以说乳母成为他的性伴侣是真的有可能的。


明神宗朱翊钧16岁时在慈宁宫“私幸乳母杨氏后得到了性启蒙。接着又临幸了宫女王氏和刘氏,抱孙心切的慈圣太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非常高兴。明朝临幸乳母的事还是多的啊。

明熹宗朱由校与其乳母客氏也是这样。史载客氏美丽妖冶,风骚妩媚,客氏夜夜进人熹宗的寝宫乾清宫暖阁侍寝,与熹宗朝夕不离。

所以,这个消息是不是很多人不敢相信


月亮上的后生仔


应该不算冷知识,但是还是忍不住跟大家分享下。

某一天闺密跟我开车:

……你知道玉体横陈的其中一个典故吗?(闺密蜜汁猥琐微笑)

南北朝的有个皇帝叫高纬是个昏君。有一天穆皇后献上了她的侍婢冯小怜。

她可是一个美人,肤若凝脂,貌若天仙,聪慧又多才多艺,弹得琵琶,能歌善舞。

这么一个大美女,高纬肯定爱不释手啊。他爱不释手就算了,还搞出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玉体横陈的典故就是这件事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高纬认为冯小怜这样的美人,不能他一人独享。。。

于是乎,他下了一道旨,让冯小怜脱光光,躺在朝堂的案几上时不时做出性感撩人的动作,以千金一视,让大臣们排着队轮流观赏。

就这样,在朝堂上上演了一场高尺度直播,难怪北齐亡了。。。

当然这只是传说,可信度一般,其实更靠谱的一个典故。

玉体横陈传说中的另一个典故是源自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原文如下:

北齐二首

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译文: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用不着到宫殿长满荆棘才开始悲伤。拥有玉体的小怜进御服侍后主的夜晚,北周军队进占晋阳的战报已被传出。


叹麋芜


先讲个小说《水浒传》里的冷知识。

在小说《水浒传》第二回: 王婆笑道:“老身自从三十六岁没了老公,丢下这个小厮,没得过日子。”

第三回: 潘金莲问:“大哥今年多少年纪?”王婆道:“那厮十七岁了。”

那么王婆多大年纪呢?书中记载:“老身也活了六七十岁,眼里真个不曾见这般好针指!”

王婆36岁死了老公,到60多岁时孩子17岁,很显然孩子并不是王婆老公的。

1.中国最牛的诸侯国是卫国。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

2.张飞其实是帅哥,书法写的好,还擅长画美女图,其书画作品均属上乘,是一位具有文士素养和气质的武将。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了皇后,史称大小张后,估计这两个姑娘基因不错,如果丑的话刘禅会要么。

3.纪晓岚其实挺欣赏和珅的,因为和珅有他年青时的影子,正史里和珅是1750年生,比纪晓岚小26岁,比乾隆小39岁。现在的狗血电视剧太糟蹋人,和中堂当年是美男子一枚,倒是纪昀其貌不扬。

4.文成公主是松赞干布的小老婆。小乔也不是周瑜的正妻,只是一名妾室。

5.屈原不姓屈,姓芈(mǐ)姓,他的后代也不姓屈,姓熊,跟芈月是本家。

6.还是卫国,秦始皇灭了六国,但并未统一中国,因为当时还有一个卫国。卫国是秦二世灭掉的。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关于一些历史冷知识分享给大家:

一、东汉三国时代的孔融,是孔子的嫡传二十世孙。可他居然说过:“亲爹有啥可孝敬的,当时他不过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性欲罢了;亲娘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是个装东西瓶子,东西出来了,跟那个瓶子还有啥关系?”——你能想到他就是七岁让梨的那孩子吗?

二、张飞其实是帅哥,书法写的好,还擅长画美女图,其书画作品均属上乘,是一位具有文士素养和气质的武将。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了皇后,史称大小张后,估计这两个姑娘基因不错,如果丑的话刘禅会要么。

三、唐中宗李显身世显赫,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亲还是皇帝,于是称他为:六位帝黄丸。

四、陈世美确有其人,但是人家是忠臣,人家夫妻感情好得很呢。陈是湖北人,有个老乡想找他开个后门,但被陈正直的拒绝了,于是这个老乡很阴险的写了陈世美抛妻弃子的一出戏,还到处演,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硬是把个好人污蔑成了个历史罪人,真冤。

五、中英鸦片战争中,清兵和英兵的伤亡比例是600:1。

六、老师常用'吾生有崖,而知无崖’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其实……原文是“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完全相反。

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写的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还有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可怎么活啊,现在成夫妻关系的了。

八、在大陆有几个中国人知道8月15日对这个百年来饱受屈辱的国家意味着什么?也许我们对那场战争都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七十年过去了,蒋介石曾动用70万国军发动了淞沪会战。在会战中,国军空军炸毁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沉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国军陆军为补充战损而五次发布动员令,超过半数的团职以上高级将领以身殉国。淞沪会战未能阻止日军占领上海,却改变了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战略部署,还为上海资本向西转移赢得三个月时间。

九、茶叶刚到外国的时候,洋人煮好后把茶汁倒掉,然后用盐啊胡椒粉啊之类的把茶渣拌着吃,嗯,挺好的一盘老虎菜。

十、迈克尔.乔丹每年从耐克得到的收入多于马来西亚的耐克工厂工人的薪水总和。


一天一个结构化


说实话关于历史上的那些冷知识其实挺多的,今天我们就以清朝为例,稍微举几个和清宫剧背道而驰的冷知识:

1、康熙作为二十五史中的“千古一帝”,又是当代的明星皇帝,其给人的印象就是英俊潇洒、身形伟岸。然而实际上根具现存的康熙朝袍推算,康熙的身高仅仅只有160cm左右,而且由于康熙小时候生过天花,满脸麻子........所以就算长得不丑,但至少和英俊潇洒也不搭边。

2、铁齿铜牙纪晓岚实际上是个结巴,而且还很好色,甚至到了视色如命的变态境界.........

3、敦肃皇贵妃——年氏,也就是甄嬛传里那个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最终被雍正下旨赐死华妃,实际上在历史上雍正称她: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

雍正还因为年妃的病而暂缓对年羹尧的处罚。在她死后,身为工作狂的雍正居然破天荒的辍朝五日,还让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

就在年妃死后仅仅一个月,年羮尧就被清算了。也正雍正对年妃的宠爱,因此在年羹尧死后,年家并未受到牵连。而年妃也仍然以皇贵妃之礼下葬,并入了雍正帝的泰陵。

4、香妃因为政治联姻入宫,在此期间并没有发生“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浪漫爱情。而且香妃一辈子过的很好,在后宫混的蛮不错。一开始就是贵人,最后更是一步步成了容妃,55岁才寿终正寝。

5、清朝皇子的生活远没有清宫剧里潇洒自在,天没亮就要读书。上午诗书礼仪,下午骑射武功。根本没时间帮助香妃私奔,也没时间和晴川、若曦谈恋爱.......

6、额娘=亲妈??实际上额娘是用来称呼父亲的小妾的一个词语,求亲妈心理阴影面积。

7、格格吉祥?小主吉祥?皇上吉祥?What?估计会死的很惨,其实吉祥是老太监之间的用语。


历史的刀锋


陈胜吴广大家都知道,作为中国第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起者,他们二人的事迹被列入教科书,《陈涉世家》可是必背内容哦。

大家肯定对“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句话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大雨导致道路不通,会延误抵达时间,而逾期不至的后果是死罪。陈胜吴广就是利用戎卒走投无路不如拼死一搏的心态才能发动起义。

而陈胜吴广的事迹也被认为是秦法暴厉的典范,这个锅秦朝一直背了两千多年。直到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起秦代竹简,其中就有《秦律》。

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

大致意思是:如果为朝廷服徭役,拒不动身的,罚二副铠甲的钱,失期三天至五天的,受训诫,失期六天到十天的,罚一副盾牌的钱,十天以上,罚一副铠甲的钱。

意思就是陈胜吴广他们哪怕不去渔阳,也不会被斩,顶多罚款。而“失期,法皆斩”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猴格大人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小老婆),到了唐太宗去世之后,她又嫁给了唐太宗的儿子李治,李治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

唐高宗对武则天很好,还把武则天给立为了皇后,武则天也没有辜负他,一连给他生了三男两女。而且武则天在中国也是十分传奇的一个女人,她竟然在后来当上了皇帝。

中国历史上,也仅仅只有她做到了,自己是皇帝,老公是皇帝,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也当上了皇帝。

因为她篡夺过李家的江山,最后又还政给自己的儿子。所以,在她死后,后人不知道怎么来评价她,就给她立了一个无字碑。

因为她的一生,太过于传奇了,所以没有人能评价的了她,那就留给后人来评价吧,这就是武则天无字碑的来由。

唐玄宗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妃子叫杨贵妃,可是,这个杨贵妃本来不是她的妃子,而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到了唐玄宗晚年,他敢到十分孤独的时候,就看上了这个叫杨贵妃的儿媳妇,然后让杨贵妃的丈夫李瑁和她离婚。再让杨贵妃嫁给他。

这时候的杨贵妃已经和李瑁过了五年的夫妻生活了,虽然李瑁有一些不舍得,但是,皇帝有命,父王有命,他不得不从,就和杨贵妃分开了。

杨贵妃就这样来到了唐玄宗身边,两个人在一起后,竟然还十分的恩爱。

唐玄宗还专门找来李白给杨贵妃写诗,云裳衣裳花裳容.......。就是这一时期写出来的。

你看他们李家人的生活是不是很有意思。

再说一个关于周亚夫的冷知识,汉景帝晚年,他想把周亚夫处死,但是,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就在这时候,周亚夫的儿子为了给父亲准备后事用的陪葬品,就私自制造了一些盔甲。

无论哪个朝代,私自制造盔甲武器什么的都是犯罪。

这件事被汉景帝给知道了,汉景帝命令狱吏把周亚夫给抓起来,反正是要找个事由,把他给处死。

这个狱吏也是人才,他竟然办到了,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办到的?

周亚夫被关进监狱,狱吏严刑拷打他。

狱吏,听说你造反了。

周亚夫,我没造反。

狱吏,那你们家私自制造盔甲干什么用?

周亚夫,那是我的陪葬品。

狱吏,陪葬品,那就是说你活着不想反,想死后在造反了。

周亚夫一口老血差点没有吐出来,他只好闭口不答,最后绝食而死在了监狱之中。


史学达人


一;宋江是在方腊被灭掉以后被围剿的,折可存墓志铭显示,灭掉方腊后自己升了官,然后接到命令去围剿宋江,宋江不可能带人去征讨方腊。https://www.toutiao.com/item/6472658098749178381/

二;童贯是有记载唯一长了胡子的宦官,也是唯一被封为郡王的太监。

三;宋朝时候就有了相声的雏形,而且是对口相声,两个人一问一答,诙谐幽默,内容以讽刺社会现象和某些官员行为为主。https://www.toutiao.com/item/6492724266625139213/

四;沈括的《梦溪笔谈》预测石油大行于世和现代石油应用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石油燃烧烟太大,不适合作燃料,但可以焚烧石油收集烟灰制造写字的墨,大行于世是替代松柏来制墨。https://www.toutiao.com/item/6473087252443431437/

五;除了唐朝有个会写诗的孟浩然,历史上还有一个做过金国宰相的孟浩然。

https://www.toutiao.com/i6488636078264680974/

六;其时被曹操杀掉的蔡瑁是诸葛亮夫人的亲舅舅,刘表是诸葛亮老婆的二姨夫。

https://www.toutiao.com/item/6487983886910358030/

七;古代把面条和面片也叫饼。https://www.toutiao.com/item/6485953214356128269/

八;皇帝不都是挣来的,有的时候是被迫做皇帝,绝食都不能躲过去,这个人就是张邦昌。https://www.toutiao.com/item/6471271374773027341/


山野论史


1935年,梁思永主持殷墟王陵东区1400号大墓附近发现过象坑,埋着一头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饲养者。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区东南发掘的祭祀坑M35中就埋着一头幼象,戴着一个铜铃。幼象身高1.6米,身长2米,门齿尚未长出。经专家鉴定,属于亚洲象。这些材料显示,这些戴着铜铃并有专门人员饲养的大象不是野生象,而是“殷人服象”的结果和证明。



这在今天的人们的眼里,一定觉得“震精”,但是历史上确实如此,本次答主借科普几个冷知识的契机一并讲讲1个很重要的必要历史观:

秦汉前的中原——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可以包括青海与甘肃,以及内蒙古南部在内的地方气候是很温和的,并不像现在这样又干又冷,简直可以与今日江南媲美。

两个证据:

一、商代中原有大象和犀牛



上面这张图是俄罗斯人画的殷商军队形象。

除了考古发现以外,还在出土文献中发现。

《甲骨文合集》有多条记录,如“致象,佑于祖亿”(商王小乙)、“戊辰卜,雀致象”(雀国贡象)、“今夕其雨,获象”、“获象七、雉三十”(狩猎)。

最多一次捕获了二百五十只野生象!

这充分证明了殷人拥有大量的象。

甲骨文里的记载又可以与传世文献相印证。

《周礼·秋官司寇》:“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沈之,则其神死,渊为陵”

《吕氏春秋·古乐》:“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商人驯化了大象,用于对征讨东夷。但周代商后,周公东征,一路将商朝的战象驱赶到南方,还创作了一首诗歌《三象》——由此可见,周人对战象的忌惮)。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成王……驱虎豹犀象而远之”,谈到周公东征驱赶的商朝“猛兽军团”有虎、豹、犀牛和大象。

《左传·定公四年》:“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在大象尾巴绑上芦苇之类点火,以惊慌的象群冲向吴军,与殷商战象相印证)。



据考证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地方志书《越绝书》也有:“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

可推知,先秦以前,上至上古,中原大地是有大象的。



《说文》:“豫,象之大者”——河南因大象而得名。

二、西周的鳄鱼骨板和吃鱼生

【西周鳄鱼】

2016年镐京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在花园村东进行,发掘面积为1200平方米,发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水井4眼、陶窑2座、房址1座,出土陶器、铜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类器物249件,此次发掘中,从一处灰坑中出土了12块鳄鱼骨板。



《礼记·月令》:“季秋七月,伐蛟取鼍”。

《诗经·大雅·灵台》:於论钟鼓,於乐辟癰。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说文解字》:鼍,水蟲。似蜥易——我国扬子鳄。



而鼍鼓则是用鳄皮制作的祭祀重要礼器,广泛流行在我国先秦时代及至唐代还有。

考古学家证实,在丰镐遗址西南和东南区域,曾经有大面积水域,这里出土过捕鱼用的网坠、大螺壳和蚌壳。因此,不排除这里有活体鳄鱼存在的可能。这些鳄鱼骨板或许是当时人们将鳄鱼肉食用之后留下的残骸。

想不到,在正史中一直给人以“纯正”农业部族形象的周人,竟然也有渔猎民族的一面!

(周代玉鱼饰品)

除了鳄鱼骨板外,还有一条很有力的证明。

【西周鱼生】

西周出土青铜器“兮甲盘”。



铭文中记载了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之内)迎击猃狁及凯旋而归的事。而此次作战的大将尹吉甫归来设宴,《诗经·小雅·六月》反映了此事,其中有一句

“饮御诸友,炮鳖脍鲤”。

这个“脍鲤”是什么东东?

《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

《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再结合《礼记·内则》:“脍,春用葱,秋用芥”。以及《论语·乡党》:”不得其酱不食“后。

完全可以肯定这就是鱼生,而且吃法和现代人一模一样。

在今天,吃鱼生几乎就是只有广东人才有的“特长”,尤其是广东顺德人。虽然现在也已经流行全国,但是自近代以来,的确只有广东珠三角的人才吃。

清代游记丛书《南越游记》(也叫《粤东闻见录》)特别指出,岭南人喜以草鱼作鱼生,佐以瓜子、花生、萝卜、木耳、芹菜、油煎面饵、粉丝、豆腐干混合而成的调料。岭南人喜取草鱼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萝卜、木耳、芹菜、油煎面饵、粉丝、腐干,汇而食之,名曰鱼生。

由此可知,近代内地是没有吃鱼生的习俗的。

而更有意思的是,同时代的南方竟然没有发现相关记录,也没有出土证明。南方人吃鱼生,最早追溯都要到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一书中(记载了吴军攻破楚郢都后,吴王阖闾设鱼脍席慰劳伍子胥。)

但是,其可信度就远远比不上先秦史籍了。

好吧,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今日“干旱”之乡的西北,当年竟然像今日的东南的鱼米之乡。

所以,现在该终于明白,为何中华民族会发祥于中原了吧?

毫无疑问,商象与周鱼生都充分证明了,人类气候专家推测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是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润潮湿,此一发现,是正确的(可参考竺可祯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