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流量思維”,運營城市“用戶”之爭!

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

—壹—

打造一座城市有很多種方法,例如文化興城、商貿興城、製造興城、軟件興城,似乎每一種都對,西安發展過程中每一種也都試過,但在互聯網時代,最適合西安的一種,就是“流量興城”。

因為,西安通過開發區造城,各版塊經濟發展不均衡,千奇百怪,各有風騷,如城東輕工商貿,高新軟件科技,涇渭重工製造,城北的物流......全部梳理完,我們會驚訝的發現,三十年之久,似乎只有“文化興城”堅持不懈。

九月底,西安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通過《高鐵新城移交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體制方案》,標誌著經開區正式接管高鐵新城片區。這條新聞短訊在一天之內刷爆朋友圈,又在一週之內沉貼。

倒不是高新新城價值不夠高,反而是媒體解讀不夠,沒有把高鐵新城作為一個衝擊城市格局的“核武器”來理解,這裡面藏著海量的投資機會。

—貳—

高鐵新城是圍繞西安北站打造的城市新區,規劃面積19.5平方公里,規劃範圍為:北至渭河、東至西銅高速、南至北三環、西至機場高速。其中核心區域3.2平方公里。

高鐵新城——五大功能區高鐵新城按照“站城一體、綜合配套”的思路規劃五大功能區,具體為:

1、商務總部功能區(酒店、會展、商業、娛樂、企業總部)

2、金融服務功能區(新金融產業及區塊鏈、互聯網金融)

3、對外交流服務功能區(企業高端人才培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4、醫療康養功能區(高端專科醫院、康養大健康企業、生物科技研發企業)

5、生態宜居功能區(高品質住宅區)

高鐵新城將優先佈局交通設施,實現零換乘,圍繞樞紐打造高鐵經濟功能圈層。包括:將長途客運、地鐵、公交、出租車等交通集散功能圍繞高鐵站集中佈局,實現快進快出人群的“零換乘”。

說到這裡,人們一般的反應就是交通很“便利”,因為高鐵、地鐵、長途、公交、出租、自行車等等一系列交通資源密佈,一個西北交通最大樞紐誕生。一座高鐵新城究竟價值幾何?

關於這一點,市場上似乎沒有任何一種說法。

—叄—

在現有流出資料中,我們發現西安對於高鐵的重視,其實並沒有上升到城市“百年大計”的高度,至少在十年之前,西安一直沒有明確籌劃關於高鐵經濟的具體規劃。

因為,從西安高鐵車站的佈局,就可以看出來:除了高鐵北站距離西安政經中心較近之外,其他高鐵站都屬於“陪襯”,西安東站位於紡織城(繞城高速旁,北殿五路),西安南站位於高新三期(西電之側,側坡村),西安西站位於灃東中央文商區(阿房宮,灃涇大道旁)、西安站。

就目前東南西站所處位置,很難被提到與北站等量齊觀的位置,顯然北客站更重要。雖然高鐵經濟還沒有發力,民用價值超過產業需求,但享受的實利並不少,這從徐蘭客運專線、大西客運專線、西成高速鐵路、西銀高鐵、包西高鐵、關中城際鐵路網的切換,就可以看出來。

2017年8月,據西安市發改委消息,西安鐵路樞紐規劃正式獲中國鐵路總公司批覆,西安鐵路將形成銜接11個方向和15條幹線,及關中城際鐵路等引入的大型環形放射狀鐵路樞紐。

如圖所示,屆時大西安將擁有西安北站、西安站、西安東站(紡織城)、新西安南站和阿房宮站構成的“四主一輔”5座客運站的系統佈局。五座車站將與地鐵無縫接駁,通過16條地鐵線與主城各處相連,西安交通國內、城際、網點轉換將大範圍提速。

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

高鐵站的全面開花,意味著高鐵站在城市內部不再是壟斷式的存在,而會逐漸去中心化乃至碎片化,大西安也將逐漸從單中心結構走向多中心乃至網狀結構,所謂網絡型樞紐城市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在米字型路網兌現之後,西安想要打造成東方孟菲斯的目標,還是有一定的機會的,至少交通地位無可撼動。

—肆—

日前,中國社科院研究機構在鄭州發佈的“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是大城市功能對比之中,西安四項指標碾壓成渝。

報告選取了政治、金融、科技、交通、教育、醫療、文化、信息、貿易(物流)、對外交往十大城市功能,用以測度國家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能力。

情況與大家料想到完全不同,原本以為西安是教育大市,理應全國前三,結果只能排到第七;原本以為西安是文化大市,妥妥的是“文化之都”,結果只能排到第九......

反而是國家交通中心城市排名第四、國家對外交往排名第四,換而言之,在城市最重要的十項功能之中,西安能夠緊追三大核心一線城市的指標,就兩項:交通、涉外。

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
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
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
大西安“流量思维”,运营城市“用户”之争!

一個城市競爭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對資源的聚集。上海的“貿易+金融”,深圳的“金融+工業”,都是對城市高級資源的聚集,這些城市之所以價值無匹都有一個基礎“交通樞紐”。

就和互聯網公司一樣,搭建了平臺,拼命做流量,比如京東、淘寶、美團等等,基礎就是“流量”。用戶流量夠多,最大化分割市場。互聯網公司怎麼搶速度?建造全國型的物流中心,佔據交通資源,縮短投遞時間,降低時間成本。

如果,西安交通樞紐急劇強化,擁有機場、高鐵、火車、港口、長途、出租等等,交通資源聚集就不擔心沒有人來。在火車時代,石家莊、蚌埠都是依靠交通發展起來;高鐵時代,西安、武漢也有機會。

這種情況,只要資源夠強大,不愁沒有人口聚集。比如是政府旁邊,不愁沒有商業氛圍;比如學校、醫院、體育場,不愁沒有人來消費;只要是科技、互聯網產業聚集度夠高,不愁沒有年輕人湧入......

近十年,西安發展始終比較慢,導致製造迭代沒有趕上,互聯網經濟沒有追上,城市地位一度受到了動搖,被斥之為“偽二線”。如今,西安能夠比拼的資本都是底蘊,比如交通樞紐、涉外交流、國家醫療、國家教育,但最堅不可摧的就是“交通重心”,西部城市沒有任何敵手。

南來北往,交通是絕對關鍵。只要“交通中心”在,西安的門戶地位就還在,這座城市就永遠有人流、物流和資金流過來,剩下來的只是把這些“流”沉澱下來,轉化成生產力。

產業迭代步伐很快,趕不上也只能遺憾,只能期待下一次緊抓機遇,西安錯過三次製造業大轉型,(1978-1992)鄉鎮輕工、(1992-1998)服裝家電、(1998-2015)房產汽車,只抓住了(1949-1978)軍工優先。只要城市“交通中心”價值存在,永遠都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從流量思維來看,交通條件是“先天基因+後天造化”,機場、高鐵、地鐵、港口等等流量入口,並非想有就有,這些都是天然賦予,還有後天努力。想要將國家級交通樞紐、航空樞紐改變,成本實在太高。

這種資源要比企業總部可靠太多,例如,大家認知中的互聯網城市杭州,就是因為阿里巴巴總部在杭州,但其實2015年支付寶總部註冊已經在上海浦東了,天貓也變成了“北京+杭州”雙中心。

所以,西安這種的交通樞紐城市,不去加強“交通中心”價值實在可惜,如果在流量致勝的時代再不努力,可能又要錯失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