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徒有虚名的将领?

国史春秋


徒有虚名,按照百度的解释就是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实际上就是指,都认为此人有本事,有能力,实际上啥也不是。完全是依靠吹嘘,或者是某一方面的出色而 被称之为“名将”实际而言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国民党方面的张灵甫,刘峙,汤恩伯都是志大才疏,徒有虚名之辈,

现在提及张灵甫必然说是一代名将,儒雅风流,文武双全,但实际而言,张灵甫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将领,而且张灵甫性格暴躁,绝非一个合格的高级将领能力欠缺。对比和他同一级别的王耀武,孙立人,差的太远,即便是对比廖耀湘,胡琏。李天霞也是相差不少。而就个人操守而言,更是一个十足的渣男,(无故枪杀妻子)张灵甫完全部分“网民”给炒出来的。

张灵甫。生于1903年。比孙立人小三岁,比廖耀湘大三岁,三人的职务基本也相同,但就指挥水平而言,差的太远。是黄埔四期生。是和林彪同期毕业。陆军中将,整编七十四师长,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败于粟裕之手。战死时年仅44岁。可以说,张灵甫败于粟裕之手,就是技不如人,不存在任何取巧的事情

。在黄埔毕业之后,张灵甫很有运气,在北伐中屡立战功。但张灵甫只是执行者,绝非指挥者。他的战功只是作战勇敢,绝非指挥出色。年仅30岁的时候张灵甫就任陆军第一师担担任团长。张灵甫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国民党与日军的大会战,但实事求是地说,水平真不咋滴,对比同窗廖耀湘等人差的太多,唯一值得称道就是第四次长沙会战中以58师师长的身份在衡阳与日军116师团血战。得以打通衡阳的大门,但也是以惨胜告终。国民党五大主力王牌,其中最大的主力部队就是整编74师,而张灵甫就是首任74师师长,机械化美式装备,就实际能力而言,张灵甫真的不适合担任师长,而廖耀湘,孙立人,李天霞,胡琏都比张灵甫强。而这个任命也让很多国民党将领不满。

汤恩伯。生于1900年。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步兵科。在抗日期间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也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在战绩上应该还是不错的。日本军方对汤恩伯评价颇高。是日本是比较忌惮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但就实际战绩而言,不是国民党里最出色的。但汤恩伯无论掌兵和治军实在是太恶劣。因为就是汤恩伯部队的军纪极其太差,在河南的时候,造成河南平民倒戈帮助日本人占领河南。有人认为河南人以“水旱蝗汤,形容汤恩伯。

而汤恩伯之所以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关键是汤恩伯完全符合蒋介石的用人的3个标准。即浙江人人,黄埔系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蒋介石也是冒充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就是对自己忠心。汤恩伯这三点都具备。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奉蒋介石之命进攻山东,但由于指挥失误,导致整编74师全军覆没,(汤恩伯和张灵甫配合真好)引发蒋介石极度震怒。被撤销一切职务。

都说人才好用,但关键时刻还是奴才还用。正式汤恩伯对于蒋介石的忠心。汤恩伯在48年再次起复。就是为了监视在南京的李宗仁,便于将在中央银行的黄金,美元运往台湾,应该说,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准备放弃大陆了,他需要就是汤恩伯来争取时间而已。还有一点就是汤恩伯在国民党所有高级将领里名声最差的一个,都不愿意与其交往。都认为其是卖师求荣之辈。所以汤恩伯除了依附蒋介石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出路。但蒋介石只是重用汤恩伯但却不信任汤恩伯。

刘峙。字经扶。生于公元189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刘峙一生可谓北伐“福将”,中原大战里的“战将”,抗日战争里的“败将”。解放战争里的“猪将”。虽然一生败仗无数。但蒋介石对刘峙始终重用和赏识。实在是费解。因为,刘峙既非黄埔系,也非浙江人,唯一和蒋介石有点关系的就是曾经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刘峙被蒋介石看重的就两点。一个就是可以给自己背黑锅。第二就是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听话而已

刘峙最高职务是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全线击败。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言道:“徐州乃南京之门户,应该派只虎来,派不了一只虎,也得派条狗,如今到好,派了头猪来,徐州是守不住了”。而刘峙那番辩驳实在是可笑,可以说,淮海战役之败刘峙的责任应该占一半,但这一半又基本上是给就蒋介石被黑锅。淮海战役结束的时候,刘峙带着家小跑到印尼当上了小学老师,堂堂国军上将居然当上了孩子王。蒋介石之为何让刘峙担任淮海战役总指挥,实在是蒋介石不会用人。只看忠心与否,不看能力。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

一生波澜不惊。仕途很顺,有惊无险。但刘峙在国民党军中口碑很差,刘峙虽然在各个战场败多胜少,被人屡屡斥责,但官却是越做越大。真是弹棉花一样,越弹越高。

这三个人里,最无能的就是刘峙,然后是汤恩伯,最后的张灵甫。但职务最高的刘峙,最低的。虚有其表,徒有虚名是这三个人的最好评价。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在我们的历史中除了许多有真材实料能力的将领之外,实际上也有着不少徒有虚名的将领,而如果要从众多徒有虚名的将领中挑出一个来说的话,我首先想到了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反戈将军冯玉祥。

我们平常在了解冯玉祥的时候,都知道他是一个军阀,不过他最重要的身份虽然是军阀,但是却并不影响他将领的身份。


从冯玉祥的人生轨迹上来看,无论他的势力发展再如何壮大、他的地盘再如何辽阔,他都是必免不了受到民国中央政权辖制的。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他有着北洋政府授予的将军军衔,在投靠了国民政府之后,他同样有着国民政府授予他的将军军衔,从这些方面来说,我们将其称呼为一名将领是没有错误的。

冯玉祥的虚名所指

而我在这里之所以会说冯玉祥是徒有虚名的将领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没有实力。

冯玉祥能在民国那个混乱的时代里最高坐拥到40多万的大军、最强统治了西北数个省份,说他没有能力和实力那是任谁都不相信的。

我这里所说冯玉祥的徒有虚名主要是指冯玉祥的品性方面。

因为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抗战的原因,所以冯玉祥在现如今的名声是非常良好的。


冯玉祥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抗战的事情我们是无法否认的,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瞄向918之前的民国时期、瞄向那个时期冯玉祥的种种事迹,我觉得大家可能对冯玉祥就佩服不起来了。

冯玉祥的一生反复无常,因为他经常对别人倒戈、经常背叛别人的原因,所以他也在历史中留下了一个反戈将军的名号。

因为篇幅有限的原因,我们这里这个暂时不说冯玉祥的其他倒戈案例了,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个关于冯玉祥和郭松龄的案例中来了解一下冯玉祥的品性。

冯玉祥对郭松龄的临阵反戈

郭松龄是奉军后期的著名将领,在奉军那个草莽气息非常浓重的军阀部队中,郭松龄的军事才干也是非常显眼的。

因为他是张学良的老师、张学良又对他非常信任的原因,所以后来张学良把自己所能掌握的军队全盘交给郭松龄指挥。

在张学良把自己的军队交给郭松龄打理之后,郭松龄为张学良和张作霖建立下了许多的功劳。

而在一次郭松龄建立下巨大功劳而没有受到张作霖的封赏后,郭松龄狭隘的心胸就使得他对张作霖产生了怨气。

在这股怨气的促使下,郭松龄最终被他的老婆给说服走上了一条反叛张作霖的道路上。

郭松龄的老婆和冯玉祥的老婆是大学同学又是非常亲近的闺蜜,在他老婆劝说他反叛的时候,他老婆就曾经将这段关系搬到了他面前。

郭松龄最终之所以能下定反叛张作霖的决心,最主要是张作霖当时正准备攻打冯玉祥、而冯玉祥的老婆又和他的老婆是闺蜜、他的老婆当时又说出了可以为他和冯玉祥结盟穿针引线的之类的话。


正因此在看到有这么一个强力盟友的情况下,他才决定走向了这条不归路。

在郭松龄下定决心之后,他的老婆通过和冯玉祥老婆的关系为二人促成了同盟关系,当然除了他们二人结盟之外,张作霖手下的著名将领剑仙李景林也加入了这次结盟中、加入了接下来的反张作霖战争中。

正所谓众人同心,其力断金,在三人的结盟下他们原本是应该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

但是当郭松龄正举着大军展开了对张作霖的反叛战争中时,冯玉祥却突然指挥士兵占领了原本在结盟中许诺给李景林的地盘,想撕毁盟约将这些地盘据为己有。


在冯玉祥突然产生出的贪心之下,原本应该互惠互利的结盟在还没有产生作用的时候就崩溃了。

而正在前线指挥军队攻打张作霖的郭松龄也因为冯玉祥的临阵反戈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最终遭遇了失败并被张作霖派人给处死了。

眼中只有利益的冯玉祥

除了这件最经典的反戈案例之外,冯玉祥的其他许多反戈案例也是足以让人看了为之瞠目结舌的。

而冯玉祥之所以会倒如此之多的戈,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的问题。


冯玉祥这个人非常善于追逐利益、他的眼中也只有利益,正因此为了给自己收割更多的利益,他才放下了一切的诚信以及为人的道德,做出了那么多影响着他自己名声的事情。

所以说从冯玉祥的种种行为事迹上来说,我觉得冯玉祥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徒有虚名的将领。


孤客生


在姜克夫先生编撰的《民国军事史》中,曾经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各战区有个基本的总结,其中对第一战区的评价是:“抗战八年,没打过一次好仗”,感觉非常中肯。因此溯源追根,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冀察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难辞其咎,从1937年以后的的战斗史实来看,这个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徒有虚名。



卫立煌并非黄埔出身,而是毕业于湖北学兵堂这样的地方军事学校,较早加入支持孙中山的“建国粤军”,大元帅府警卫团排长。他的显露头角其实是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十年内战期间,适合于低强度的近代化战争。而一旦遭遇基本现代化的侵华日军,以及后来解放战争的大兵团作战时,卫立煌的战绩均乏善可陈,战史读得越多,对这位“抗日名将”的存疑愈甚。

卫立煌的抗日出场之战,是在晋北指挥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联合作战的“忻口战役”,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第14集团军总司令,麾下中国军队总兵力超过20万并若干炮兵团,而当面日寇仅仅是抽走一个旅团(国崎支队)的板垣第5师团,以及关东军的部分增援部队,一线使用兵力20500人,大约十比一的战场态势。如此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卫立煌却一味死守阵地被动挨打,的确有失名将风范。



中国军队缺乏重炮火力和空中支援,最忌阵地战硬顶,而战场总指挥卫立煌偏偏采取了这样的作战方式,八路军在平型关教科书般的伏击战和运动战,根本不能打动他那幼小的心灵。如果能分出有力一部深入敌后破坏交通线,或者是侧击敌人战役部署,都会使日军有限的兵力捉襟见肘。

战役结果是中国军队伤亡10万余人,一旦东线娘子关失守,则忻口阵地就得全线崩盘,板垣征四郎以半个师团直下太原。



1941年的“中条山会战”,卫立煌手握两个集团军20多万人马,布防错乱,疏于训练,敌酋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峻使用兵力不过63个大队约10万人,其中还有部分伪军,结果是几乎全歼中条山国军。第一战区守军阵亡35000人,被俘42000人,而日军损失居然不足3000人(日方称战死600余),被蒋介石称为“抗日最耻辱一战”。

尽管在战役前期卫立煌因政治问题多有旁顾,或许有一定的借口,但作为重兵集团的指挥官,这个成绩单严重不及格,成千上万官兵的性命更重要。



被解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职务后,卫立煌曾被任命为第一次入缅远征军的司令官,最终被罗卓英取代。1944年中国远征军滇缅反攻时,由于陈诚与蒋介石出现矛盾,卫立煌再次披挂上阵,成为滇西方向远征军司令长官,指挥宋希濂第11集团军和霍揆彰第20集团军反攻怒江。

许多军事历史爱好者将滇西反攻列为卫立煌“抗日名将”的功绩,笔者确实不敢苟同,原因只有四个字:牺牲太大。

卫立煌当时指挥的部队大部已经换装美械,同时有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的大力支援,无论兵力还是火力都远超盘踞滇西的日军,如果打法灵活多变一些,基本可以完胜日军,可是具体战果如何呢?



一、松山战役,整整打了95天,消灭日军1250人(含24名WAF),黄杰第6军、何绍周第8军、陈明仁第71军伤亡高达7763人,其中阵亡4000人,伤亡率高达38%,这个比例如果换作1938年倒可以接受。

二、腾冲战役,前后历时五个月127天,从1944年5月打到9月13日,中国远征军以六个师(第53军和第54军)的绝对优势兵力攻击腾冲城的不足3000日寇守军,连同援军共消灭日军6000余人,而我军仅牺牲即高达9000人,伤亡总数达到18300人。

三、龙陵战役,总共耗去156天,宋希濂动用了第71军各主力师和新编第28师、新编第39师、新荣誉第1师等各部共计12个师115000余人,全役伤亡官兵高达29800人,歼灭日寇13000人,也是惨胜。



整个滇西抗日反攻作战中,卫立煌指挥美械或半美械部队16个师对阵日军两个师团主力,伤亡官兵50000余人,收复国土40000平方公里,几乎是每平方公里倒下1.25名中国士兵,在抗战末期是不应该的。

我们说卫将军的抗日立场是坚决的,这个毫无疑问,但1937年以后的战役指挥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至于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东北剿总”总司令期间的表现,基本可以用“无所作为”来形容,坐拥55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困守长春、沈阳和锦州三座孤城,先不说前任陈诚打下什么样的底子,也不管蒋介石如何愚蠢、杜聿明怎样添乱,在辽沈战役打响以后,作为最高指挥官应尽军人本份,而卫立煌在战略上完全是被动应付,指挥毫无亮点。


度度狼gg


我敬佩张灵甫为抗战做出的功劳,本文只是谈对于评价他十大抗日将领到底合不合适!

历史上徒有虚名的将领,实在是数不胜数。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面,我认为也有这么一个徒有虚名的将领。那就是被人评为十大抗日将领的张灵甫,如果根据他的水平都可以排得上十大,那这个十大实在是太水了。

张灵甫的寿命虽然不长,但是一生中却经历过四次婚姻。原配夫人一直住在乡下,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见过,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在当时封建残余下,可能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夫人为他守了一辈子的活寡。第二任妻子名字叫做吴海兰,然而只是因为他开了一句玩笑,就被张灵甫当作是共党枪毙。

杀人偿命实在是最简单的道理,想当年我党当中也有一位将领杀了妻子,被毛主席直接指示按照法规来办,结果给他枪毙掉。然而蒋介石出于黄埔学生的爱护,只是判处了他十几年的监禁。最后也只不过是坐了两三年牢,后来恰逢抗日战争爆发,他就出来戴罪立功去抗日。张灵甫从监狱出来之后,就立刻投奔到了刚刚组建的74军。这是一支刚刚成立的部队,不过他的底子比较好,是俞济时的58师和王耀武的51师。当时是淞沪会战的高峰时期,张灵甫出来之后,就担任了51师的上校高参。这种身份放在古代,其实是属于幕僚。

淞沪会战作为抗日战争当中一场标志性战役,当然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比较让人认可的是王耀武的51师,曾经在罗店打退日军的多次立体性进攻。但是在后来的过程中,很多人把这场战役都叠加在了张灵甫的身上。

说是305团团长张灵甫,为这次抵抗日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承认他的抗日功劳不可抹杀,但是他从高参调任为305团的团长,都已经是1937年的10月份,然而这个时候罗店战役在就结束了。所以说当年罗店战役发生的时候,张灵甫还在办公室里面坐着,并没有很多人说的参与到一线里面去。


当然这些功劳也不是空穴来风就归到他的身上,而是在他新任305团团长的时候,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曾亲自带着队伍在第一线战斗。但是后面的战役,基本上就没有多少是比得上淞沪会战那样惨烈了。在上海沦陷后,张灵甫带着自己的305团来到了南京。后来日军很快赶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案件。

然而张灵甫要是在南京保卫战拼死最后一刻,或者说接到上峰命令撤退也就罢了,关键是还没打完就提前撤退了。在南京保卫战里面,张灵甫担任的是守卫中华门。可是部队在最后12日的死战前,已经是11日提前坐船走了。而王耀武后来说张灵甫撤退,因为他是胳膊受了伤才走的。然而根据当时的部队人员回忆,张灵甫并没有受伤。

究竟有没有受伤,是为什么提前撤离。我们不是当事人,并不是很清楚,这里就不多加讨论。但是也有人说,别光说他在南京保卫战表现,你跟我谈谈他在万家岭战役里面敢死队的表现。之所以会有这个言论,是因为外界一直说在万家岭战役当中,张灵甫多次带着敢死队冲在第一线。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万家岭战役里面,确实是组织了多次的敢死队,但是当时305团的敢死队队长是新团长唐生海。战斗中重伤之后,接手敢死队的也是代团长于清祥。而且在战后伤亡统计里面,也没有出现张灵甫的身影。要是真的冲在第一线,这么大的人物肯定有记载。

那么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如何?肯定是有好的,但是也犯过极其低的错误。是在第二次的长沙会战里面,张灵甫暂时接手了58师师长廖龄奇的职务。因为在开战前,廖龄奇回家省亲就没赶上。但是张灵甫在前往前线的路上,违背了常规而一路冒进。白天行军竟然不做任何伪装,结果被日军发现,并进行了飞机轰炸。

廖龄奇的部队死伤惨重,这个损失谁来背着?后来廖龄奇的下场,除了他本人与他人的一些矛盾之外,也有一部分是这次张灵甫给他部队带来的损失。他的失误,结果廖龄奇背了。但是也有人质疑了,为什么你说他的能力不高,还屡次被升任?


首先是跟对了人——王耀武,王耀武是真的有本事,所以人家本来就可以屡次升任。而张灵甫跟了王耀武这么久,再加上是天子门生黄埔出身,其他的人死的死升的生,所以很快就轮到了他。他还曾经被王耀武等人保送到了重庆陆军大学深造,结果你看看他干嘛了?

他的同班同学董其武回忆,张灵甫在重庆学习的时候,私自买了一栋700万的别墅。还邀请他做客,在他的面前炫耀。结果他这个“土包子”受不了,很快就走了。而且别人都是带着一个参谋,唯独他带了两个。自己一天只上一节课,其他的都是参谋去。

人家王耀武自己办饼干厂,然后赚来的钱全部补贴军用,他这里倒是好。别人都在前线奋战,他在这里也不急不躁,吃香的喝辣的,甚至还娶了第四房老婆。不过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明明在重大学习,为什么有人把雪峰山会战的功劳归到他的身上?


这件事情说的是雪峰山会战,有人把58师的功劳归到了张灵甫身上。但是当时58师师长是蔡仁杰,张灵甫可谓是人在重庆座,功从天上来。而更让人瞩目的,其实是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上面的表现。有人认为张灵甫之所以要坚守孟良崮,是因为他想用中心开花的战术翻盘。

先不说中心开花的战术,其实是他的智囊李运良提出来的。但是孟良崮是个石头山,上面什么都没有,要是后面的支援来不及,完全会被困死在上面。而且真正实现我们中心开花战术的,还是我们的六纵。面对着全国解放的大趋势下,就算是王耀武也抵挡不了这种洪流,更不要说是张灵甫了。

所以张灵甫就是一个对家庭极其不负责任,生活作风不端正。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时候都是基层干部。真正要是担任抗日十大名将,实在是有点配不上。不过抗日就是有功,他的功劳我不否定,只是说配不上十大。


史之策


张少帅,花帅,



芦苇蒲草


还是聊聊张少帅吧!

张少帅号称名国四大公子,尤好大烟和女人,后来大彻大悟,决心戒烟,据说是为了戒烟瘾差点要了命,可见此人还是有点骨气。但是女人说什么也不能少,晚年的张学良曾经说,我一生无憾,只好女人。

但是这么一个有骨气的人却没有血性,家可以不要,老爹的仇也可以不报。日本人来了,东三省拱手相让。张少帅的理由是,日本人不会占领东北,我们不能激怒他们,恶狗还怕三不理,只要我们不理它们,也许它们自己溜达一圈就走了。

事实上,日本人非但没有走,还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家,甚至还扶持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康德皇帝。要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也不知道日本人会赖到什么时候。

其实张少帅是怕日本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早先年张少帅也有过年少轻狂的冲动,曾经挑战过俄国长毛子,结果被暴揍一顿。张少帅很是不解,日本人都能收拾了的俄国人为什么我不行,于是张少帅释然了,原来日本确实比想像中的要厉害。所以,张少帅学会了识时务,当1万多日本人开赴东北的时侯,张少帅带着20万弟兄撒腿就跑。

据日本人统计,张学良给日本人留下了300架飞机、26辆战车、火炮300多门、轻重机枪5864挺、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在那个武力可以说明一切的年代,张少帅的武力也许就是一个摆设,而且是给日本人准备好的摆放。

当时,张少帅的无耻和软弱引来东北人民骂声一片,为了开脱自己,把屎盆子扣在了老蒋头上,老蒋没头发正好缺一帽子。据说,张少帅还一直保留着老蒋给他发来的不准抵抗的电报,还压在于凤至的床底下。事后经证实根本没有的事儿。

国难当头,就算不报家仇,但做为一个军人怎么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实在令人费解。据说光是张家的金条就留给日本人80000多条。所以,无论张少帅如何的巧舌如簧,天下的老百并不买账。1933年,张学良终于无脸见江东父老,宣布下野。

1936年底12月12日,张学良终于做了件一白遮百丑的事,事后就连老张也跟着沾光了不少。记得有一段时间,父子俩的光荣事迹铺天盖地,张作霖被光鲜了好一阵子,就连做过的许多不堪入目的事情,都是理直气壮、正义凛然。由此可见李大钊死的真不瞑目。

张学良晚年对于祖国的热情很是不感冒,宁愿客死不远万里的异国他乡,也不愿意回到生他养他的一片故土。也许是他在赎罪,回来就是一种亵渎。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的看法!


国史春秋


倒戈将军――冯玉祥实在是言过其实,作为一位统帅,个人指挥作战水平不太高明。

冯玉祥先后倒戈九次,一、滦州起义倒清朝;二、护国运动倒袁世凯;三、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四、北京政变倒吴佩孚;五、反奉战争倒张作霖;六、五原誓师倒北洋;七、国共分裂倒共;八、中原大战倒蒋介石;九、国共内战倒蒋介石。不断在左右摇摆中壮大自己,军阀作风表露无遗。


北洋时期各地军阀混战,冯玉祥大多都参加了,有的还是他主动引起的,使得中国大地民不聊生、涂炭生灵,就是为了挣地盘和势力范围。


九一八后,冯玉祥与旧部方振武、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4县城,最终失败。1936年后抗战爆发,冯玉祥在国民党内受老将排挤辞职,此后辗转各地奔走,积极从事抗日活动。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公开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民主运动,并以20年的亲身经历撰写了《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对蒋介石做了大量的批判。



冯玉祥将军不管个人军事能力如何,最起码是抗日英雄,值得肯定。


静言观史


笔者列举一位民国时期的,蒋鼎文。

此公号称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五虎上将”之一,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16岁时就参加辛亥革命。在黄埔军校进修期间偶尔一次因为射击成绩受到当时苏联军事总顾问布尔加宁的称赞并推荐给蒋介石,从此在军界平步青云。靠着国内战争时期那点微功最后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位列战区司令长官,先后在第十战区和第一战区任职。任职期间战绩不佳,财运连连。秉承不恶化只腐化的一贯作风,大发国难财。后来因贪污腐化到惊人程度被冠以“腐化将军”的绰号。嫖赌也是这位将军的一贯作风,早在中原大战期间任师长时,与上级顾祝同、上官云相赌博,居然将当月全师军饷输光。蒋介石得知后,生怕官兵哗变影响战事,无奈之下自掏腰包这才勉强渡过难关。

1941年中条山战役后接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防守河南。因为吃喝嫖赌出名,就连日军也时常在第一战区边缘的济源等地到处张贴印有蒋鼎文吃喝嫖赌的宣传画,以打击中国军民的士气民心。

豫湘桂战役爆发后,日军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黄河南岸屏障西南大后方的第一战区。整个抗战期间,日军由于受南北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牵制,河南一带本身战事不多,再加上蒋鼎文的荒淫奢侈,搞得兵骄将怠,丧尽民心。战事突起,这位金刚虎将再不复当年镇压十九路军、第一个攻入红都瑞金的威风,见了日本鬼子二话不说掉头就跑。整个第一战区的守卫黄河防线的25万大军在日军攻击下迅速崩溃,蒋鼎文率长官部逃入伏牛山的深山密林,眼睁睁看着日军将河南重镇洛阳、开封、新乡、信阳一个个攻陷,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任由日寇蹂躏。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蒋鼎文指挥下的40万大军一溃千里,丧失了38座城市、20余万军队。

豫中会战后,丧师失地的蒋鼎文在全国舆论的一片唾骂声中引咎辞职,从此基本上终结了政界军界生涯。


大将军威武8


我觉得最徒有虚名的是将领应该是赵括!原因是什么呢?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从小熟读兵书,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甚至在沙盘演练能把他父亲打的打败,口述论战常常把老将们辩的哑口无言!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被白起带领秦军切断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抵抗四十六天粮食殆尽,援军无望,赵括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四十万大军呀!赵国的精锐人口一下损失殆尽。不过后来 赵国和韩国派使者携带重金赴秦,游说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便向秦王建议接受议和,秦王采纳了范雎的意见,允许韩国割垣雍,赵国割六城,达成和,。错失了灭赵国的机会。

再后来,十年后赵国在邯郸保卫战中扳回一局,灭了秦军10万人。

以上是个人愚见!欢迎留言交流指正!加关注!


曾经站过岗的人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甚至开疆拓土,必须有得力的武将来维护和实施,虽然有许多名符其实的将军在保卫国家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上毫不含糊、战无不胜,但是也有一些徒有虚名的所谓“将军”在祸害国家和人民!

有这么一个人,干啥啥不行,人品还恶劣,纯粹是活着浪费粮食、死了污染空气的奇葩,硬是靠着关系摇身一变成为谁用谁倒霉的“将军”,他粉墨一番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接着我们一起来观看看他的表演吧:

范文虎(?——公元1302年),南宋的殿前副都指挥使;他的发迹可以说很是奇葩:公元1259年蒙古蒙哥派他的弟弟忽必烈进攻鄂州,范文虎就在鄂州的军队里任职,在关键时刻蒙哥被击毙,忽必烈为了抢王位,撤兵回蒙古了!这让权臣贾似道大吹特吹,毫无功劳的范文虎被通报表彰,升为黄州诸军都统制,开启了他的升官之路。

公元1269年,朝廷派范文虎去增援被围困两年的战略要地——襄樊;但是还没到达目的地就被蒙军击溃,范文虎比兔子跑的都快,捡了条狗命,虽然仗打败了,官职还得往上提,当了殿前副都指挥使,管理京城的军队。

接着到了1271年,襄樊战役到了决战的关头,由李庭芝统一指挥,让范文虎和他配合作战;范文虎有贾似道撑腰,不听李的指挥还处处设置障碍,由于范文虎的负作用,襄樊战役以失败告终,虽然有范有最大的失败责任,但他仅降了一级任安庆知府,而南宋灭亡指日可数。

时间到了1275年,元军进攻安庆,范文虎没作丝毫抵抗就拱手把安庆城让给元军了,他本人美滋滋的做了新朝的官,当上了元朝的两浙都督。

公元1281年,元世祖派范文虎率军十万去征服日本,不到两个月狼狈逃回;但忽必烈出于让更多的人当汉奸的考虑没有追究他的罪过;战场上屡战屡败的范文虎官运却好的发紫,如此的无能却在宋元两朝混的如鱼得水,真让人羡慕,感叹命运的不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