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赴港上市引發餐飲市場未來大預測

美團點評在港提交上市x申請,消息一出迅速在餐飲圈炸開了鍋。創立至今,美團點評共積累440萬活躍商家,3.1萬交易用戶數;2015年總收入40億元,到2017年增長至339億元,超過7倍的增長;僅外賣銷售金額2017年就達到1710億元,單外賣業務已成為全球第一。

“吃”是人們生活的剛需,也是消費最為高頻的品類,美團點評一開始就瞄準餐飲“槍靶”作為起點,無疑是看上了這個巨大的市場。此次美團點評上市給各位餐飲人能帶來哪些啟發與思考呢?

美團赴港上市引發餐飲市場未來大預測

互聯網餐飲時代已來

美團點評作為生活服務平臺在港提交IPO申請,在餐飲圈子看來,預示著生活服務行業正在被重視。

十幾年前,在普通人看來,開家餐飲店、美髮沙龍、美容醫療,那都是“不務正業”。而隨著消費升級的浪潮湧動,人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支出正在從滿足基本需求向自主、品質型需求轉變。光從衣食住行中的“食”來看,以前僅為了吃飽,現在吃飽是前提,吃好更為重要。這預示著,餐飲正在向品質化、精細化轉型。未來,餐飲行業將會是現代商業經濟貢獻中的重要一項。

據相關行業數據顯示,2017年生活服務行業市場規模為18.4萬億。而2017年我國餐飲收入達3.9萬億元,餐飲佔比約為21.2%。據艾瑞報告,以現有的複合增長率計算,預計2023年生活服務行業規模會增長至人民幣33.1萬億元,而日常“吃”的需求作為最高頻的生活消費,有著不可預知的增長空間。

亙古不變的餐飲行業始終是商業增長的動力,而此次美團點評上市,其實也預示著餐飲的互聯網時代正式開啟。

美團赴港上市引發餐飲市場未來大預測

餐飲行業正在加速迭代

這幾年餐廳整體下滑,餐飲老闆自我驚現危機感,才意識到餐飲品牌也需要迭代、升級。

1.跨界加速餐飲品牌迭代

現如今,一把菜刀一個炒鍋開餐廳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年輕人、高知群體、其他行業精英等紛紛跨界到餐飲行業。年輕品牌激流勇進,喜茶、奈雪の茶的品牌創立不久,紛紛拿到高額融資。這些跨界、年輕的餐飲老闆有想法、有衝勁,並在資本的加持下,快速開啟高速擴張模式,一旦成功便為品牌增添護城河。

餐飲品牌、產品創新、商業模式、管理制度,這些都依託於知識、思維能力。如果綜合能力不強,很可能會被這一群跨界的“新餐飲人”擊敗。

2.餐飲模式趨於多元化、精細化

在互聯網大時代下生長的90後、00後,消費觀念極具特色,他們追求優質的體驗,注重吃好、吃得舒服、吃得開心。相應的,消費人群的改變使餐飲的需求走向多元化,傳統中餐已無法滿足年輕人的消費需求,西餐、日本料理、韓餐的機會越來越大。

中國的經濟正在從投資驅動型向內需消費驅動型轉變,中國人可支配收入在增加,消費習慣也開始發生轉變。消費習慣的改變,使得線上生意崛起,線上線下結合實現一體化經營。傳統餐飲行業在不斷轉型,外賣經營被重視,未來線下生意將會越來越難做。如何調整線上線下的營業比例,餐飲人還需要思考。

此外,消費升級帶來餐飲精細化。老闆掌勺、老闆娘收銀的餐飲時代已經過去,倘若沒有從廚師向企業家轉型,基本就會在大浪中被淘汰。時代改變帶來的是餐飲企業經營者思維的轉變,餐飲品牌勢必會走向企業化、產品多元化、管理精細化的道路。

3.科技餐飲,將不可能變為現實

移動支付爆發式增長,讓本身現金流充足的餐飲行業資本透明化。在過去這可能需要10個財務人員才能梳理清晰的財務,但現在1個人就能完成。資金的透明化,讓資本投資將目光轉向餐飲行業,使得分散的品牌快速走上集中、高速的運作。未來在資本的幫助下,餐飲梯隊將會繼續壯大。

科技不光讓餐飲資金透明化,還帶來人工成本的精簡。炒菜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等的出現,取代了傳統人工,顛覆了傳統認知。未來,手工的價值會越來越高,但其難以高效擴張;智能標準化餐企越來越盛行,但口感無法並存。未來誰能夠找到標準化與非標準化之間的“秘鑰”,既能夠解決快速擴長,又能保證產品穩定性與口味,誰就能成為贏家。

4.萬億餐飲大盤子裡

誕生“大玩家”是必然

這次以餐飲服務起家的美團點評上市是否預告著,在接近4萬億的市場裡將會湧現“大玩家”?下面,筆者對此進行了大膽的預測:

預測一:餐飲行業

將會出現更多“領頭羊”

2017年,即將IPO的海底撈全年營收在106.37億,作為“領頭羊”之一的西貝全年營收43億,呷哺呷哺全年營收36.64億。年收入過百億的海底撈在餐飲大盤中還僅僅是滄海一粟。換句話說,餐飲行業體量普遍偏小,餐飲發展僅僅是開端。

有業內人士曾說過,餐飲出現區域性的老大不難,但全國性、全球性的餐飲老大出現還有一段距離。此番美團點評、海底撈上市,大家都在討論餐飲行業將會出現哪些“巨頭”和“頭部企業”。放眼至全球範圍,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一直是餐飲企業“大哥”,這些巨無霸的餐企,以連鎖的方式深耕世界各地餐飲市場。而本土的中式餐飲品牌,從企業體量到品牌影響力,與這些“巨頭”相比差距甚遠。

餐飲這個歷史最悠久的行業,始終是現代商業社會增長的動力。在筆者看來,中國本土餐飲企業能夠湧現更多的“領頭羊”,引領整個餐飲行業的增長。

預測二:餐飲服務行業即將“爆發”

此次美團點評的上市,代表的是餐飲及其生活服務行業興起。說回餐飲,是否預示著未來10年、20年後會出現更多專注於服務餐飲的服務商?

2017年中國餐飲有接近4萬億的營收,那麼餐飲的服務商也將會有上千萬億的機會。從餐飲整個行業發展來看,餐飲營收體量可以與中國匹敵的,無疑是擁有發達資本市場的美國。在美國,餐飲服務行業是塊“油田”,美國500強中就有服務於餐飲的供應鏈公司,比如營收可達到490億美元的SYSCO公司(西斯卡公司)、US Foods Holding公司......他們的身份都是專注於餐飲的供應鏈服務商。

現如今,蜀海、信良記、美菜、鏈農等企業,都在對標學習SYSCO(西斯卡公司)發展B2B食材供應鏈,並且還出現了專門解決餐飲供應鏈門店收貨的餐鏈智能電子秤,整個餐飲服務行業也開始細分化。可預見,未來會有更多專業的餐飲服務商巨頭出現,也許將會出現在供應鏈、餐飲SaaS、餐飲培訓、餐飲諮詢行業。

餐飲這個巨大的“魚池”,有著眾多的“魚群”,相信未來餐飲行業很快會出現更多優秀的“大魚”。對於國內的餐飲業來說,現階段有“做大做強”的時機,真等到這塊大餅被分割得差不多的時候,機會就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