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繼北大碩士被阿里巴巴拒了後,清華的博士也被百度拒了這件事?

趙先森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中,名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就一定會好,在求職市場上會有更大的競爭優勢,憑藉著自己的高學歷、高學校聲譽,能夠在各大公司的競聘中佔據先天優勢,可以很輕鬆容易地實現就業,獲得很好的工資福利待遇,以及光明的職業發展前景。



然而近年來屢屢出現名牌高校畢業生、高學歷畢業生在求職市場上受挫,經常會在大型公司的應聘中落敗。其實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也不必過於關心或者擔憂。不可否認,這些名牌院校深造或者高學歷獲得者,在學習上有非常高的造詣,絕大多數也有比較強的能力,但他們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是否與應聘公司的要求相適應,也值得我們進行探究。如果只是想憑藉自己的學歷背景來充當門面,能有足夠的能力,這顯然也不會得到應聘公司的認可。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如今的企業已經改變了那種以學歷為主要要件的人才招聘的政策。過往的企業招聘,往往比較專注於招聘高水平院校、高學歷的大學畢業生,並沒有綜合考慮應聘者的其他方面的能力,這種招聘也是唯學歷、學校為標準的,顯然是不符合當前企業競爭與發展的需要。高學歷、名牌院校畢業生的確有能力,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一定會比低水平院校的畢業生能力高,也是要具體畢業生具體對待的。

在筆者看來,我們沒有必要將這種高學歷、名牌院校畢業生在招聘中被拒的事情,進行過多的討論,這畢竟只是一次簡單的招聘而已,也不是決定該應聘者未來的唯一面試。同時大學生也應該更多的注重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不要簡單化地只是學歷而已,畢竟社會在發展,企業要求也在變化,人才的標準也在變得多元化。


東愛雨小公


北大、清華畢業生應聘被拒,十分正常。我國社會必定會從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大學生要重視自己的能力培養。

誰說北大碩士、清華博士去某公司應聘,就一定會被錄用?就連哈佛、MIT畢業生去應聘,不被錄用,現在也十分正常。

首先,人們一直反對用人單位以學歷識人,但內心深處,卻一直有學歷情結,總認為名校畢業的學生就比其他學校畢業的學生能力強,就會受到用人單位青睞。如果覺得北大、清華畢業生不被錄用,十分奇怪,那是不是承認用人單位就按畢業學校身份錄用人才呢?或者反過來,有的用人單位以連北大、清華博士都不用來體現自己的用人水準,這不照樣有名校情結,“蹭名校”炒作嗎?

名校畢業是一個學生的求職身份,但這並不能代表就有比其求職者有更高的能力。這提醒所有進入名校的學生,要在求學期間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能認為只要有名校身份,就在人才市場暢通無阻。同樣,對於非名校畢業生,也不要因自己的學校“出身”就自卑。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學歷社會”最終會轉變為能力社會,名校身份、海歸身份現在都已經貶值,每個學生在規劃自己的學業和職業發展生涯時,不能只想著改變自己的學歷身份,而要想著怎樣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其次,一名大學畢業生不被一個單位錄取,並不說明他不優秀,而是適合不適合。這也是擇業要雙向選擇的原因。用人單位要選適合的大學生,大學生也要選適合的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聘用人才,要看人才本身是否勝任,哪怕畢業生很優秀,但這並不一定適合本單位,用人單位要考慮招聘人才和崗位的匹配度,包括穩定性。比如有用人單位擔心名校畢業生擇業期望太高,工作不穩定,因此,寧願選擇一些來自非名校的大學畢業生。而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也會投多家簡歷,被一家單位拒錄,還有其他單位的機會,而其他單位的機會說不定更適合自己。因此,要理性地看待不被某家單位錄用。這是人才市場中十分正常的雙選選擇現象。


熊丙奇看教育


很久以前曾經看過一篇武俠小說,裡面的大反派是一個將軍,武則天的後人,實力逆天,無數英雄豪傑都折在他手裡。終於有一次,一群少年英雄經過種種努力得以和他對峙,問他:你這一生最怕的是什麼?

明將軍說,他最怕的有三件事物。前兩件我都記不清了,反正和天下大勢有關,而第三件,是一個女人。

小說裡寫:聽了這話,所有人都鬆了口氣,甚至覺得這傳說中不可一世的厲害人物也親近了起來。原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

在我讀中學的時候,北大曾經有一個畢業生選擇賣豬肉,一時成為新聞。只因在大家心目中,北大清華畢業的人應該是人生贏家, 去左右時代風雲,最不濟也要進個世界五百強,怎麼可以賣豬肉呢?聽起來也太不美了。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這名畢業生甚至出來道歉,說自己對不起母校,給母校抹黑了。道歉之時,幾度哽咽。

大家對北大清華的期望值也太高了,高到這裡的畢業生必須去那些最光鮮的地方做最光鮮的事情,才不算丟臉;而如今,更有某些畢業生認為,哪個單位要是拒絕了自己,就是奇恥大辱。

北大碩士清華博士被拒有什麼稀奇,這個世界上哪一條哪一款寫著,只要你是北大清華的碩士博士,人家用人單位就必須倒履相迎?

進入一所好學校,並不代表你就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成為了優秀的人,也並不代表用人單位就需要你這個類型的。

比這個世界把你捧起來最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捧起來。

聯合國秘書長也是會尿床的,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時之間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完全是很正常的事情。

成績越好的人,有時候越難接受人生的挫折,因為他已經優秀習慣了,所以才對這個世界的拒絕感到莫名驚詫。

而更多普通人,早就習慣了,努力,失敗,成功,再失敗,繼續努力……週而復始。

比起來,當年那位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格局要高遠多了。雖然沒有成為人們心目中預想的那種“優等生”,但如今賣豬肉也賣出了名堂,身價已經過百億。他的名字叫陸步軒。

北大畢業生可以成為國之棟樑,也可以賣豬肉,甚至還可以被一些知名企業拒絕錄取……這完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只因在你證明自己的實力之前,你並不偉大,偉大的是你的母校。


吹上來的小動物


我們單位曾經來過一位清華的碩士。

招這麼高學歷的人,領導就是想提升單位形象,全面強化工作質量的。

結果,很不如人意。甚至有部門同事給出了:“要長相沒長相,要能力沒能力、要情商沒情商”的評價。

這種評價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是確實是跟領導預期相差甚遠。

曾經有其他同行跟我交流過這個問題,

其他同行認為:是公司的培訓機制沒跟上,沒有老員工願意幫扶帶。

可是,換一種角度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別人無償把你帶會了,你搶了別人的飯碗,還不感激。

誰願意啊?

或許這只是我片面的看法,不是每位都是這樣的吧!


辛眼觀世界


這個很好理解,清華北大學校大了,不是誰都優秀,不是誰都符合百度的用人標準。

清華北大有這種說法,一流的本科,二流了碩士,三流的博士。很多本科非211大學的學生最後成了北大碩士,清華博士。

我們這裡就有個本科是河南農業大學的,最後成了清華博士。為什麼說第一學歷很重要呢?現在的用人但位都看你第一學歷,本科考上清華,是你的能力。本科河南農大,博士上清華,這是你的努力。你先天的能力不如本科就考上清華的。

針對所提的問題,百度是個大公司,薪水高,待遇好,多少人都想擠破頭皮,獲得自己想要的offer。百度也是優中選優,清華某個博士再優秀,也總有比他更優秀的,總有不符合百度要求的。

最後想說,什麼北大碩士,清華博士,只是你之前獲得的某種頭銜,也是過去,不代表你是全能,任何崗位都能勝任,不代表走入職場也依舊是勝者。


俊世科客


北大的碩士,被阿里巴巴簽約,成為阿里巴巴的一名員工,這事不會成為新聞;



清華的博士,應聘百度,被百度錄取了,這事也不會成為新聞。

大學生畢業以後回老家賣豬肉,這事其實也並不罕見。唯獨那個北大畢業的學生回家去搞養殖業,成為了新聞。也虧得他能折騰,居然把養豬養成了年銷售12億的著名企業“壹號土豬”,總算沒給北大掉價。



北大、清華畢業一定會成功嗎?

顯然不是的。凡事總有例外,而這些例外,就成為了關於名校的新聞。

相反,一個普通地方高校畢業的學生,去應聘百度、阿里巴巴,被拒絕了,這不會成為新聞。但如果他成功了,就有點新聞的意思了,他也將成為老師下一年去招生,給學弟學妹們講述的榜樣。

我們不能唯學歷,也要重能力。但能力怎麼體現呢?學歷和名校是最直接的方式。現實生活中,最穩妥的成功方式還是去追求名校,追求高學歷。



當你拿到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學位以後,大概率是能夠進名企的,即使進不了,不也能成為一個新聞人物嗎?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總有些人拿個案來滿足自己的酸葡萄心理,下面摘一段清華大學官網上的文字:

清華大學平均每年畢業學生逾6500人,就業率一直保持高位,畢業生去向以國內升學、出國(境)留學和工作就業為主。2015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共7035人(不含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其中,本科生3113人,研究生3922人。畢業生就業率為98.4%。其中,國內深造比例近三成,出國(境)留學比例不到20%,工作就業比例超過一半。
  2015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單位以企業單位為主,其中在國有企業就業比例最高;其次為高校、科研及其他事業單位;再次為各級黨政公共部門。
  根據2015~2016年度《泰晤士報》排名,2015年清華大學出國(境)深造的畢業生中,超六成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學留學。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世界大學排名》(QS排名)是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學排名之一。2015年,該排名首次專門發佈《QS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排名》,清華大學被評為全球第九,亞洲第一。

應聘過程中被阿里、百度這樣的頂尖企業拒掉,並不是什麼反常、丟人的事情,企業要的是合適的人,不是學歷最高學校最好的那個,這是稍微有點職業常識的人就應該知道的道理。

由博士被拒就去質疑博士的能力,由清華博士被拒就去質疑清華學生的能力,你們真的想多了。

那些說高分低能、智商高情商低的人,也可以歇歇了。你見過幾個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要真這樣,學校就關門了,這世界不就是一群低能兒的天下麼?

知識經濟時代,還在拿草莽當英雄,只能說諸位OUT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是說著玩兒的,國家花大力氣拿巨資搞千人計劃、百人計劃,你看看那些進入計劃的人都什麼出身!

小草有它的價值,大樹也會被砍倒,但你不能因為森林中有一兩棵樹倒了,就否定森林的價值。

我們多數人都不是北清畢業的,我也不是,但我們沒有必要去看人家一兩個學生的笑話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自己努力超過他們就好了!


HR那些事兒


北大清華毫無疑問是代表著中國目前最高等的知識學府,而能夠在這兩所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可以說絕對是廣大企業所需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人們固有的思維中想必這樣的學歷出生可以說在任何所需崗位都可以暢通無阻吧。

但是最近繼北大碩士被阿里巴巴拒了後,清華的博士也被百度拒了。按理說這兩家縱橫在我國當下最前沿領域的知名企業對人才的渴求程度比起其他公司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才是,怎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首先,我們引用曾出任阿里巴巴CEO的衛哲先生的採訪“阿里那時候,很少去清華招工程師。我去清華做校招,人家問我,衛哲你來幹嘛,馬雲怎麼不來,李彥宏都還來呢,覺得我去都不夠格。那我跑到華中科技大學,一千多人場子,擠進來兩千多人。阿里很多最優秀的工程師,都是武漢郵電,華中科技,並不是大家心目中,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清華北大,他永遠有比阿里更好的職位。那你到了武漢郵電,到了華中科技,阿里就是他們最好的機會。這就叫做跨級招聘人才,跨級選人才。”

衛哲先生曾經的招聘經歷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學歷有時候真的像“鳥翼上的黃金”一樣,我們要知道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之一的馬雲先生本身是從杭州師範大學畢業的,比起北大清華可是真的天差地別。但即使本身不是名校學生他依舊靠著自身的努力得到了現在的一切。而現在很多北大清華的學生被強行冠以天之驕子的名號太久了,有些時候眼光上去了,格局卻沒有。

在這種優越感面前,阿里巴巴或是百度未必會在招聘時得到想要的人才重視,只會增加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即便高端人才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很珍貴但如果不是真正需要的也不必要。可以讓其他重點大學畢業生做到的事情又何必非要提高待遇來讓清華北大的天之驕子來呢?企業的本質還是想要低成本高回報。實實在在的利潤是遠勝過一個名頭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學歷就不重要或者說是清華北大出路就不如其他學校。只要本身擁有強大的實力,前面的路就一定寬闊而坦蕩。


大三老學長


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企業招聘只招與崗位需求最匹配的員工。

拒絕清華北大的學生,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就是崗位競爭確實激烈,說不定錄取的人教育背景會更高;第二個原因就是也許候選人除了教育背景方面之外其它因素不盡如人意,比如團隊精神,性格,眼界等等。

說一個我在招聘時的親身經歷,一個產品經理的崗位,兩個候選人。A是有500人互聯網公司一年的工作經歷,211大學本科學歷。B是本科北京大學、碩士海歸。A有一年的崗位工作經驗,B剛畢業,無工作經驗。B的期望薪資比A低。因為我們需要的是初級產品經理,所以從當下崗位匹配度來講,我們選擇了A。但這並不代表B不優秀,而是我們覺得A會更快的進入工作狀態。


整理貓兒


如果是校招,清華北大碩士博士肯定不如清華北大本科,企業都看第一學歷的,清華北大的本科,不管怎樣人家都會給你個機會,除非所需崗位技術要求高,而你的專業嚴重不對口,或者特別需要社會資源,你沒有。但本科畢竟年輕,很多沒去找工作的人根本不懂就在這裡瞎說,碩士博士學校再好也不能和本科比,通過高考脫穎而出的難度比考研讀博大的多,本科學校才是智商的最好證明,你覺得企業不知道麼?不點破而已,怕被說歧視,別雞湯小朋友了,找工作就是看條件,除非背景逆天,否則學校不好可以不用投好公司,浪費時間,自我安慰,別天天說馬雲學校不好,人家是創業的,沒上過學都不要緊,你讓他打個工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