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对孩子负面影响大,我们该怎么办

01

一个家庭里大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一致,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也是很多家庭感到无奈和困惑的地方。

爸爸要放手,妈妈却处处包办;

爸爸妈妈要给孩子立规矩,爷爷奶奶宠溺孩子,不断地破坏规则;

妈妈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爸爸却对孩子有求必应;

……

当当今年7岁,学习成绩忽上忽下,表现也是很不稳定。究其原因,原来是爸爸妈妈对孩子教育方式冲突而导致的。

妈妈想要当当自己整理房间,爸爸不高兴:那么小就让他干活?你就不能帮帮孩子?

妈妈陪当当写作业时常说:专心点,赶紧写,你能不能好好写字?

爸爸在旁听见了,立马接上一句:你就不能好好说话?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吗?

妈妈说:那你来教育吧。

爸爸说:我有时间教育还用你来干什么。

于是战争爆发。

因为爸爸比较强势,渐渐地当当开始越来越不把妈妈的话当回事了,他只听爸爸的。

可爸爸工作忙,没有多少时间管当当。妈妈的话又不管用,于是,当当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变得失控,越来越差。

其实,每当爸爸长时间出差时,当当各方面的表现就会恢复到比较稳定的较好状态。

双方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一致时相互干扰,反而不如以一个人为主时的教育效果好。

家庭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对孩子负面影响大,我们该怎么办

02

大人在教育孩子上处理方式不同时,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

当父母一方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另一方或双方相互指责的时候,会让孩子看到爸爸或者妈妈不好的一面。

带着情绪的父母还会将对方的不足或者缺点无限放大,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权威作用就可能一落千丈,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为,孩子这时会重新审视父母,部分孩子会消极认识他们,有的甚至会瞧不起父母。

贝贝在幼儿园被人欺负了,爸爸很生气:"他打你,你不会狠狠地打回去?你怎么就这么没用呢!"

妈妈立刻反驳道:"他被打已经够委屈了,你为什么还骂他?又怎么可以教孩子去打人呢?"

双方开始吵起来,结果孩子当场大哭。

虽然双方都心疼孩子,可这样做的时候,首先孩子会觉得更加委屈,其次孩子也会觉得自己无能。然后,他还会因为认为是自己造成父母吵架而有负罪感,甚至还会因为妈妈指责爸爸也因此对爸爸有看法。

当着孩子面相互指责,不仅让父母的威信下降,还会让孩子心灵受伤。

家庭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对孩子负面影响大,我们该怎么办

03

另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双方各执已见,互不妥协。

妈妈对孩子偏向于宽松,爸爸偏向严格。当看到妈妈给孩子太多的余地和自由,爸爸就很生气;而看到爸爸太严厉,妈妈也很不满。

于是爸爸为了消除妈妈的"不利影响"会更严格,而妈妈也会为了补偿爸爸的严厉变得更宽松。

当双方分歧和冲突越来越大的时候,孩子可能就学会利用两方立场的不同,去操控一方压制另一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此而产生的糟糕行为就会更加层出不穷。

有人为了减少矛盾和冲突,会在育儿方式上进行间歇性妥协。比如在他人带孩子时,由着他人,自己陪伴孩子时又开始用自己的一套。

这样做的结果,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不利的。

在同一件事情上,对孩子行为要求的标准不一致,时而这样,时而那样,时间久了,将会让孩子三观混乱,无所适从。

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遭到处罚,有时得到表扬,有时则任由他去,不仅会让孩子分不清行为的对与错,还会养成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无赖习气。

大人双重或多重标准,还会造成孩子感觉分裂,形成多重人格。

比如,爸爸妈妈严厉,爷爷奶奶宠惯,那么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听话,等爷爷奶奶来了就开始任性,甚至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

家庭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对孩子负面影响大,我们该怎么办

04

无论教育分歧多大,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一致,否则,将会造成孩子没有规则意识,见风使舵,趋利避害。

一家三口在红绿灯口。

妈妈说,等绿灯了再过去;奶奶说,现在没车,赶紧走,不然迟到了!

不迟到比遵守规则更重要吗?显然不对。

可奶奶说,就这一次。

春节回老家,孙子吵着要喝可乐。

妈妈说:"小孩子喝可乐不好。"爷爷说:"偶尔喝一次两次没关系的。"

上了车,爷爷抱着孙子坐到了副驾驶上。

妈妈告诉爷爷:"小孩不可以坐副驾驶。"

"这小路上不要紧,等上了高速,我就让她坐后面。"

妈妈说不可以闯红灯,奶奶说可以。

妈妈说不能坐副驾驶,喝可乐,爷爷说可以。

家庭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对孩子负面影响大,我们该怎么办

当大人们在孩子面前的教育养方式不一致时,孩子会听谁的?

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独立思维判断能力欠缺的孩子,往往会选择偏向更有利自己的那一个。

在孩子面前,这"偶尔"是不允许存在的,因为规则的概念不容破。

你开了一个漏洞,孩子就会钻进去,觉得这样也是可以的,等他尝到了甜头,就不愿意再受规则的约束。长大以后,面临更多的选择和诱惑,他依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

很多好习惯的培养也往往因为这样的"偶尔"而前功尽弃。

家庭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对孩子负面影响大,我们该怎么办

05

最理想的方式是,大人们在教育问题上尽量达成共识,严格遵守,不可破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跟母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母亲和父亲对"可以"、"不可以"、"应该"、"不应该"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即使最合理的要求,在他们看来也会是暴力、强制,是对他自由、欲望的践踏。这样就会养成孩子任性、不讲理的恶习。因为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家庭教育产生分歧时,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行为。

在大人教育观点、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的家庭里,孩子的问题往往都很容易迎刃而解。

家庭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对孩子负面影响大,我们该怎么办

06

可大人们的教育观念与处理方式往往是很难一致的,更多的是不涉及到原则问题的小事,更无法统一。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才是子女教育的核心责任人,不能把教育重任推给其他人。

父母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让自己适合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因为当孩子观察到大人的态度不一致时,往往会按照自己心目中最权威的那个人的要求行事。在孩子心中,一旦父母的影响超过老人,孩子自然就会对老人的话进行选择和过滤。

其次,跟爷爷奶奶沟通好,请他们尽量配合父母的做法。

家庭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对孩子负面影响大,我们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要认识到教育观念不一致是常态,在大方向和原则性的方面达成共识后,细节之处还是要以经常陪伴孩子的一方为主。

比如,孩子跟妈妈告状,说爸爸不让他出去玩。妈妈就可以坚决地说:"听爸爸的。"

维护对方,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界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因为教育孩子是爸爸和妈妈共同的大事,不是争强好胜的战场。

就算观念有冲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死磕,先同意为主的一方或已经着手处理的一方。然后再避开孩子进行沟通商讨: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处理会更好些。

久而久之,双方就会慢慢走向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