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跟孟子争论,孟子问了几句话后,他哑口无言

提及孟子想必各位都不会陌生,孟子跟孔子合称孔孟,他是整个儒家体系仅次于孔子的大圣人,而今日要讲的便是关于孟子跟人争论的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层出不穷,故难免也会有一些争议。而当时便有一位信奉神农氏学说的人从楚国远到滕国叩见滕国国王滕文公,其人名叫许行。

许行当时跟滕文公说:“您施行仁政已经传遍了天下,我听到后便从很远的地方前来投靠您,希望您可以给予我一个住所,好让我成为您的百姓。”

此人曾跟孟子争论,孟子问了几句话后,他哑口无言

滕文公听到许行此言后十分欣喜,便给了许行一个房屋,许行门下有弟子数十人,全穿着粗麻衣服,靠替人做草鞋以及席子为生。

当时还有一伙以陈相为首的人也大老远的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也说了跟许行一样的话,滕文公也给了他们一个房子。陈相得知许行之前所说竟然跟他相同于是便十分敬佩许行,他于是抛弃了自己的学说,改跟许行学习神农氏学说。

后来,陈相前去拜见孟子,此去实则是许行想让陈相去会会孟子,看看孟子是不是真的大圣人,也想将两种学说碰撞一下。

陈相在见到孟子后,说:“滕文公虽然圣明,但他却不是真正的圣人,不懂如何治国,真正治国是要跟百姓一起劳动,干农活,还要一起做饭一起吃饭,而滕文公却弄了粮仓,国库,这分明是抢劫百姓来舒服自己,可见滕文公并不是真正的圣人。”

此人曾跟孟子争论,孟子问了几句话后,他哑口无言

孟子听后微笑不已,反问陈相:“难不成许行是必须自己种粮食才吃饭的吗?”陈相说:“是的”。

孟子继续问“那许行是必须自己织布才穿衣服吗”陈相回答道“并不是,许行只穿粗布衣服”,孟子继续追问许行是否戴帽子,陈相回答戴之后,孟子反问是他自己织的吗,陈相回答说:“不是,那是靠粮食换来的。”

此人曾跟孟子争论,孟子问了几句话后,他哑口无言

孟子大笑:“那为什么这个不用自己织了?”陈相答曰:“是怕耽误农活”孟子继续说“那许行做饭用的锅碗都是自己做的了吗?干农活的工具也是自己做的吗.”陈相说并不是而是拿食物换的,孟子说:“那他为什么不能自己去做呢?为什么非要去换呢,难道他不怕麻烦吗?”陈相哑口无言。

这段对话猛地一看似乎十分没有头绪,但其实当中饱含着很多信息,笔者在此便为大家详解一番。当时许行所奉行的神农氏学说其实就是农家学说,这个学说认为所有东西都应该一个价格,想强制天下所有同类物品价格一样,而且还想让人什么都兼干,意思便是圣人就要什么事都干,自给自足。

此人曾跟孟子争论,孟子问了几句话后,他哑口无言

但不需多说,这种学说很可怕,先不说物价都一样会发生什么天下大乱的事情,单单什么事情都兼干这一点就十分的不现实,因为人无完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擅长,若是按许行这种学说的思想,那每个人都是无所不能的,而孟子反问的这些正是让陈相意识到这根本不可能,许行自己都做不到他思想学说所提倡的东西。

而且社会分工是必然的,若是不进行合理的社会分工,社会秩序就会无比混乱,各种生产以及交易都会混乱,孟子此言对社会分工做出了一个阐述,虽然寥寥数语,但其中包含的深意却是无比之多的,亚当斯密也许也得尊称孟子一声师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