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鱼,更聪明,吃鱼的禁忌,很重要!

小时候的我们是不是经常被灌输这样的想法:“多吃鱼,更聪明”,也许正是这样的说法造成了很多人偏爱吃鱼肉的喜好。确实,首先我们先不论多吃鱼是否真的能够让人更聪慧这种说法,鱼肉的滋味确实是鲜美无比。鱼是我们生活当中十分普通的食材,但是病从口入,我们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是健康无害的,有些与就会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吃鱼禁忌有哪些呢?哪种鱼不能吃呢?挑鱼要注意哪些呢?

多吃鱼,更聪明,吃鱼的禁忌,很重要!

什么鱼不能吃?

1、自助餐厅的鳕鱼

自助餐里面无限量供应的鳕鱼就别吃了,你想啊几十块钱的自助餐给你吃上百元的鳕鱼可能吗?所以要有所注意哦!

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部分自助餐厅会将龙鳕鱼摆上餐桌。但是龙鳕鱼并非是真正意义上鳕鱼,俗称为“油鱼”,吃了之后其中的蜡脂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会将它再排出来,容易出现“屁股漏油”、拉肚子现象。我国是明令禁止销售的。

2、自助餐厅的三文鱼

首先,廉价的三文鱼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三文鱼一般从国外进口,价格较贵。但是虹鳟鱼肉颜色与三文鱼类似,价格却非常便宜。

其次,自助餐厅的“三文鱼”卫生条件太差,如冰块没有更换、鱼肉被顾客污染、冷藏没有到位导致有寄生虫等。

多吃鱼,更聪明,吃鱼的禁忌,很重要!

3、鱼肉松软的冻鱼

有些个体比较大的鱼,很少人会整条买走,尤其是深海鱼,出水后就会死亡。为此,会采用切割、冷冻的方法,以便于销售、运输。

不过,这样的鱼肉容易被反复解冻,导致鱼肉松散,而且反复解冻过程中,鱼肉会发生氧化、细菌繁殖,导致鱼肉变质。

多吃鱼,更聪明,吃鱼的禁忌,很重要!

4、肚子鼓起来的死鱼


鱼肚子鼓起来的鱼就不要买来吃了,这种鱼多数是要死了,有些时候商家为了回本,会把这种鱼卖给你。

因为,鱼在死亡一段时间之后,腹部会因为细菌的繁殖,发生膨胀现象。如果是天气热的情况下,还会发生破损、爆开现象。这种鱼不仅有异味,细菌和毒素也非常多。

5、鱼鳞不完整的鱼

鱼鳞不完整的,一方面说明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另一方面说明鱼存放时间比较长,或皮肤受到了感染,导致鱼鳞脱落。

6、有难闻气味的鱼

许多人也会钓鱼或买野鱼,不过类似工厂边上的水塘的鱼必须警惕。一些有煤油味、汽油味、刺鼻气味的野鱼,都可能被污染过。所以宁愿吃养殖的,也不吃它们。

挑鱼要注意什么?

1、首先看鱼的活跃度,一般身体健康的鱼活跃度很高。身体状况不好的鱼病恹恹的,游动得很少。我们在选鱼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些活动量大的鱼。这种鱼吃起来鱼肉口感也会紧致好吃。


2、鱼的身体状态不错的话,鱼眼是黑亮的、有光泽。相反的要是快要死的鱼已经没有亮度,很浑浊。死了的鱼时间稍稍久点,鱼眼都是白的。我们从鱼眼就可以知道鱼的状况。

3、好的鱼鱼鳞是很富有光泽的,很顺滑,没有凸凹。快要死的鱼好多鱼鳞都不完成了。我们也要看看鱼鳞上有没有什么寄生虫之类的。有了寄生虫的,一定不要买了。

4、看鱼肉的弹性如何,新鲜的鱼用手指按压鱼肉,是很有弹性的。

5、可以看鱼背和鱼肚中间的分界线是不是很清晰,如果很清晰,就说明鱼身体不错,值得购买。如果不是很清晰就说明这鱼快要死了或是已经死了。

6、正常鲜活的鱼鳃是很鲜艳的红色,如果鱼鳃暗红,这说明这鱼不新鲜。还有重要的一点,如果这鱼身上有寄生虫,一般鱼鳃也会有。我们通过看鱼鳃,就可以评估这鱼值不值得买。

7、看鱼的肛门处。新鲜鱼腹部正常,不膨胀,肛门处为白色、凹陷状。相反,鱼腹膨胀、肛门孔突出,表明不新鲜。

8、捞起一条鱼闻闻它的气味,如果除了鱼腥味还有其他的气味,例如有些不是撒网捕捞的,有一股柴油味。有些死了时间久点了有一股腐败的臭味。通过闻鱼的气味,我们也容易判别。

9、买海鱼,要注意看鱼的完整性,以及看鱼肉是否松散。同时,一般来说买鱼要赶早,早晨水产市场的鱼比较新鲜,死鱼比较少。

多吃鱼,更聪明,吃鱼的禁忌,很重要!

吃鱼的饮食禁忌


1、空腹吃鱼——导致“痛风”

在减肥(减肥食品)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多吃鱼,更聪明,吃鱼的禁忌,很重要!

2、吃生鱼片——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计的肝吸虫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其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3、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身体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

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此外,活杀现吃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营养成分不充分,口感也并非最好。

4、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

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多吃鱼,更聪明,吃鱼的禁忌,很重要!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险恶,病死率高。中毒较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肝大、黄疸、肝区压痛、少尿或无尿、肾区叩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与鱼胆的胆汁多少有关,因此吞食较大鱼的胆更易发生中毒。

5、科学吃鱼-因人而异选择鱼,合理搭配饮食

鱼肉营养好,味道鲜,而且补脑补身体的功效特别好,不少人都喜欢平时吃点鱼。不过,吃鱼也是要忌口的,不同的鱼适合不同的人吃,不同的鱼不能搭配的食物也不同。

鲫鱼:

性味甘、温,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鲫鱼体内的脂肪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忌口:不能与麦冬、沙参同用,不能与芥菜同食。阳虚体质和素有内热者不能食用,易生热而生疮疡者也忌食,感冒发热期间不宜多吃。

带鱼:

性温、味甘、咸,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润肤、补气、养血、健美的作用,适宜久病体虚,血虚头晕,气短乏力,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忌口:多食易动风发疥,过敏体质者、有麻疹、风疹及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者,不宜食用,咳嗽气喘者也不宜食用。另外,带鱼不能用牛、羊油煎炸,否则食后更易动风。

鲳鱼:

性味甘、平、淡,具有益气养血、补胃益精、滑利关节、柔筋利骨之功效,尤其适合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者食用。

忌口: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应忌食。再者其鱼子有毒,不可食用。另外,鲳鱼也不能用牛、羊油煎炸。

黄花鱼:

性味甘、平,能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忌口:胃呆痰多者、哮喘病人、过敏体质者、体胖内热者应慎食。同时,黄花鱼也不能用牛、羊油煎炸。

草鱼:

可以开胃、滋补,暖胃和中、平降肝阳、祛风、治痹、截疟、益肠明眼目,很适合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吃。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忌口:不宜多吃,多吃则易发疮疡。另外,女性在经期食用草鱼容易产生疲倦感、出现水肿症状。

鳜鱼:

性味甘、平,适宜体质衰弱、虚劳羸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忌口:体内寒湿盛者、咯血、哮喘病人不宜食用鳜鱼。

鲢鱼:

可温中补气、暖胃、润泽肌肤,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溏便、皮肤干燥者,也可用于产后脾胃气虚所致的少乳等症。

忌口:凡是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鲢鱼。另外,感冒发烧、口腔溃疡、大便秘结者、瘙痒性皮肤病、荨麻疹、癣病患者都应忌食鲢鱼。

鲤鱼:

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鲤鱼适宜水肿、浮肿、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忌口:凡患有恶性肿瘤、淋巴结核、红斑狼疮、哮喘、小儿痄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痈疽、荨麻疹、皮肤湿疹等疾病之人均应忌食;素体阳亢及疮疡者慎食。鲤鱼忌与绿豆、芋头、牛羊油、猪肝、鸡肉、荆芥、甘草、南瓜、狗肉、咸菜同食。

6、安全吃鱼-特殊部位不能吃

人人都知道鱼是一种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聪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脏。然而,近几年,因为水体的污染,鱼类蓄积重金属的问题使人们必须重视吃鱼的安全性。

比如甲基汞,就是一种典型的通过鱼类摄入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语言和记忆障碍等。体内汞含量轻微超标,对成人的危害并不明显,但能破坏胎儿和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认知行为,影响智力。所以,孕妇、儿童和备孕女性一定要注意减少汞摄入。

为了掌握鱼体各部位甲基汞的含量情况和规律,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超市和农贸市场上最常见的鲫鱼进行了研究。实验选取了市售400克、350克、200克、100克的鲫鱼,分别对鱼肉、鱼皮、鱼脑、鱼子进行了含量测定。

鱼龄越大,鱼脑和鱼皮中蓄积的汞就越多。测定结果显示,200克以下的鲫鱼,鱼肉、鱼子、鱼皮、鱼脑的汞含量都非常低,数值差异也不明显,都低于0.02毫克/千克,远远低于国家限量(Hg≤0.5毫克/千克),所以完全可以放心食用。随着鱼龄的增大,鱼肉与鱼子的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鱼脑和鱼皮的汞蓄积量明显上升。350克的鲫鱼,其鱼皮和鱼脑的汞含量略有上升;而400克的鲫鱼,其鱼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鱼脑的汞含量竟达20倍以上。

汞含量最高部位排名:鱼头>鱼皮>鱼肉>鱼子。以400克鲫鱼为例,鱼脑汞含量达到了0.36毫克/千克,为鱼子的20倍,鱼肉的15倍,鱼皮的6倍。不过这一规律在200克以下的鲫鱼中并不适用。

鱼子加热后,汞含量降低。对生鱼和熟鱼的对比研究发现,鱼脑、鱼皮和鱼肉内的汞含量并不能随着加热而降低。但鱼子加热之后,汞含量大大下降,降低到0.008毫克/千克以下。

因此,建议在选购鲫鱼的时候,最好买半斤以下的。这样的鲫鱼鱼龄小,体内甲基汞的含量很低,孕妇儿童都可以放心食用。如果购买了七两以上的鲫鱼,也不用担心,因为一般情况下鱼肉和鱼子都很安全,不过最好不要吃鱼头了。建议大家去餐馆也要少点“泡椒鱼头”、“鱼头泡饼”等菜。另外,对于“孩子吃鱼脑更聪明,吃鱼子会变笨”的传统观念也需要改改:鱼脑普遍更易蓄积重金属,儿童不宜长期吃;而鱼子营养丰富,又少有重金属富集的问题,可以适量食用。

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味道极好,而且非常容易吸收,对于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可以作为不错的蛋白质摄入。鱼类中所含有的蛋白质的人体所需的,而人类也需要通过这个方式摄取蛋白质,特别是一些海鱼含有丰富的DHA和EPA,对大脑的发育非常重要,所以长时间用脑及儿童更要吃鱼类。鱼肉含有丰富是欧米伽3脂肪酸,这个可以帮助降低抑郁症的发生。吃鱼还能让眼睛更明亮,鱼肉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能帮助视网膜发育,所以民间一直说吃鱼对眼睛好不无道理。切记,科学安全吃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