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我們仍然需要的是一臺電動“車”

冷靜!我們仍然需要的是一臺電動“車”

國家政策導向明顯,我國將義無反顧的走向“電驅”社會了。我們的民眾從最早的比亞迪e6到現在的眾多造車新勢力,反應的時間短到不知所措。剛剛習慣了一點點汽車生活,剛把燃油車保養維修那點貓膩弄明白就要開始“弄明白”電動車了。

而現如今一說到電動車,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外觀“未來”,第二就是程序“智能”。

冷靜!我們仍然需要的是一臺電動“車”

就像當年手機能拍照、能聽音樂的時代,索尼愛立信、諾基亞出的一批“變型”機一樣,電話、短信功能不再重要。汽車一樣嗎?汽車應該因為可以照相、可以語音找餐廳就“湊合”開開了嗎?

現在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除了新勢力以外,大家對於產品的認真程度怎麼樣?

冷靜!我們仍然需要的是一臺電動“車”

在前幾年,傳統造車企業對於新能源政策還都持觀望態度,推出的車型也大多是基於傳統能源車底盤以及平臺的“改裝”車型,基本出現在一個車型的電動版本。當然,e6除外,這個頭開的不錯。

冷靜!我們仍然需要的是一臺電動“車”

騰勢400

而往後,又是比亞迪,和奔馳合作誕生了騰勢這個品牌。這一次,所有人都看懵。而那個時代,大家都覺得:“至於麼?”這一舉動也讓各大車企看出了什麼蛛絲馬跡,大家也都紛紛效仿,越來越多的,新能源獨立出自己的事業版塊,這個市場越來越有意思。有一度,搞得我們這些媒體都弄不清楚應該怎麼叫這些企業的名字。

而這只是個開始。新勢力來了,一個還不怎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發動機的汽車大國一下子會造車了。空間大、外形騷、動力強、智能好(屏幕大),一副“超英趕美”的樣子。但後續頻頻爆出的問題也讓大家逐漸產生懷疑。在我一直看好的一個新勢力品牌前段時間爆出的一條新聞更是令我寒心,文章的大意是:服務真好,就是怎麼也修不好。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自主品牌在剛開始時的“原始掠奪階段”。大家都搶,因為花不到合資車不到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汽車了。然後呢?過幾年大家逐漸明白了,質量、品質才是汽車的發展方向。就在這時,豪華汽車品牌開始降價,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自主品牌受災。

現在造車新勢力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相比當年百廢待興的中國,“醒獅”這個招牌現在掛在這些洋品牌的的頭上一點都不為過。不是人家不會造,一旦人家開始,我們的自主又要受災。

冷靜!我們仍然需要的是一臺電動“車”

騰勢500

其實,講良心話,我們的這些新勢力對於行駛品質、質量還算是用心的了。那些傳統品牌下的新能源車型表現更讓人擔心。供應商相同、續航里程相同、駕駛模式相同、駕駛感受相同,似乎誰更先拿到一家供應商的新“發明”誰就創新了。

在小編開過這麼多臺新能源車型之後,關於行駛的質感與品質,騰勢這個品牌一直記憶猶新,而且在眾多媒體老師試過之後的交流上也得到了同樣的肯定。是,騰勢就算是500也不如那些“新同學”長得那麼有“炸點”,但每一處地方,看起來、摸起來都很用心。只是在杯架中有翻毛的靜音設計就讓人感動。奔馳S級團隊親手調教的底盤也讓騰勢的車型開起來那麼的有高級感。讓你覺得花一輛奔馳C級的錢買一臺新品牌的電動車完全可以接受。

這就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們現在到底是需要一臺行走的智能手機還是在一臺車的基礎之上再說智能化體驗?我個人寧可選擇一臺車,原因很簡單,因為車就是車,車就應該現有車應有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