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東漢一統天下後,劉秀為何沒有效仿劉邦誅殺功臣


241.東漢一統天下後,劉秀為何沒有效仿劉邦誅殺功臣


公元36年,劉秀大敗成都的公孫述,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中國再次歸於一統。從他起兵,或者更嚴格的說,從他稱帝,到統一全國,12年期間,建立赫赫戰功的先後有吳漢、鄧禹、耿況、耿弇、馮異、來歙、寇恂、蓋延、岑彭、竇融等人,除了馮異病死軍中,岑彭和來歙被公孫述派刺客刺殺以外,吳漢、鄧禹、耿弇等大將都手握重兵。按照歷史規律,一個國家剛剛完成統一大業,下一步應該是誅殺功高蓋主之臣,以加強中央集權。那麼劉秀是如何對待這些功臣的呢?


241.東漢一統天下後,劉秀為何沒有效仿劉邦誅殺功臣


《資治通鑑》記載:“帝在兵間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警急,未嘗復言軍旅。” 劉秀在軍旅中時間很長,厭倦戰爭,而且知道天下百姓疲憊貧困,渴望休息。自從隴、蜀平定之後,除非有危險緊急的情況,未曾再談論軍事。皇太子曾經向他請教軍事問題,劉秀說,從前衛靈公請教戰爭之事,孔子不肯答覆,這不是你應該問的。

鄧禹、賈復知道劉秀決定放下武器,用禮樂教化進行統治,不願功臣們身在洛陽而擁有重兵,於是二人主動交出軍權,潛心研究儒家經典。劉秀也考慮到功臣們今後的去向,想保全他們的爵位和封地,不讓他們因為職務而有過失,於是撤銷左將軍、右將軍的官職。耿弇等人也交出大將軍、將軍的印信綬帶,全都以侯爵的身份離開朝廷,回到自己的宅第。他們被加以特進之銜,定期參加朝會。


241.東漢一統天下後,劉秀為何沒有效仿劉邦誅殺功臣


鄧禹呢,性格敦厚,讓自己的十三個兒子各自學習一種本領,治家嚴謹,家裡的開支都取自封地的收入,不搞其他產業營利。

劉秀有一點做得非常好,就是不任用有功之臣做官,但讓他們享有爵位和封地。當時有人認為賈復剛毅正直,交出兵權以後回家潛心修身養性,所以舉薦他出任宰相,但是“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劉秀雖然控制功臣,但往往能維護包容他們,原諒他們的小過失。正因為他們主動交出兵權,而劉秀又不讓他們做官,遠離了很多是非,我覺得這正是他們得以保全的原因。


241.東漢一統天下後,劉秀為何沒有效仿劉邦誅殺功臣


真正想來,他們幾位都算得上是識時務,知道一統天下後,必須將自己藏起來,才能善終,因為歷代歷史教訓都是深刻的。比如竇融,這個曾經的軍閥,歸降劉秀,被任命為冀州牧,算是一方諸侯,完成統一大業後調任大司空,但竇融因為自己本來就不是劉秀的舊臣,而官位卻在各位有功之臣之上,所以每次朝會晉見,都十分的謙卑,劉秀卻因為這一點反而更加親近厚待他。

竇融小心翼翼,內心卻總是不安,幾次請求辭去官職和爵位。他請求單獨晉見劉秀,劉秀不準。後來有一次朝會完畢,竇融在席位後面徘徊,劉秀知道他要談辭職的事,就讓左右傳旨催他離開。幾天以後,有一天劉秀見到竇融,對他說:“那天,我知道你要辭職,歸還封土,所以讓左右告訴你,天氣太熱,暫且去自己涼快一下。今天見面,應當談論別的事,不能再說辭職。”於是竇融不敢再提這件事。

劉秀統一全國後,未誅殺一個有功之臣,歸根結底,還是這些功臣們懂得功臣身退,主動交出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