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獨立為小米撕掉性價比標籤?高端市場這條路小米還要走多久?

從小米"note"系列到"MIX"系列,小米衝擊高端手機市場的野心昭然若揭,但"虎頭蛇尾"式的產品迭代成了其一大心病——初代產品的驚豔拿下市場好評後,迭代產品始終難以達到受眾較高的期望值,到最後難免又被貼上"性價比"的標籤。現在看來,"性價比"雖然塑造了小米的品牌聲望,但在衝擊高端手機市場這條路上,卻成為了小米難以擺脫的包袱。

1月3日,小米總裁雷軍更新微博:全新獨立品牌,紅米Redmi發佈會,1月10日!正式宣告了紅米品牌的獨立,這一發聲也迅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眾多評論中,"小米都沒有搞好,還獨立出一個紅米"、"對標榮耀高端?"、"小米產品線太混亂"等成了網友熱議的話題。

對此,雷軍做出回應:把小米和紅米分開,各自按照不同的方向發展,可以把小米品牌做的更好;紅米Redmi專注極致性價比,主攻電商市場。小米專注中高端和新零售。言簡意賅,但言下之意,似乎將紅米獨立,小米系列才有機會真正甩掉"性價比"的包袱,專注於高端手機市場。

小米想衝擊高端手機市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之前的"note"系列與"MIX"系列都是不錯的嘗試,但迭代產品始終沒有像初代產品那樣得到受眾的好評——沒有期望與期望落空,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這一背景下,這兩次嘗試都草草收尾,這兩個系列產品也被迫遊離在"性價比"與"真旗艦"之間,定位略顯尷尬。

因此,小米本次架構調整可以說是經歷了前兩次衝擊高端市場不利後的一次痛下決心。畢竟紅米系列才是小米"性價比"的主陣地,在小米市場擴張的路上甚至起到了比小米系列更加重要的助推作用。而小米系列產品如果難以有更為清晰的產品定位,則很容易被迫成為"性價比"的產物。

低價的紅米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扛起了小米出貨量的大旗。自從2016年紅米Pro試圖拉昇紅米品牌定位遭遇失敗後,每一款紅米手機的起售價都未超過1099元。數據顯示,在小米實現手機出貨量逆襲的2017年,1300元以下的手機出貨量(主要是紅米)同比增速較小米手機總出貨量增速高近11%,成為總出貨量回暖的最大功臣。而在2017年,1300元以下手機出貨量佔小米總出貨量比重也達到80.7%,為近三年新高。

但同時,靠低價手機拉動出貨量的增長只能給小米帶來"虛假繁榮":低價刺激了銷量,也拉低了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進而導致手機業務出現了"增量不增收"的情況。小米意識到了這一現狀,於是2018年一整年小米系列一共發佈了9款產品,而紅米系列則意外的只發布了5款產品。只是由於這兩個系列尚缺乏較為清晰的定位,因此很難有讓人驚豔的高端旗艦出現——不太清晰的產品線下,似乎每款產品都擺脫不了性價比的影子。

那麼將紅米獨立出去就能夠將小米系列帶上高端市場的正軌?理性看待,這是一招險棋。

一方面,當下的智能手機市場並不缺高端旗艦產品,市面上的主流品牌如華為、OPPO、vivo等都有著較為清晰的市場定位,並且都已在高端手機市場證明過自己,而小米在高端市場尚缺乏有力的證明,因此,如果小米能夠憑藉此次"紅米"分家在高端市場擺脫"性價比"的標籤,成功進駐高端市場,則再好不過,皆大歡喜;而另一方面,眾所周知小米的產品一向以性價比著稱,很多人開始從開始使用小米的產品到成為其忠實用戶,看重的往往恰是其性價比,而細分市場之後的小米系列能否依靠高端旗艦產品重新贏得受眾信任,實在是難以預料的事情。另外,前兩次衝擊高端的失利背景下,消費者買不買賬很難說。

因此,本次小米的架構調整雖然並非十拿九穩,但總歸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而無論小米自身還是消費者,迴歸產品本身才是對對方最好的尊重。

早在"MIX"一代產品發佈的時候,這款產品曾經驚豔了很多人。率先採用全面屏、近乎完美的機身設計、當時最高標準的旗艦配置......等等,這些都曾經被視為小米進駐高端市場的火星,雖然接下來的迭代產品並沒有延續其驚豔的表現,但這已足夠讓所有人相信,小米絕對有這個實力。而小米接下來能否在高端手機市場做出強勢表現,值得所有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