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仅仅是因为“性格秉直,不会做人”而死吗?事实并不如此

岳飞仅仅是因为“性格秉直,不会做人”而死吗?事实并不如此

许多人认为岳飞死,是死在了性子之直和不会做人,笔者过去两年的时间刚好受邀进行一部关于岳飞与宋高宗政治斗争小说的创作,也是借助这个过程深入地了解了一下岳飞。

岳飞仅仅是因为“性格秉直,不会做人”而死吗?事实并不如此

早年,宗泽要教岳飞阵法。岳飞其实不在乎这个,但说了那句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想说的是后半句,但前半句给老领导面子。岳飞讲话还是比较有分寸的。

张用在江西为寇时,岳飞写信劝降。第一句“吾与汝同里”,咱俩同乡。之后就吹自己的战绩。末了说“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不卑不亢地劝降,又给了对方面子。张用一句“果吾父也。”岳飞讲话还是比较讲方法的。

平了襄汉,岳飞立刻辞掉制置使,请让其他重臣经营荆襄。得了大功而不急于享功,懂得避嫌。岳飞做事还是比较明白分寸的。

为岳飞奋勇作战,在小商河战死的杨再兴,先前做盗寇时,曾经杀了岳飞的弟弟岳翻。他投降时,岳飞告诉他别念旧恶,要以杀敌立功为第一。杨再兴感念岳飞大恩,舍生忘死,为国捐躯。岳飞与人还是很讲大义的。

宋高宗赵构要削兵权,第一个预备对付的不是岳飞,而是当初佣兵救自己的韩世忠。岳飞悄悄通知韩世忠,让他来得及进宫哭诉,举起只剩四只手指的双手,让赵构念及他的大功,心软了。这种谋略很难想象到出自岳飞。

也正因为岳飞这样的义气朋友,岳飞被捕时,韩世忠冲到秦桧府里怒吼:“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岳飞与韩世忠谁直谁曲可谓当下立判。


岳飞仅仅是因为“性格秉直,不会做人”而死吗?事实并不如此


那么宋高宗赵构自己,真觉得岳飞不会做人么?

岳飞年少爱喝酒,赵构让他到河朔别多喝,岳飞便从此戒酒。

与曹成作战时,岳飞特意叮嘱张宪,“诛其酋,抚其众,慎勿枉杀,累主上保民之仁”——不要乱杀,要成全陛下的仁德。他是处处给赵构留面子。

金兵扶持的汉奸政权刘豫兵马要打来,中兴四将另外二位刘光世和张俊想逃。岳飞当时眼睛有病,但一听到宋高宗宣召,立刻带病赶来。他来时,刘豫的兵已经撤了。赵构却很满意,亲口对宰相赵鼎说:“刘麟败北不足喜,诸将知尊朝廷为可喜。”赵构心里明白,他要的不是什么胜仗,就是想看看这帮将领谁听话而已。岳飞则是给足自己面子了的。

岳飞仅仅是因为“性格秉直,不会做人”而死吗?事实并不如此

很多人认为岳飞曾经劝阳痿而无后的赵构立太子,碰了赵构的雷区,犯了武将参与皇帝家室的大忌。然而,岳飞当时做这事,是悄然上奏的,这就给赵构留足了面子。之后赵构立了太子,岳飞见过后,立刻大喜说中兴基业有望,处理得极为精妙。

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张浚说岳飞的风格是“避宠荣”,意思是说他是懂得避嫌的,不断推让各色封赏,并不让自己处于功高盖主的嫌疑之地。

当世唯一能觉得岳飞不会办事的大概只有他儿子岳云:因为岳飞严格要求,导致岳云多少次舍生忘死立下战功,爸爸却不给他报功。

岳飞到底为何而死?究竟什么样的人,会觉得岳飞这种堂堂正正又聪明善于处事的家伙,不会做人呢?

岳飞仅仅是因为“性格秉直,不会做人”而死吗?事实并不如此

秦桧、万俟卨和宋高宗,这几个小人了。

秦桧做宰相二十年后,厚颜无耻,坑害忠良,连陆游科举时比他孙子考得好,都要特意打压下去。

这么一个流氓之极的小人,捉了岳飞来,拷问了两个月,却毫无证据。逼得秦桧只好说岳飞的罪,“莫须有”。

宋高宗呢?中兴四将里,韩世宗好歹还救了自己一命,人家没有什么错误,硬杀毕竟会寒了天下的心。刘光世和张俊都是自己地地道道的犬马。岳飞,没什么大毛病,但是他何德何能?是个将才,但不是个做奴才的料。


岳飞仅仅是因为“性格秉直,不会做人”而死吗?事实并不如此


中国古来,有一种观点。好人不做,教人做佞臣,做奴才。似乎学会做奴才,才算是会做人。所谓“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